•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支架式教学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6: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就是通过教师的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
    在小班音乐教学中,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存在一定困难,而且个体间的差异很大,所以可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原理,由教师给不同的幼儿搭建不同的支架,帮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下面,我以小班音乐教学活动“火车到站了”为例来具体说明。

    设计动态评价表

    支架式教学对教师观察和评价儿童能力的要求很高,这表现在:教师不仅要知道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如何,而且要知道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不仅要知道儿童现在的能力如何,而且要知道儿童发展的潜能如何,即知道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对现阶段的儿童来说具有恰当的挑战性。因此,教师需要先设计一份动态评价表,来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是怎样影响儿童学习的。这些评价信息对制定支架式教学计划很有帮助。所以在“火车到站了”这个活动开始前,我对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及表现力进行了测试,并设计了这样一份动态评价表(见表)。测试过程如下:
    1.听音乐走动,当音乐停止时,幼儿静止不动(一个乐段一停,而且快与慢的节奏交替);
    2.向幼儿提问:“这是一段开小火车的音乐,这列小火车是怎样开的?”如果幼儿没有发现音乐有快慢之分,教师将按音乐节奏和幼儿一起开;
    3.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开小火车,音乐停止时,做一个造型(由一乐段一停过渡为一乐句一停);
    4.给幼儿一些小乐器,请幼儿跟着音乐打节奏或节拍。
    通过这份动态评价表,我发现我班测试的28名幼儿中,其现有水平基本上都在水平1到3之间:有7名幼儿表现为水平1,这7名幼儿又有差别,3名幼儿的表现是没有任何反应,4名幼儿表现得比较兴奋,但没有听音乐;有1名幼儿表现为水平2,其中有10名幼儿在音乐停止后继续走动,6名幼儿踩不准节奏;有5名幼儿表现为水平3。不过,经过教师的干预,这些幼儿基本上都能够达到水平6或水平7。可见,这些幼儿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最近发展区基本上接近,不过他们需要的具体干预在质与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有的幼儿只要教师一点就能明白,有的幼儿则要教师带着他反复练习才能够明白。根据这样的评价结果,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采取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实施支架式教学活动

    在知道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后,还需要对音乐作品和动态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幼儿在新的音乐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可能需要的帮助。我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分析。首先是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火车到站了》是一首很欢快的儿童歌曲,幼儿对交通工具火车有极大的兴趣,所以会很愉快地学习,但这首歌的节奏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些难度,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的范围缩小到用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为歌曲伴奏。然后,就要通过对动态评价结果的分析,来考虑哪些环节可能会对幼儿构成挑战。


    [TR]
    [TD]
    水平
    [/TD]
    [TD]
    名称
    [/TD]
    [TD]
    成绩指标
    [/TD][/TR]
    [TR]
    [TD]
    1
    [/TD]
    [TD]
    没有听音乐
    [/TD]
    [TD]
    没有听音乐得意识
    [/TD][/TR]
    [TR]
    [TD]
    2
    [/TD]
    [TD]
    听音乐,没有纠正错误
    [/TD]
    [TD]
    在游戏过程中,听到了音乐,但是发生错误(在走动的过程中,没有节奏的变化,或音乐声停止幼儿没有停止走动)
    [/TD][/TR]
    [TR]
    [TD]
    3
    [/TD]
    [TD]
    听音乐,而且没有错误
    [/TD]
    [TD]
    能够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出相应得反映,而且在音乐停止时,能够静止不动
    [/TD][/TR]
    [TR]
    [TD]
    4
    [/TD]
    [TD]
    听音乐,能用动作表现节奏或节拍,但是有错误
    [/TD]
    [TD]
    在游戏过程中,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或节拍,但有错误
    [/TD][/TR]
    [TR]
    [TD]
    5
    [/TD]
    [TD]
    能自信地按照节奏或节拍做动作,而且没有错误
    [/TD]
    [TD]
    幼儿很自信地进行表现,而且动作符合音乐得节奏或节拍
    [/TD][/TR]
    [TR]
    [TD]
    6
    [/TD]
    [TD]
    能够运用乐器表现节奏或节拍,但是有错误
    [/TD]
    [TD]
    能够运用乐器表现乐曲的节拍,但有错误,如不会使用乐器或控制不好乐器
    [/TD][/TR]
    [TR]
    [TD]
    7
    [/TD]
    [TD]
    能够运用乐器表现节奏或节拍,没有错误
    [/TD]
    [TD]
    能够自如地运用乐器按照乐曲的速度打节奏或节拍
    [/TD][/TR]
    [TR]
    [TD]
    8
    [/TD]
    [TD]
    能准确区分节奏或节拍
    [/TD]
    [TD]
    可以通过节奏或节拍两种表达方式分别进行游戏
    [/TD][/TR]
    1、乐器的控制。
    在测试中,使用响板或鼓的幼儿出错率较低,而使用串铃或三角铁的幼儿出错串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响板和鼓的奏法与儿童拍手的方法很类似,都以胳臂的大肌肉动作为主,演奏时对手眼协调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很适合小班幼儿使用,而串铃则需要使用腕部的小肌肉控制,三角铁对用力均匀和手眼协调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这两种乐器不太适合小班幼儿使用。由于这次活动是我班幼儿第一次正式接触“音乐节奏”这个概念,所以我选用了响板。
    2.乐器的使用。
    幼儿因没有接触过乐器,所以在测试中有90%的幼儿使用方法不正确。经过教师的干预,仍有8名幼儿掌握得不稳定:他们不是把响板放在一只手的手心中,用另一只手拍打,而是两只手像拍手一样敲打响板,这样就成为手指和手指相碰,而不是响板在发出乐音了。这直接导致了幼儿无法打出正确的节奏,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
    3.节拍的掌握。
    有85%的幼儿拿到乐器是随意地敲,而无节拍意识。这个环节对绝大多数幼儿造成了困难,也就自然成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在实施教学中,我则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从帮助幼儿怎样使用乐器人手,逐渐过渡到幼儿对乐器的控制上,最终使幼儿学会按照节拍用响板来给歌曲伴奏。为了达到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游戏,来帮助幼儿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
    1.正确使用乐器方面,我安排了“传响板”的游戏。
    即特意把响板传到不会使用乐器的幼儿手中,帮助他们复习巩固乐器的使用方法。没有拿到响板的幼儿则随着教师的鼓声,一只手手心向上,一只手手心向下模仿拍响板动作拍手。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观察还有没有方法不对的幼儿,以对他们进行帮助。通过这个游戏,幼儿掌握了正确使用乐器这一最基本的技能,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对于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最具体操作性的指导,即示范给这些幼儿看,或把着他们的手一起演奏。对其他幼儿,也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给予具体提示。
    2.在乐器的控制方面,我安排了“木偶指挥”的游戏。
    即当小木偶出现时,幼儿打响板;小木偶不见了,幼儿要想办法不让手中的响板发出声音。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控制乐器的开始与结束。当幼儿熟练掌握后,小木偶改用点头的方式来指挥幼儿按照一定的节拍打响板。一开始,小木偶点了一下头停一会儿,控制孩子认真看指挥;孩子掌握后,小木偶开始按照一定的节拍点头,使孩子逐步过渡到按照一定的节拍敲打乐器。如果有些控制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仍有问题,教师将使用跺脚的方式来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通常会直接走到他们身边,这样幼儿既能听到重重的节拍声,又能通过看教师腿的指挥来控制手的动作。
    3.在表现节奏方面,我安排了“师生合奏”的游戏。
    因为通过上面的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教师使用腿指挥的反应非常好,马上撤去这个支架对一些孩子恐怕不适宜,所以我选用吹奏笛子的方式为幼儿伴奏,提醒幼儿注意教师腿的动作。一开始,幼儿一听到优美的笛声就开始敲打,在教师提醒后,有88%的幼儿明白了教师给的任务(在听完前奏后才可以敲打手中的乐器,在音乐结束时则要停止敲打);有9%的幼儿在教师身体动作的提示下,能够逐渐明白任务;只有1名幼儿,需要教师走到其身边进行指导,才最终明白。

    活动后的反思

    运用支架式教学开展“火车到站了”这个音乐活动,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幼儿兴趣很高,每当遇到难点,他们都能通过游戏愉快地解决;
    幼儿的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每个幼儿都在教师不同支架的帮助下,解决了自己的困难,从而真正减少了每个幼儿等待的时间;
    由于教师是根据测得的、有关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评价信息来制定教学计划的,所以设计的任务难度对幼儿来说比较恰当,同时教师通过动态评价,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把握也比较准确,所以整个实施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
    当然,实施中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幼儿通过“木偶指挥”这个游戏,能够完成一起开始、一起结束的任务,但是对“木偶”点头指挥、按节拍敲打乐器的要求,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幼儿需要教师同时用跺脚的方式来帮助;
    有个别幼儿在测试中的表现与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不完全一致。对于这种发挥不稳定的幼儿,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自然观察,以发现他们真正存在的学习困难;
    幼儿通过活动基本上掌握了表现节奏的技能与方法,但在慢慢撤走支架时,有个别幼儿又出现了困难,这说明支架撤走的速度对不同幼儿应该是不同的。从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支持是幼儿实现独立的条件,而幼儿的独立又是教师支持追求的目的,但在幼儿尚不能独立时,教师的支架将始终是必要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9-28 15:28 , Processed in 0.040632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