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确区分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多动儿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0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动症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ntionde-ficit hyperactir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核心症状,并伴有儿童学习障碍,同伴和亲友交往关系障碍,人格心理健康障碍,品行不良等派生症状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多动症儿童出现率占3至15岁儿童的3-10%之间,已成为广大家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区分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多动儿童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多动儿童的身心发展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好动是儿童的特征之一,是儿童好奇心强的表现。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表现出明显的好动特征。再从儿童生理的发展特点看,儿童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中,兴奋过程仍大于抵制过程,好动是这种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探索。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脑部病变、生物化学因素等,外因主要有脑外伤、环境因素、教育不当等。
         二、儿童多动症的鉴别与诊断
         一个儿童是否患“多动症”,要通过多方面的科学鉴定才能确定。如果轻易下结论,将会影响孩子今后心理的健康发展。多动症的鉴别与诊断方法可从医学评定和非医学评定两方面进行。医学评定主要包括了解儿童的生产史、发育史、疾病史、家庭病史,进行一些必要的医学检查(如EEG、血液化验)和体验,视、听力筛查等。其目的在于寻找或排除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症状的各种可能的医学原因。非医学评价主要指各种心理与行为的测量,同时包括儿童学习成绩、家庭类型、家教方式、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儿童智能测查等在内的学校(教师)评定,家长评定和社会评定。鉴别与诊断多动症儿童需要采用大量的心理测验,去评价被试在警觉水平、保持注意、分配注意、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冲动性等六个方面的实际情况。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条:1.在多动不安,难以保持在座位上,易被外在刺激吸引,轮流做某事有困难,有冲动性反应,不能做完事情,保持注意困难,常从一项未完成的活动转向另一项未完成的活动,不能安静地玩,大声说话,经常打扰他人,不能专心听别人说话,把东西弄乱,做非常危险的事情等14个症状中,儿童身上必须存在8个症状;2.主动注意力高度涣散,对感兴趣的事物也无法维持较长的时间;3.行为障碍,小动作过多或不灵活;4.继发于主动注意不集中的学习困难,智力发育水平正常;5.部分病例有儿童神经质病史,如口吃,遗尿等;6.已排除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智能发育不全及行为问题等;7.这些症状的出现必须在7岁以前;8.这些症状必须已存在6个月以上;9.这些症状不属于发育性障碍。
         三、多动儿童与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行为表征
         多动症儿童特别是轻症小儿的临床表现很容易与正常多动儿童的举动混淆。就自制力而言,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多动儿童之间没有质的不同,只是量及频度的差别,所以在诊治上容易造成困难。如果作以下诸方面的观察,有助于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多动儿童的区别:
         1.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常无目的性。活动多有始无终,杂乱无章,不停地变换动作的花样。如上课时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做鬼脸逗周围同学发笑等。多动儿童的多动常常出于某种动机,欲达到某种目的,如向小朋友借橡皮用;为了表现自己,不举手就抢先回答教师的提问等。
         2.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多动儿童的行动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而有所约束。
         3.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对老师家长的劝说常无效,屡教屡犯,而多动儿童在启发教育后会有所收敛,或要间隔相当一段时间才会重犯。
         4.注意力:顽皮、爱动、好奇、好学是儿童的主要特点。因此,正常儿童虽然顽皮爱动,但遇到感兴趣的,新鲜的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地去看去做,而且还讨厌别人干扰他的活动。多动症儿童却恰恰相反,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无论玩什么,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无法有始有终。
         5.自我控制能力:正常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够约束自己,静坐静待,至少不会去干扰别人,而多动症儿童却没有这种能力。
         6.行为活动:正常儿童好动是有原因有目的的,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往往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此外,多动症儿童的症状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当他们在课堂或小组学习需要受纪律的约束时,主要症状就特别明显,甚至看电视,做游戏时,也忙碌不停。
         7.治疗性观察:多动症儿童服用镇静药后不但不安静,反而更加兴奋多动;而正常儿童用药后,可产生催眠镇静作用。
         四、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原则和合理用药问题
         此症病因复杂,症状综合,对本症的治疗应坚持心理教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的原则。在辅以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儿童的饮食。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减轻一些症状,防止儿童因某种生理功能异常而发展成为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同时,对于一些容易引起或加重多动症的食物,应严格控制。
         此症往往因处理不当导致误诊或失治,可使症状持续至青春期或更长时间,形成为成人精神障碍综合症的前躯疾病,但滥用药物也可造成药物性精神症。就拿常用利他林来说,服用后收效较快,疗效较高,但若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不但疗效提不高,相反毒副作用反而增加,如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心悸、失眠甚至成瘾等不良反应,所以有人主张应用匹莫林(苯异妥英)、智力糖浆(中药制剂)等来弥补利他林之不足。总之,要查明病因,识别病症;教育为主,药物为辅;合理用药,防止偏离,才是防治本症最有效的综合措施。
         五、多动儿童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活动过多是多动的特征,每一活动持续时间短,而注意力不集中。躁动、多动在孩子很小时就有所表现,上学后,很难安静和保持一种动作,做事目的性差,计划性差。有时家庭环境太乱,声音过大、过噪都可能造成多动,父母命令太多与不一致也会造成多动。多动的孩子一般对复杂的事物缺乏耐心,对东西缺乏持久兴趣。为此,多动儿童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诸点:
         1.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发育有其一定的规律,而且具有某些特点。比如,正常小儿神经兴奋性高于抑制性,通常好动;3岁左右的孩子出现第一反抗期,其行为往往与父母愿望相违背。如果家长对儿童心理发育特点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对反抗期儿童不是加以引导,帮助他度过反抗期,而是以家长制作风强制孩子服从,势必使反抗期延长,反抗行为加重,人为塑造成任性、倔强性格,产生一些类似“多动症”的行为。
         2.由于父母对“多动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不甚了解,不明了“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是儿童神经系统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自制力差,并非儿童自身努力所能改进的,需要借助药物和适宜的教育来控制。如果父母仍用传统的家长制教育方式来教育,只会加重病情。对此类患儿,家长要提高自身,正确对待孩子的多动,不要有厌烦情绪而要多关心、爱护孩子,看到孩子的微小进步,适时地给予表扬,积极配合医师,按心理医师的要求去做,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3.家庭结构越来越向小型转化,核心家庭越来越多,近年来,经济大潮席卷全国,也冲击着每个家庭,父母双双忙于工作、交际,无暇教育孩子,更谈不上适时、有效的教育,他们企图用物质上的满足来代替儿童精神上的需求,家长注意力都在工作上,不能及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因而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或带领孩子去心理医师处就诊而延误医治加重病情。所以,双职工父母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与孩子相处,进行教育,关心、观察孩子,加强与幼儿园、学校教师的联系,是了解孩子在园在校表现的好办法。
         4.重视儿童从幼儿园到入小学中间的这个暑假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小学入学的适宜教育,也是预防“多动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幼儿教学多以游戏为主,且每节课时间短,而进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有严格的课堂秩序,每节课时间延长了,对于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不能适应,往往上课时表现好动、说话、玩,甚至下座位、出教室。家长若能利用入学前的暑假时间进行适当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就能缩短入学后的适应期,防止“多动症”的发生。
         六、几点建议
         1.利用各种训练班,安排“儿童多动症”和“儿童行为问题”的课程,让教师对“儿童多动症”等有个全面了解和客观认识,以便配合心理医师进行治疗。并可进行“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研究。
         2.通过各种渠道让父母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园和小学开家长会时,可请医生去讲课。
         3.幼儿园或学校教师发现学生有“多动症”可疑,可直接与心理医生联系或嘱咐家长带孩子去心理医生处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4.小学能否利用暑假对招收入学的儿童举办短期“入学过渡训练班”,内容可包括参观校园,介绍小学学习情况,采用接近小学的教学方法,逐渐延长上课时间的训练和适应课堂秩序的训练,从而缩短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使其能很快进入正规学习,防止“多动症”发生。
         5.对“多动症”儿童的学业困难,可采取个别化教育和巡回辅导。
         6.要大力宣传和坚决贯彻执行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与法规。每位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法律与法规,杜绝任意打骂孩子的行为发生,注重保障孩子的个人权利,只有这样,儿童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关键词:多动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12:57 , Processed in 0.042642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