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6岁儿童对声音的认识及其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0:2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音是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儿童对声音的来源、传播等问题也充满好奇,虽然儿童的“朴素声音理论”很可能不同于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科学的理论,但却能折射出儿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笔者以5~6岁儿童为访谈对象,预设了5个有关声音的问题,力图探讨儿童的“朴素声音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声音是什么?
    果果:说话就有声音。
    子子:声音是人发出来的,踏脚也可以发出声音。
    乐乐:声音就是会响的东西。
    佳齐:噪音是声音。
    历历:调音量的旋钮就是声音。
    尼尼:声音是拍手和说出来的。
    寒寒:声音有很多,一下说不完。
    小雨:声音就是音乐。
    路路:声音就是语言。
    分析:对于声音是什么,大部分儿童都列举出具体听到或听过的声音作为“声音是什么”的概念。有的儿童把声音物化,认为能发出声音、调节音量的物体就是声音;有的儿童把声音与发出声音的动作联系起来,认为导致发声的动作就是声音。儿童这一认知表现与其思维发展的具体性特点是分不开的。
    物理学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媒介进行传播。虽然儿童尚未接受正规的物理学科教育,但他们仍试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声音的来源来解释“声音是什么”的抽象问题,或者找出另一个能听到的名词来类比声音。
    声音从哪儿来?
    宣宣:声音从嘴巴里出来就有了,声音出来就看不见,消失了。
    小小:从空里出来的。 (边说边敲桌子。)
    雨嫣:声音是从小朋友的嗓子里出来的。
    果果:风吹的时候,把树吹得摇摇摆摆的,那些树叶就掉下来,就肯定有声音。
    尼尼:声音从人的音管里发出来,两个东西碰到一起就会有声音。
    毛毛:声音从脖子里出来,如果嗓子哑了,声音就是哑的。
    菲菲: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事情,所以才有声音。
    满满:东西摔烂了就有声音。
    嶙嶙:敲了才有声音。
    路路:因为人会说话,所以有声音。
    分析:儿童在探寻“声音从哪儿来”的问题时,也意识到了哲学的因果原则――声音的产生必然有一个源头。他们认为声音是从嗓子里发出来的,声音是从音管出来的。
    有的孩子从自我中心的角度出发,其观点闪烁着唯心主义的光芒,“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声音”,也许在他眼中,声音由人的主观意愿控制,声音的产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有的儿童基于日常所见进行朴素的逻辑推理,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产生声音的动态画面,“风吹的时候,把树吹得摇摇摆摆的,树叶掉下来,就肯定有声音”。源干自然世界的逻辑推理不是胡编乱造的空中楼阁,处处透露着儿童思维的逻辑性。如果把一个发声的东西放进无缝的盒子里,盖好盒盖,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佳齐:能,因为声音从那些细缝里飘出来。
    尼尼:能听到。声音是从盒子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小缝里出来的。
    天天:如果盒子比较软,可以听到。如果用铁盒子,就听不到了。
    满满:声音开到最大,还是可以听到的。先是从小东西里飞出来,再从盒子里飞出来。
    玉宇:声音从我们看不见的那些孔里出来。
    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儿童成了唯物主义的拥护者。他们认为声音是一种细小的弥散性的物质,虽然我们都看不见它,孩子们仍坚信发生过的即是存在的,声音以物质的形态存在。他们不知道原子论,也没有听说过原子、分子,但已经借用了原子论来构建自己的朴素理论。声音会拐弯吗?
    宣宣:声音会拐弯。我们在外面可以听到教室里的声音。声音可以从窗户里出来,然后再从房顶上飘过来的。
    佳齐:声音会拐弯。声音在嘴巴里,从嘴巴到耳朵,当然要拐弯啦。声音就跟水一样,水大了就会拐弯。
    泊江:声音没有脚,不能拐弯。
    寒寒:空气和声音一样可以拐弯,空气可以拐弯,声音也可以。
    雨:声音不能拐弯。声音不是人的手,人的手可以拐弯。
    路路:声音可以拐弯,因为声音可以到处飞。
    分析:在思考“声音能否拐弯”时,很多儿童运用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将声音与水、空气、手作比较,形成对声音的判定:“声音跟水一样,水大了就会拐弯”,“空气可以拐弯,声音也可以拐弯”,“声音不是人的手,人的手可以拐弯”。在儿童眼中,声音具有弥漫性,因此可以和空气作比;声音具有延展性,因而可以和水、和手作比。再加上声音、空气、水、手共同的物质属性,儿童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就不足为奇了。还有儿童从“依据事实”的角度出发,他们观察到了一个最普通的实例――人可以听见自己说话的声音,“声音在嘴巴里,从嘴巴到耳朵,当然要拐弯啦”。儿童是敏锐的观察者,更是细心的理论者,他们乐于从生活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成人教授儿童学习方法前,儿童已经借助智慧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朴素理论。还有的儿童从自己的朴素运动观中寻找证据――“声音没有脚,不能拐弯”。
    从这些童言稚语中,我看到了儿童的逻辑,谁能说儿童的思维是混乱无序的,他们有一套自己系统的理论构架。
    物体发出声音后,声音会一直存在吗?
    宣宣:声音从嘴巴里出来就有了,声音出来就看不见了,消失了。
    心怡:声音跑到别人的耳朵里去了,不会一直存在。
    寒寒:声音发出来就没有了,跑到另外地方,人家听见了。
    满满:说话完了就没有了,如果四面八方的人都说句话,每次都有,每次你来这儿的时候都有,这样不行,那不是很吵吗?万一别人来这坐,我一说话,这儿全部都是我的话,可能这里还有别人的话,这样世界就很乱,每个地方都有声音。
    泊江:声音发出来后被吸到人的身体里了,也可能跑到耳朵里了,人再说话时声音又从耳朵跑到嘴里,然后又说出来了。
    分析:孩子们的回答令我非常惊讶,有的孩子认为“看见的即是存在”,所以“声音看不见了,就消失了”。儿童的朴素思维是灵活、辩证的。“话说完了就没有了,如果还有,四面八方的人说话都会传到这里,这样不是很吵吗?这样世界就很乱,每个地方都有声音。”――这是一个明确的“反证”推理。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儿童,已经能运用反证法建构自己的朴素理论,无不体现着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还有一部分孩子开始思考“发出的声音去哪里了”,既然声音曾经确确实实地存在过,就不会凭空消失,一定是“躲”到其他什么地方,要么被别人吸收了,被别人听去了;要么就回到自己耳朵里,当我们要说话时,声音又从耳朵回到嘴里。无论儿童如何回答,他们对“声音存在与否”的理解都建立在其有理有据的推理基础上。
    儿童的朴素理论或许不同于科学原理,甚至悖于常识,但却是儿童从有限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智慧,反映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
    透过儿童的朴素理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儿童经验的内容,还能发现儿童获得经验的途径和加工经验的方法。我们不能随便用成人的思维来代替儿童的思维,更不能以“教”为理由,将成人知识强加给儿童,束缚儿童的探索与发现。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儿童朴素理论的基础上,引起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朴素理论提出质疑,引发其认知冲突,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6 20:36 , Processed in 0.041532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