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二次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15:3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什么是二次备课本文所指的二次备课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中的原教案进行调整,将其优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对于二次备课,很多教师都有一个疑问:日常教育工作琐碎、辛苦,既然所选的课程提供了具体的教案,为什么教师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呢?当前,大多数幼儿园所选择的课程已成为支持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课程所提供的教师指导手册往往有详细的教案,为教师把握教学流程,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意见。然而,是不是有了这些教案,特别是有了像《通向数学》课程那样不仅有详尽的“教学指导”,还有在每个教学环节后附加“指导意图”和“指导策略”的教学详案,教师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地去组织教学活动了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发现,同一个教案,看别人上起来好像挺顺利的,但自己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是教师有所不知,教案设计都是有预设条件的,不仅隐含着对幼儿一般发展水平的预设,更隐含着对执教教师教学执行力的预设,还隐含着对教学各项准备条件的预设。可以说教师指导手册中的每个教案无一例外都是在上述种种预设的前提下设计的。如果教师全然不顾这些预设条件,只顾照本宣科地“教授”,碰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即便是拥有较为详尽的教师指导手册和实用的配套学具,我们也必须通过二次备课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审视和调整原教案,这是获得良好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二、怎样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二次备课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幼儿数学委员会提出,教师“不仅应该理解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理解一些重要的教一学路径图”。所谓教-学路径图,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幼儿学习数学概念所要经历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应的促进其学习的一系列活动。教-学路径图的研究,不仅具体诠释了“教应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这一原理,同时也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我们提出二次备课的要求,就是倡导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能依据班级幼儿的数学发展现状和幼儿园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师指导手册所提供的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期将教师的“教”更好地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上,从而科学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形式、教学策略,精心选配组合操作活动,体现执教者的教育观念,最终帮助幼儿获得成长。具体而言,二次备课可以分三步来进行,即“解读”“调整”“检视”。(一)解读解读是指反复、仔细阅读原教案,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该活动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及其概念,完整了解该数学教学内容在各年龄阶段的层次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法和策略,以充分理解原教案的设计意图。首先,应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幼儿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要真正理解其含义并不容易。例如,有教师分不清“归类”“分类”“连续量”“不连续量”“按群计数”“感数”等数学概念的含义,往往不求甚解,凭经验判断。这样他们就无法正确传授相关知识。不仅如此,他们还往往会把教案中最不该忽略的一句话或一个步骤删除或篡改了。例如,在一个小班有关实物分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担心幼儿不能辨认实物的共同特征,就把原教案中“先分实物后插标记”的关键规则改成“先插标记后分实物”。其实“分类”恰是要求幼儿根据对实物相同特征的理解和判断来合并实物,因此教师一定不能先呈现具有提示作用的标记。类似这样由于教师不理解“分类”概念,而把原本为分类的活动硬生生篡改成归类活动的,还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吗?其次,应以班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解读原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否与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是否要作出适当的调整或修改。例如《通向数学》课程小班下学期的教案“我会排”(5以内按点数排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关系,理解l~5的数量依次多1的递进关系。(2)能按点子数量从少到多排序,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3)会有序地收点卡。我园教师通过二次备课认真解读这三条教学目标,明确了在该教学活动中幼儿可获得的具体数学知识、数学过程能力和学习品质,并基于对班上前期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对幼儿整体数学发展水平的把握,发现如果要求幼儿从少到多排列1~5的点子卡,并不能对他们的操作技能形成挑战。于是教师对第二个目标及相应的环节设计作了如下调整:一是将排列点卡改为制作点卡,以增加操作难度;二是在评价环节强化收点卡的规则,即排的时候按点子数量从前往后排,收的时候从后向前收。教师认为这样的调整既有利于幼儿建立5以内的数序概念,又可以促进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建立。第三,要认真解读原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尤其要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过程。教师可以对原教案作如下思考:1.原教案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本班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2.原教案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层次性与开放性?能否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3.原教案中的教学建议与应对策略能否帮助自己充分估计和解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帮助自己轻松地驾驭课堂教学过程?4.原教案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能突出重点且突破难点?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自然、贴切、明了,贴近自己的语言习惯?5.对于原教案中提出的材料准备,我们现有的条件能否达到或可作何种变通?以上几点中,特别重要的是要认识揣摩原教案中的每个提问、每句话的目的,教师要多想一想:这句提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问?为什么要在这个环节问?幼儿会产生歧义吗?在教学现场,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即便是同一句话,如果重音落在不同的字上,节奏处理不同,对幼儿的影响就有可能不一样。例如,在小班有关模式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在二次备课时对原教案中“教学内容分析”强调的模式教学的实际价值有所关注,就会知道模式教学的重点是发现“单位的重复”,对于原教案中提出的“根据排列读一读模式”的要求就不会不假思索地照办,而是会思考:如何通过“读”的策略来帮助幼儿体验到“单位”?怎样“读”才能帮助幼儿发现“单位的重复”呢?对于原教案中有关学习步骤的指导提示或要求,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处理才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交代幼儿收卡片的规则时,如果我们平铺直叙地提要求,幼儿有可能当作耳边风,印象不深;如果我们是交代一句再让幼儿复述一遍,幼儿就有可能牢记在心了。(二)调整如果说前述的“解读”是教师在头脑中思考完成的,那么接下来的调整则需要落实在文案上了。无论是在原教案上直接修改,还是重新书写,我们都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调整方法——标注、删除、增补、修正、调换。1.标注:即标明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提问、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加以关注。2.删除:对应教学目标,在忠实贯彻活动设计意图的前提下,谨慎划掉原教案中确信可以简化或不必要的内容、提问、环节。3.增补:对原教案中自己认为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或环节予以具体的补充说明。例如,可针对前一个活动中个别幼儿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增加一些个别指导的策略。此外,还可以对原有操作活动进行补充,选择与本次教学核心内容相辅相成的其他操作活动,让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能够对不同难度层次的操作活动作出自主选择,以巩固、拓展、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4.修正:对原教案中不适合班级幼儿的教法和学法进行修改。5.调换:根据本园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调整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或执行顺序,并对原教案提出的场地、材料准备等进行调整或替换。(三)检视完成了前两个步骤,也许有教师会认为二次备课基本完工了。但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在教学现场,影响教学效果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例如,幼儿对某个问题的回应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冷场或出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走题,现场之外的无关干扰分散了大部分幼儿的注意,个别指导时遇上了几个怎么也说不明白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活动并没有对某些幼儿的思维形成挑战,他们过于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常规还没有养成,等等。我们该怎么应对和处理这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呢?要知道,这些细节往往会左右教学活动的方向,所以仅仅准备一套解决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教学现场从容应对、灵活处置,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还需要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作最后的检视,以做好充分的预案准备,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总之,二次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二次备课的深入与否取决于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要求。编辑:cicy          关键词: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03:34 , Processed in 0.042218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