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表演游戏:4~6岁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5:3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景化的学习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幼儿的同伴群体中。[1]对幼儿来说,社会交往是在游戏中开始的,要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表演游戏中的故事情节所涉及到的伙伴关系正是幼儿群体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表演游戏具有结构性、准备性和预定性的特点,它所营造的轻松氛围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我们开展了以表演游戏为实验因子的相关研究,设计了表演游戏训练方案,以期通过表演游戏这一途径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本研究采用张元于2003年编制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教师评定问卷”,依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结构的四个维度,即社交放松性、社交主动性、亲社会行为、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来设计表演游戏。由于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都能体验到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我们将重点放在其他三个维度的训练上,每个维度都含有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培养的内容。表演游戏的故事是通过对12名幼儿园教师发放开放式问卷收集而来的,之后由研究者与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共同选择内容中含有交往情节的经典故事,确保这些故事都是幼儿较熟悉的,并对故事情节、语言和角色进行适当改编。每个表演游戏按照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进行,使幼儿体会故事中人物角色之间的交往。在每一个表演游戏结束后(即第三个层次结束时)都设有一个自由活动环节,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强化在前三个层次中对于语言、动作及表情的理解,在行为训练中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社交放松性、语言和非语言交一、表演游戏训练方案的具体内容本研究中的表演游戏训练方案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目标,即终极目标、项目目标和具体目标。方案中的每一个表演游戏都是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依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生理发育特点、语言和非语言发展水平等进行设计的,力图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准备不同的表演游戏,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达到提高同伴交往水平的目的(方案具体内容见表)。二、表演游戏训练方案的实施在方案实施的准备阶段,先由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准备与表演游戏内容有关的碟片、图画书、手偶、头饰等材料。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每个表演游戏按照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通过幼儿观看表演、教师提问的方式使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第二个层次为幼儿在前一次观看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第三个层次为幼儿分组,独立进行表演游戏,并轮流交换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体验每一个角色,或者由教师指定幼儿分配角色。每个表演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四个,由教师按照前测的好、中、差得分进行分组,保证每组有得分高的幼儿1名,得分中的幼儿2名,得分低的幼儿1名。组内的四名幼儿分别体验表演游戏中的四个角色,即角色1、角色2、角色3和角色4。具体角色分配情况如下图。在设计方案阶段,研究者与4所幼儿园的7名教师进行座谈,并在3所幼儿园的中、大班进行座谈和观察,从而确定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研究者依据这些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幼儿设计了符合其发展特点的表演游戏活动,主要区别在于故事情节、故事语言和活动开展程序上。在三个层次的表演游戏结束后,再开展各种形式的自由活动,巩固之前的活动内容。三、表演游戏训练的结果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后天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因而,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应从其内部结构入手。经过18周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量化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各个维度都得到了提高:第一,在社交放松性方面,体现的是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的一种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中、大班幼儿在研究结束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主要因为研究是在幼儿熟悉的环境(本班教室)中开展的,同时在设计方案时特意强调故事中角色交往的轻松环境,如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在森林里、在小动物家中等,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发生的故事也都是轻松愉悦的,这样就可以把幼儿带入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进行交往时有一个放松的心情。第二,在社交主动性方面,体现了幼儿在交往中所采用的主动交往的行为、策略和技能以及情感上对他人的接纳,可以看出这一维度的培养效果很明显,主要因为表演游戏中含有较多的主动交往成分,如每个游戏在角色的安排上,故事的角色、游戏的环节中都含有主动交往的环节。第三,在亲社会行为方面,体现的是幼儿关心、同情、分享等有利于他人的行为,研究显示大班幼儿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明显好于中班,一是与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关系,而是因为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起的目的性更强,更多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第四,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方面,体现的是幼儿与同伴交往时所采用的渠道和工具,在表演游戏中只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幼儿才能自如地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表演游戏训练方案的第二个层次强化了幼儿对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的学习。在质化的研究结果方面,我们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表发现,研究结束后幼儿在展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其他类型游戏活动的时间内与同伴交往的频率、时间、方式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如有的幼儿刚开始“在游戏时很少主动参与,更不能与同伴产生互动……”,现在“进行游戏时能够主动举手回答,也愿意与小朋友一起参与游戏……”;还有一个大班幼儿“总觉得大家都应该听我的,我喜欢的玩具只能我一个人玩……”,如今“能和小朋友商量如何做游戏……”“我必须和×××一起才能摆出这个东西……”等。参考文献[1]庞丽娟.幼儿被忽视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8(2):8—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6 11:30 , Processed in 0.039307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