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话是引导OR误导了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2:3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小孩子说话不单是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一句话可以引导孩子,让他们驶入人生正确的航线;一句话也可以误导孩子,让他们陷入明天的沼泽。教育学之父裴斯泰洛奇就说过,母亲与孩子交流,是孩子未来人际交往的理想典范。可以说,你怎么说,将来孩子就会怎么说。除此之外,语言的使用往往会带有很深的心理暗示作用,要知道0-6岁,尤其是0-3岁的小孩子非常“吃话”,他们愿意倾听与相信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这个阶段的小孩子,正处在性格的“服从期”,为了获得生存经验,他们必须在行动上模仿,在语言上学习。这是因为他们的自学能力与感知觉并不发达,所以父母的一句也就顶上一万句了。我们从以下几个常见问题说起。
            客观评价是引导,主观评价是误导
            所有人都躲不过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死亡,一件事情就是别人的评价。成年人对于人的评价会有很多种反应,有的人一笑了之,有的人却紧张兮兮。0-3岁的小孩子则不一样,他们还是张“白纸”,正等待着父母为他们定这张画的风格。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朋友往往采取两种不太恰当的方式去评价我们的孩子。其一,过高评价。一方面我们望子成龙,另一方面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眼中当然是NO.1的!常见的评价有“宝宝是最棒的!”“宝贝就是个超人!”“你真是个天才,最聪明的天才!”可以肯定这些话都是真诚的,而非客套,其中反映了父母的过度期望。0-3岁的宝宝当然不会感到压力,但他们开始相信自己就是NO.1,因为这是父母“亲定”的,错不了。
            然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形成了“积极”的暗示效果,并且会埋藏在她的心灵深处。长大之后,这样的孩子会形成功利的性格,由于自己是“NO.1”,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负面评价,生活会很辛苦。
            其二,弱化评价。有一些家长,并不看重评价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他们会这样对孩子说,“你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们大家都一样的。”“你和其他的小朋友没有区别。”可以说过度评价太“火”,弱化评价的做法又太“温”。如今是一个开放的,主张个性化的时代,良好的个性非但不会脱离群体,反而更容易被大家所喜欢。拥有个人特点,才会拥有个人魅力,才能增强人际吸引力。
            就像莎翁说的,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相同的孩子。弱化评价,就是弱化孩子的个体存在,这样做会牺牲她的自信心,甚至形成抑郁性格。
            总的来说,带有个人色彩的评价都是误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的方式。正确的评价语就是客观的评价,当然我们的语言可以委婉,语气可以随和,关键是让孩子们早一些接受正面与反面的双向评价,同时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还有一种做法是设计《富兰克林表》,在一张白纸的中间画上一道线,左面让孩子写5个优点,右面让孩子写5个缺点,目的同样是让孩子们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安慰也分“引导型”与“误导型”
            当孩子磕到了椅子,当孩子摔了跟头,当孩子搭错了积木……孩子会伤心,会哭泣,我们应该说些什么?我们自然会将母爱或父爱大面积地覆盖在我们的安慰中,然而要知道,简单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孩子学会坚强,简单的一句话也可能让孩子变得务必脆弱。
            有一个案例,3岁的彤彤在家里自由自在地奔跑,突然,她被桌腿无情地绊倒了。一阵剧痛,让彤彤不禁失声痛哭。妈妈这时候走过来,对她说:只要你不哭,妈妈给你糖吃。这一招确实很奏效,彤彤果然不哭了。貌似很高明的做法,其实仍然是不当的语言。不哭与吃糖没有关系,吃糖与摔倒没有关系,母亲的一句话让这些本来没有关联的事情连接在了一起。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哭就可以得到糖。传统的做法可能更为可笑,母亲会使劲打桌子,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无辜的,是受保护的。彤彤妈妈的做法有进步,但同样并不是最好的做法。误导式的安慰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维与独立性格,最终更加依赖父母。
            正确安慰应该是理性的归因。我们可以一边抚摸孩子的头,一边告诉孩子摔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一些举动定义为闯祸或犯错,其实是小题大做。0-3岁的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坏到哪里去,唯一坏的事情是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可以和孩子说,在屋里活动可以锻炼身体,但是也要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我们虽然摔倒了,但是长了经验,以后注意了就不会摔倒了。
            不要拦着孩子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还有一种安慰是基于孩子的相貌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本是非常值得父母的骄傲的事情。然而受到社会取向的影响,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的缺点,哪怕这是从她那里遗传而来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女孩长得很黑,母亲从3岁的时候就安慰她说,“你是一个黑美人!多漂亮啊!”等孩子13岁的时候,同学之间都是她是黑煤球,她反驳说,“我是黑美人!”同学们更加嘲笑她了。幼年时的不合时宜的安慰反而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当青春期来临时,对孩子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12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14:15 , Processed in 0.081518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