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体验成就每一件大小事的快乐,享受拥有崇高追求的充实,学会幸福地有品味的生活。
——姜云红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歌德的话不是否定理论,而是在讴歌生活。理论是抽象的,单调的,相比之下,生活更有意义,更五颜六色,丰富多彩,什么是生活?人一生下来,就开始生活,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不过自觉不自觉而已。那么,生活还用学吗?答案是肯定的。的确,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吃喝拉撒睡是生活,生存是生活,工作是生活,追求事业更是生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在愉快幸福地生活;有人在不断追求中生活;有人把生活当作沉重的包袱,在苦度时日,甚至度日如年;有人在游戏生活,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生活对其的意义也就不同,生活的习惯、方法以及质量就不同,追求的生活境界当然也不同。因此,学会生活,如何生活,真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体验成就每一件大小事的快乐,享受拥有崇高追求的充实,学会幸福地有品味的生活。
一、学会生活,把握生活的五种形态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是对生活最基本的解释,也是最简单的生活逻辑。的确,仅仅为了吃饭而活着,那只是一切动物的本能,是为了求得生存;“而吃饭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更好”则赋予了生活由低到高,不断追求的丰富内涵,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先生,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活中的五种形态。具体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如呼吸、吃饭、喝水、穿衣、居住等等,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且不可或缺的最底层的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因此,国家、政府包括我们集团公司,都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较高一级,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求。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实力的欲望。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工作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等。 社交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显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等。一旦管理者感到下属在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可以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开展有组织的文体比赛和集体聚会等有益活动,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可分为自尊和他尊,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和让别人来尊重自己。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成就、名誉、地位和晋升机会,认为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内心也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当这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这也是人们生活的品质质量之一。 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等级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渴望成为的人物。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经或部分地满足了其他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和鼓励员工这种需求的合理性,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有用武之地,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会生活,追求生活的幸福感 人们通常都说,要过幸福生活。没有人会主动要求或主观上要过苦难的生活(信仰宗教的清教徒除外)。但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感觉,在不同的人看来,幸福会有不同的涵义。有人追求事业有成,有人追求家庭小康;有人追求花天酒地,有人追求衣食无虞;有人追求光宗耀祖,有人追求荫及子孙;有人追求轰轰烈烈,有人追求平平淡淡。但一般地说,大家向往和追求的还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和不断满足。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我们的幸福感,实现我们的幸福呢? (一)要积极进取,在事业的奋斗和成功中寻找幸福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劳动是幸福之父。”而美国女教育家比彻则说:“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要寻找幸福或者说令人骄傲的幸福,就非立大志,成大功,做大事业不成。你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社会创造价值。“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语)这其中自然包含着自己的幸福。唯有在事业和成功中得到的幸福,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永恒的幸福,也才是对得起祖宗并使后人引以为荣的幸福。 (二)在紧张的竞争中,应当学会放松,主动减压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生活的节奏也逐步加快。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上有竞争,学习上有竞争,生活上有竞争,时间上有竞争,总之,怎一个“忙”字了得!有人甚至不敢疏忽半步,半步疏忽,就会丢了饭碗。有人甚至不敢去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其实,这些都是走入了误区。生活,还是有顺序的,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必非要为了争个头名而闹得你死我活;也不必盲目攀比,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攀高枝,图虚名。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而不弛,文武弗为也;弛而不张,文武弗能也!”就是这个道理。要懂得工作生活的伸缩性,要学会放松生活,为自己减压。放松了也就由衷感到了幸福。“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同样是需要调整需要放松的道理。 (三)快乐生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学会生活,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时,我们不能左右生活,不能改变生活环境,亦不能改变大自然的规律,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对周遭事物的态度。其实,生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有个外国故事说:有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他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做一项建筑工程。”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一座教堂。”十年后,这个人又经过这里,发现当年见过的两位石匠还在那里工作,路边则矗立着一座宏伟的教堂。他又问道:“你们现在都在做什么呢?”第一个石匠回答:“我还在做石匠啊!”第二个石匠回答:“我现在已经是最优秀的工程师了!”“那你们的那位同伴呢?”“看见那座教堂没有?”第一个石匠答道,“他已经是那里的牧师了。” 可见,态度决定结果,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生活回馈其的结果也就不同。 (四)不要患得患失,有失才有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成语故事: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我们将这段话译成白话文: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群人,里面有一个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老翁。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同情他,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来祝贺他。他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造成大腿骨折,伤愈后就瘸了。大家又都安慰他,他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健壮男子皆被征入伍,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健壮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老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互为消长,有得有失。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患得患失,要懂得生活中的辩证法。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遇坏事时我们要看到好的一面,向好处努力;遇好事时要看到它的负面因素,谨慎从事,千万不可忘乎所以。 退一步说,安贫乐道也是一种生活境界,总比巧取豪夺要好得多。
三、学会生活,要做生活的主人 我们期望学会生活,就是要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做生活的奴仆。学会生活,主要看你追求什么?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西方社会,不妨碍社会,不妨碍他人,就可以追求自己的自由。东方社会尤其在我们中华民族,讲究的是仁爱和责任。怎样有责任地对待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而又不做生活的奴仆呢?有一些名言和道理需要我们去把握,去理解,去实践。 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 雷锋同志说:“生活上要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工作上要向水平高的同志看齐。” 我们古人则说:“由俭到奢易,由奢入俭难。”可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即使生活再好,这个传统也不能丢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