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3:4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 二期课改中提出,教师的预设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课程应与幼儿的生活相连接。一堂好的课关键就是要关注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他所要获得的基本经验,从幼儿生活实际和年龄出发,坚持“让幼儿跳一跳够得到”的教育原则,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幼儿进入积极学习状态。记得有一次小班音乐活动,我一开始预设的目标是“在跳跳玩玩中学唱歌‘玩具进行曲’”。但在活动中,我发觉幼儿对学唱这首歌曲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用拍手的方式拍打节奏。幼儿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平时我们常常会边唱歌边拍手,所以,他们对拍打节奏有着初步的体验,就比较感兴趣。为了让活动更有意思,我随即改变了目标,即“跳跳玩玩中体验1/2节拍的强弱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跟着音乐用手拍节奏,用脚跺节奏,又以桌子为鼓来敲出1/2节拍的强弱感。孩子们太高兴了,不停的寻找可以拍打的地方来拍打正确的1/2节拍……这次活动告诉我:只有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喜欢,才会情绪高涨,才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源泉。所以,老师在师幼互动中,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上不断调整,让幼儿获得的更多。  二、关注幼儿对预设问题的回应 老师把问题抛给幼儿,他们就会举起他们的小手跃跃欲试。有时,他们的回应很精彩,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回应是肤浅的,甚至是无关的。这时,老师就应该关注幼儿的对预设问题的回应,并及时进行提升。 1.学会倾听,对幼儿的回答给与提升和总结 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老师要回应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回答,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分析孩子的话,你才能读懂孩子的心。在小班活动“大妖怪”的第一环节,我预设了个问题:你觉得晚上是怎么样的?提这个问题的初衷,我是要引出夜晚是黑黑的,初步了解幼儿害怕黑的原因。我提问后,一个孩子说:我要找奥特曼。显然,听他表面上的回答好像与我的问题无关。但是我没有判定他的对错,而是对大家说:“天黑了,宝宝睡觉啦!关灯罗!”并用多媒体的形式,将“黑暗”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宝宝看到黑黑的屏幕,似乎身临其境,即刻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好黑啊”“、有怪兽,好可怕”、“我要奥特曼和我一起”……听了他们的话,我马上回应道:原来晚上黑黑的,宝宝会很害怕。刚才这位宝宝肯定是想找奥特曼保护他。小班幼儿的思维和语言都还在起步阶段,所以,有时他们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或是表达不清,这时,老师应该给其充分的思考或回答时间,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否定他。当孩子的回答在点上,但还比较零星时,老师则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与进一步的提升和小结。 2.关注幼儿回答及时进行追问 小班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往往一个问题的回答,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有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就需教师的“追问”,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帮他们突破,推动他们创新。在小班的“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中,我便对一些问题做了适时的追问: 师:这只小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幼1:小狗。 幼2:叫小狗。 师:这只小狗身上有一点一点的斑点,它会叫什么呢? 幼3:斑点狗 当孩子没有说出斑点狗这个名称,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而是及时利用斑点狗的外型特征“斑点”进行暗示性追问追问,聪明的孩子马上从我的暗示中找到了答案。 3.及时改变提问方式 孩子的思维是跳跃式的,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不会按着老师预设的问题一步一步去回答。所以,当孩子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设时,应及时的改变提问方式来作调整。如在“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一开始,我打开了一扇门(出示奶牛的尾巴),问幼儿:门里面是什么?孩子们误解了以为要猜动物的名字,一个个喊起来:“是奶牛”。我立刻改变提问方式:“在这扇门里,你看到了什么?”听了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回答立刻就到了点子上。 老师对幼儿的回应关注地细致、到位,教学环节会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教师的主导,幼儿的主体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它不仅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三、关注幼儿生成问题的有效性 孩子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去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生成出很多新的问题来。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他们也会在课堂中也会碰出生成的火花。只要老师关注孩子们对待问题上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深切体验到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是无时不有的,是无所不在的。而且,这些生成的问题往往是我们老师始料未及的。是该顺应他,继续追问,还是一笔带过,需要老师迅速地思考问题的价值。 1.小题大做 在《小兔乖乖》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用低低的声音唱着大灰狼的角色。这时,有个幼儿说:“大狮子也来了”。显然,这位幼儿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水平比较高,他能从音乐的低沉想象到一些可怕凶猛的动物。我立即接上幼儿的话:“对呀,大狮子的声音也是低低的,很凶的。大狮子也要来敲小兔家的门了。”大家又用低低的音调唱起了歌。唱完后我又问:“还有谁的声音也是低低的,很凶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班幼儿的一个生成,是简单的,浅显的。但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来说是有价值的,那么老师就应该把关注到有效生成问题进行小题大做,进行积极的回应,来激发幼儿对生成问题的兴趣,继续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让幼儿更积极愉快的学习。 2.大题小做 同样的,对与幼儿引发的一些跟内容无关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符的,不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没有任何价值的点,老师就应该大题小做,以一笔带过和忽略的方式简单跳过。  四、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幼儿在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 在“太阳和月亮”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玩游戏。我说:“月亮出来啦”,幼儿做睡觉的动作。陶陶做了睡着的样子后,学着爸爸,开始大声的打呼噜。其他的孩子觉得很有趣,也学他大声的打呼噜。只有楠楠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没有睡觉。我发现了,连忙过去问她怎么了。她小声的说:打呼噜太难听了,我睡不着!我转过身问大家:楠楠睡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啊?其他幼儿说:“爸爸的呼噜太响了,吵着楠楠睡觉了。”我说:“对呀,有时候我们也要多为别人想一想,要学会体谅别人。”马上,孩子们安静了许多。楠楠也开心的睡觉了。当关注到楠楠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的行为,我没有直接去干预她,而是以询问的口吻来分析研究她的行为,了解她到底需要什么。在知道楠楠的意愿后,我没有训斥大家,也没有用命令的方式要大家一定要做什么,反而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来解决。同时,在“体谅他人”的情感方面对幼儿作了一个提升。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知道了只有细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时一个动作,有时一个眼神,有时一个表情,就能分析研究他们的行为表现,体会他们行为背后的意义,来更加地了解孩子,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结语:一次生动的活动,需要老师关注的除了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对老师的回应、生成问题的有效性和行为表现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关注幼儿情感的提升、关注幼儿成功感的体验,关注集体与个别等等。我想,通过以后在“教师关注”这方面的不断探索,我会让活动更加的生动有趣。  编辑:cicy        关键词:老师关注师幼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 20:24 , Processed in 0.040647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