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思维游戏课程中的提问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8: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思维游戏课程活动具有较强的目标指向性和不同的活动类别,因此,我们特别注意教师语言的运用,尤其是提问的设计。因为提问是教师发起与幼儿间良好互动的有效方法,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活动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将语义认知类、行为认知类的活动与幼儿园一般的语言活动相混淆,比较注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特别关注幼儿语言的表达,从而容易忽略语言活动本身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教师提问的针对性便会相对降低,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原因。
    思维游戏课程以发展幼儿五种基础思维能力――认知、记忆、评价、聚敛和发散为目标,活动内容围绕目标来设计及实施。如,语义认知能力是指对词语信息的理解能力,我们在语义认知类活动中,都会依据这类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提问,提问的目的更强调要针对幼儿的理解力。举个例子,“太阳是在上午升起,还是在下午升起?”“太阳是在什么时候升起呀?”两种提问方式所反映的提问意图是不一样的。问孩子“太阳是在上午升起,还是在下午升起”,我们的意图在于看孩子是否理解“上午”和“下午”的含义,这需要孩子调动已有经验,对“上午”和“下午”作出判断与选择。而当孩子回答“是早上升起”时,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回答本身没有错,但由此可以判断,孩子对于“上午”和“下午”可能理解得不太清楚,对于整句问话的意思理解不够。如果作为一般的语言活动,我们会使用第二种提问方式,孩子只需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回答即可,我们都会给予充分肯定,而不用再去做过多的分析。
    再如,行为认知能力是指通过非语言线索获得相应信息的能力,包括人类交往中的感受、想法、愿望、情绪、情感、意图以及表情和动作等。在这类活动中,我们强调幼儿的观察和理解,并据此设计提问。例如,教师向孩子出示一张图片――人行道上,山羊公公很生气,小白兔慌慌张张。当孩子描述到“山羊公公生气了”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追问方式:“山羊公公为什么生气?”“山羊公公怎么生的气?”“你是怎么看出山羊公公生气了?”如果我们关注的是猜想发生的事件,自然用第一种问法;当我们希望孩子描述或模仿时,第二种问法会更适合;而如果我们有意引导孩子对人的行为作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第三种提问显然会收到效果。
    在思维游戏课程设计、实施以及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对其中出现的有关提问方面的问题做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与思考。
    理解提问的意图
    把一个问题抛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提问的意图是什么,对孩子回答的期待是什么。如在行为类活动中,我们想让孩子描述自己的妈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师:“妈妈好吗?”孩子点点头:“好!”
    老师:“妈妈漂亮吗?”孩子:“漂亮!”
    老师:“妈妈是做什么的呀?”孩子:“老师!”
    这样提问,孩子自然只能回答“是”与“不是”。而我们让孩子描述妈妈,是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平时对妈妈的所察、所感、所想作生动的描述,反映出孩子对妈妈行为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所以,我们就应设计与这种意图相符合的提问,如,“妈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妈妈最爱你了?”等等。这样的提问,孩子是不太可能只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
    避免提问的模糊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提问:“小朋友,小动物都吃些什么呀?”不仅孩子迷惑,我们也很难立即准确作答。因为这里的“动物”太概念化了,孩子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动物,这就是提出的问题太模糊。我们在《小魔法师》这个图形发散类的单元活动中,有一个活动是《帮助小白兔》。我们给出多个情节,为小白兔设置了多个困难,请小朋友用自己的一套几何图形卡片拼出能够帮助小白兔的东西。其中一个情节是小白兔走在路上,大汗淋漓。老师问:“小白兔走得太累了,应该怎么办呢?”由于到底是“谁”怎么办呢?“谁”是模糊的,所以,孩子们就说:“小白兔可以歇一会儿。”“小白兔可以躺在大树下睡会儿觉。”等等。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老师改问:“小白兔走得太累了,你用图形卡片可以做出什么来帮助它呢?”结果,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图形卡片拼出了各种各样帮助小白兔的东西:椅子、床、汽车、飞机等等。问题明确、清晰,孩子们的头脑会更清楚。
    把握提问的节奏
    思维游戏课程非常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对话中提问的分量又非常重,这就必然涉及到提问的节奏问题。
    小班使用提问要“先简后繁、一问一答一做”。问题要从简单、具体的问起,然后自然引入到相对复杂的问题;一次只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避免一次提出多个问题。如,老师问:“小白兔有几只耳朵呀?”幼儿回答:“两只。”老师说:“那我们学一学吧。”(带幼儿用手伸出两指在头上模仿)。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模仿也可以缓解他们因提问带来的紧张感。
    中班的孩子思维活跃,要因势利导,所以提问要“有易有难、相得益彰”。看起来太容易的问题不会引起中班孩子太大的兴趣,而过难又会令孩子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提出的问题要让他们感觉很难,但经过认真思考又是可以完成的,这样会使孩子感受到付出思考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提问做到难易相间,可以适时调节孩子神经的兴奋程度,使孩子的大脑产生适于思考的节律,不过于懈怠或紧张。
    大班的孩子喜欢挑战,“举重若轻、连环追问”是非常适合他们的。我们注意到,大班孩子喜欢我们对问题或是对他们的回答作出反问以及追问。如,我们请孩子回答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3还是4”,我们根据孩子的回答会追问“为什么是3”或“为什么是4而不是3”。大班孩子喜欢做证明给大家看,也喜欢这种追问的紧张节奏,因此,孩子会对此类的追问方式感觉刺激而入迷,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可引发争议的问题。
    鼓励对提问的提问
    给孩子设置了问题后,孩子经常能就问题给我们一些反问或由此产生一些疑问,该怎样应对呢?应该肯定,孩子的反问或是疑问来自对问题的思考。如,当我们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鞋子的名称时,有的孩子就问:“什么鞋都行吗?”当我们表示肯定后,孩子的答案中就出现了“青蛙鞋”、“小狗鞋”、“大马鞋”等。可以想像,孩子的思维是不受常规限制的,当孩子提出疑问时,他们是在主动为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如果我们非要要强调名称的准确性或者所谓属性的科学,我们就见不到如此精彩而富有情趣的答案了。
    倡导对提问的思考
    给出提问,就期待着答案。而我们常常为了尽快得到答案而容易忽略答案得出的一个关键步骤――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其间幼儿的思维速度也会有快有慢。因此,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使其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机会是必须的。有的老师每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都要后缀一句话:“看谁答(或想)得快!”快,固然可以反映或者锻炼一个人的思考速度,但是,当我们特意强调快与慢的时候,速度的竞争就成了不利于孩子思考的干扰因素,孩子往往由于求快而放弃思考,纷纷争先抢答,久而久之,反倒养成了不良的思维习惯。所以,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且是有效的思考,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适宜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灵活提问的方式
    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进行提问。如,在《狐狸先生的帽子》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狐狸先生的帽子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狐狸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他的帽子,并要小青蛙还给他。当老师问“狐狸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的”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孩子说是“生气的”等,但是没有人想到应该是请求的语气。老师请小朋友表演了高兴的语气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而生气的语气又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孩子们虽然觉得这两种语气不是特别合适,但他们还是没能想到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应该作出请求。后来,老师又换了一种方式说:“如果别人拣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呢?生气的语气呢?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应该更合适。其实,在这里,并不是非要让孩子说出我们认为重要或是正确的答案。实质上,我们在面对多数问题的时候,是要求我们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非要去创新,找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答案。所以提出一个问题,不要让这个问题绊住自己,在原地转圈,而是要变换方式,让别人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和对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提问技巧思维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9-20 06:42 , Processed in 0.040661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