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8:4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更多有关“幼儿阅读”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摘要]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与学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认知策略等。

    [关键词]信息加工心理学;早期阅读;策略

    阅读实质上是一种思维和言语过程。当人的眼睛感知到视觉符号(文字、图像、图表、公式和数字等)时,只是完成了阅读的第一步即接受信息。紧接着便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阅读的神经通路是这样的:视觉符号以光波形式反映到视网膜并引起兴奋,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初级视觉区,然后再传至思维中枢和言语中枢,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我们可以对阅读下一个定义: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对于儿童而言,除了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字材料以外,学前教育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凡是摄入儿童视觉器官中的一切外界刺激材料均是视觉符号,包括电子媒体、电视、网络、客观世界等构成的丰富而又复杂的视觉文化。儿童由此而开展的相关活动都可以称为阅读活动。

    目前,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视觉文化极大地冲击着幼教,其中有大量儿童需要了解和获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阅读让幼儿获取社会、自然、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成为现代幼教的一大特征。在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舌动中,教师如何通过一定的早期阅读策略,让幼儿提前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开启幼儿的“智慧之窗”,使幼儿能在渗透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知识海洋里浏览与遨游,获得丰富的理性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知识成了信息加工心理学中一个中心概念,他们认为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没有按照人们常识性的理解将知识和能力区别划分,而是认为技能也是知识的一种类型,不仅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还包括从他会做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所以这里所指的知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用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和我国流行的“知识”概念相吻合;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即需要学生对概念和规则进行学习与运用的知识,用以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和我国流行的“技能”概念相吻合。从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看,目前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的“知识”概念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而在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中,令人颇感棘手的也就是如何在阅读中有效地处理好丰富知识和发展能力与技能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不妨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来探讨一下早期阅读的策略。

    这里讲的策略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幼儿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学习策略是指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幼儿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幼儿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与学的策略都应当建立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础上。

    一、复述策略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这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由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符号表征学习和事实的学习,这类学习的难点不在理解而在保持,如小班故事《萝卜回来了》里的情节简单易懂,但是幼儿对人物的对话和动物出场的先后次序遗忘速度快,而且遗忘率高。在这类简单陈述性知识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下活动,指导幼儿学习与记忆简单陈述性知识的策略方法,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知识记忆与语言模仿能力。

    (一)反复阅读

    有些阅读材料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强化记忆才能逐步掌握。如古代诗词、格言、谚语、绕口令、文字与英语字母、单词的学习活动;某些物体形象特征辨认活动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多次重复朗诵,以帮助幼儿牢固记忆。有时为了避免机械重复使幼儿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的语言区放置故事录音,让幼儿反复听录音看图书,或者通过幼儿自己播放VCD观看相应的卡通片等,如此,以后当相似的阅读内容再次出现时,儿童很快就会产生辨别学习。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正常儿童都具有进行辨别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有惊人的知觉辨别学习的能力。信息加工心理学把儿童的知觉辨别能力形成过程看作是模式识别能力习得过程。所谓模式识别就是人们把输入的刺激(模式)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吉布森(E.J.Gibson)的知觉实验表明,在没有外部反馈刺激或强化的条件下,单纯重复观察图片,也能提高知觉辨别能力。发展幼儿的模式识别能力就是要习得和保持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模式,尤其是那些需要幼儿反复记忆和辨别的阅读材料。

    (二)材料操作

    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在采取复述策略时,还应该提供给幼儿一定的操作材料便于幼儿记忆阅读内容。如阅读中的智力游戏《捉迷藏》,要幼儿说出小动物们藏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幼儿回忆,还可以提供一些方位词的文字卡片,帮助幼儿学习和辨认文字。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提供玩具、实物等,让幼儿边操作边复述。

    (三)重点标识

    每个阅读活动都有其自身的重,点、难点,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给以特别的关注,教师可以将其突出出来,进行重点标识。如情节的高潮部分重点引导儿童讨论、用多种表现手段来充分表现,或将新学的文字贴在活动室内的相应位置等,反复地刺激与强化幼儿。

    (四)肢体语言和分角色表演

    让儿童用肢体动作和分角色表演把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复述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想像力、创造力以及表演能力。

    (五)绘画再现

    通过绘画、纸工、泥工等美术手段,让幼儿再现阅读内容中的具体场景、人物等,幼儿会饶有兴致地边复述边表演,从而提高幼儿复述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二、精加工策略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精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一样,也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和保持的策略,主要是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一反三、创造类比、释义概括、自问自答等,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有助于指引幼儿的有意注意,有助于幼儿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幼儿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补充细节

    对阅读材料中画面和文字说明中顾及不多或未顾及的、隐藏在其中的细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幼儿回忆细节或补充细节,将特征、情节、事件描述得更加清楚、完整,以发展幼儿的抽象性思维能力。如在《猴子学样》中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把老爷爷的草帽拿走?因为在幼儿的阅读材料中,开始时并没有清楚交代调皮的小猴子是为了模仿老爷爷,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细节问题,如若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后面的情节就难以合理地展开和继续。另外还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复杂的情感与感受,某些省略了的对话、动作、时间和场景以及幼儿出现的笼统、错误的回答等,教师都可以针对细节提问,从而启发幼儿组织自己的经验,把问题进行再次加工。

    (二)回忆联想

    早期阅读中提供的新的经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回忆联想,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想像、猜测、设想作品内容,以帮助幼儿理解新的经验,有效地在新旧经验之间建立有机地联系。

    (三)推论判断

    儿童心理学认为,根据客观世界的趋势得出合理的推论或作出新的逻辑判断,是幼儿高级思维过程发展的特征之一。如中班《半块西瓜皮》的阅读材料中,幼儿从小松鼠把西瓜皮当作小船、秋千等一般结论中,推断出小松鼠一定还会开动脑筋用西瓜皮做替代晶,想出更多更好的巧妙办法来。从开始的一些内容就可以推断出事件的结果。

    (四)创造类比

    类比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根据两种事物之间外部的、功用的或部分的特征来进行类比推理,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能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3~6岁幼儿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如大班阅读材料《六个矮儿子》,如果幼儿不能对8条腿、6条腿、4条腿、2条腿、1条腿和没有腿的动物进行类比推理的话,就无法真正理解阅读的内容。如在《城里来的恐龙》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故事里的恐龙讲述的城市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大量的比较、对比,逐渐将事物的表面特征和本质联系进行类比。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而且在此基础上自然达到类比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提高。

    (五)自主思考

    在阅读活动中应引导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力图给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当幼儿为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献计献策时,当幼儿为主人公坎坷的命运而唏嘘不已的时候,当幼儿苦思冥想的计谋与尝试屡屡败阵而一筹莫展时,教师要相信幼儿,给予适当的启发与点拨,从而使幼儿进一步自主探究、主动发现,产生新的领悟。如《农夫与蛇》的故事里使幼儿感到疑惑的是“农夫救蛇真的错了吗”,教师尊重幼儿的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地用各种方法查找资料、寻找其他的答案。《城里来的恐龙》这一阅读材料的学习,引起了大班幼儿对恐龙极大的兴趣,于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关恐龙知识的资料区,孩子们自己从电脑里下载有关恐龙的资料和图片,搜集大量的恐龙模型,幼儿根据自己的逻辑和规则,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类。

    (六)合作探索

    现代幼儿教育已从原先单纯的教师教、幼儿学的局面,向师生、生生互动互学的方向发展。在小组探索性阅读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倾听、共同阅读、共同加工、合作探索等精加工活动,幼儿之间会产生积极的相互信赖、人际交往、个体责任等,从而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智能等方面的成长。

    三、组织策略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提纲和构建网络等策略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组织。

    (一)内容架构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在阅读活动中可给幼儿提供较完整的内容结构提纲,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细目空位,要求幼儿通过阅读或听讲填补这些空位。如用一段话总结归纳或想像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二)线索搜寻

    在早期阅读内容结构提纲中,只有一些大标题,所有小标题要求由幼儿完成,如要求幼儿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将情节发展的基本阶段总结归纳出来。

    (三)主题概括

    在早期阅读内容结构提纲中只有小标题,要求幼儿用简练、准确的词汇或短句给阅读内容列出大标题或命名、概括主题等。

    (四)网络构建

    把阅读材料中相关知识按照其不同类别、不同意义、不同命题等,组成一个由命题组成的知识网络结构,或围绕某些主题组织分层的认知图式(即认知结构)。如环保故事、科幻故事或就幼儿的某一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而构建的网络等。

    四、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儿童个体管理自己的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过程的习得才能。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认知策略起着执行监控的功能。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认知策略可以理解为总结归纳阅读活动中一些规则或步骤的策略。通常是以“简化”的形式出现,如“从已知推导结论”“将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等。认知策略的学习与应用还有其独特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一)早期阅读中认知策略的内部条件

    阅读准备水平――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这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否则,当儿童对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不够熟悉、知之甚少或难以理解,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与阅读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往往导致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将指导的重点放在反复帮助幼儿掌握与阅读有关的背景知识上,当一个阅读活动变成一个反反复复的说明和解释课,那么阅读活动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由此可见,阅读前的准备性活动与准备水平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元认知水平――认知策略中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译反省认知)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而元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则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让幼儿体验策略适当应用和不适当应用的条件,使策略学习达到反省认知水平,这样所学习的策略才能有效地向新情境迁移。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如在“相互关爱”这一主题的阅读活动中,尽管幼儿已经掌握了大量描述关心、友爱、团结、互助等方面的词汇,并能说出许多相应的句子,但在他们自己阅读、讲述这一类题材的内容时,仍然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其原因就是幼儿还缺乏组织、加工语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就像幼儿知道故事的基本图式是由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主题等因素构成,并不等于就一定会编构完整的故事。只有通过多次反复地学习、练习和应用,不断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才能收到广泛的迁移效果。认知策略中的元认知水平决定了在早期阅读中策略的习得不仅包括具体方法、技术的掌握,同时还要学会监控自己的策略执行情况,并及时了解不同策略适用的条件或情境。

    动机水平――早期阅读活动离不开动机,离不开阅读的需求和愿望。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作为一种概括化的策略能力,迁移到与原先的学习任务不同的新任务中去。进行这样的学习若是幼儿没有强烈的要求去改进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愿望,恐怕是难以奏效的。如幼儿从亲子阅读转变到自主阅读活动,很大程度上由其自身的动机水平决定。家长或教师常使用新书提示法、悬念法、竞赛法激发幼儿独立阅读的积极性。因为只有那些让幼儿感觉到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以及能够影响自己情绪的事物,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付诸行动。当幼儿手捧自己亲自构思、亲手绘画、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图书时,心中不仅充满了自豪感,而且更加爱护图书,对阅读活动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儿童积极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早期阅读中认知策略的外部条件

    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教学、概念获得、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意识、技术辅助、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等训练方法,教会幼儿掌握阅读经验,如翻阅图书的经验、阅读理解的经验、前书写的经验等,从而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变式与练习――促使幼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必须要让幼儿在相同的情境和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大量的一系列彼此相互联系的练习,而且这些练习必须是连续不断的,从而帮助幼儿较好地完成知识的转化。如用“咕咚来’厂”这个描写不经考证“以讹传讹”的认知策略,编一个“天塌下来了”的故事,前面的内容和《咕咚》――样,同样是小动物们跟着乱跑,要把“天塌下来了”这一坏消息告诉国王,可结尾部分却变为小动物们上了狐狸的当,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渲染了“以讹传讹”的危害性。显然,这里既有相似情境的练习,又有不同情境的练习,描写景象、动物和事件的语言也有许多发展与变化,这种变式练习对于认知策略的学习至关重要。

    阅读教学程序――是指在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并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过程。为了养成儿童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儿童的认知策略,预防阅读障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罗宾逊(Robinson)提出了一项得到广泛研究的技术即SQ3R技术,它既是一种阅读策略,又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程序,还可以成为儿童自我指导的学习策略。

    S――Survey。浏览,即略读全文,把握大意。表现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就是让幼儿自己阅读,这是正式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

    Q――Question。提出问题,启迪思维。表现在儿童早期阅读活动中就是让幼儿自由阅读后,就阅读材料中的关键点提出疑问。

    R――Read。阅读内容寻找答案。这种带着问题再次阅读的好处就在于儿童将集中注意保持学习、维持阅读动机,具有良好的阅读态度,从而获得发现学习、学会学习的认知策略训练。有时师生可以共同阅读,也可以集体阅读,以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R――Recall。回忆答案,即尝试回忆阅读过的材料。可以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讲述出来,也可以围绕阅读的重点内容开展活动,结合阅读材料中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回忆图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将与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体验讲述出来。

    R――Review。复习教材,巩固知识。当儿童对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儿童将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从而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

    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策略,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师优化阅读教学,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动脑筋,善于想像与创造,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早期阅读的策略。同时,有助于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自我学习,积极加工和处理信息,促进幼儿整体性和谐发展。




            关键词:早期教育策略阅读心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21:44 , Processed in 0.041733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