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评估 心理尺度 思维定势
教学,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如何评估教师教学效果,以便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最近,一位德国学者举办了一次教师培训,形式新颖、活泼,让大家耳目一新,颇受启示。
形式一:在教室门口,伫立一牌,上书“心理尺度测试”,上面画着三种人物面部表情,即:高兴、一般、不高兴。要求每位听讲者听课之后根据自己心理感受对号入座,各自在高兴、一般、不高兴栏目内给主讲人划票,累积票数即是对本次教学的初步评估。这样,主讲人就能迅速得到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听讲者对自己教学满意程度的心理尺度。这种评估虽然比较抽象,但是高度概括。可以使主讲人迅速了解听讲者的总体评价。
形式二:第二天课前,主讲人要求每位听讲者用精练、准确的文字对自己上次评估内容做一下具体解释。进行二次反馈。反馈内容可以包括演讲形式、内容、语言、主题、个性、风格等等,既可以是单项评估,也可以是综合评估。比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主题深刻”、“语言风趣”、“对专业有指导意义”等,或者“文不及题”、“枯燥乏味”、“和专业脱节”、“游离于主题之外”等。总之,经过如此或褒或贬,实话实说,使听讲者尽情表述自己听课感受,使主讲人全面听取真实意见。第二次评估比较第一次评估显然更加深入一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更加有的放矢,可以使主讲人更加清楚、了解听讲者的心理感受,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和长处、短处。这样对改进今后的教学就有了充分依据和必要条件。
形式三: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预留一段机动时间,作为听讲者提问,主讲者答疑时间。这种“短兵相接”、“对面交锋”更能调动双方的能动作用,使双方都处于“临战状态”,可以造成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检验双方的知识性积累、创造性思维,更能准确地、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
研究上面三种评估形式,我们认为,至少可以有以下三点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教学评估要看“两把尺子”是否运用得当
考察上述三种评估,学生自始至终占据舞台中心,是本次教学评估的主角。反观国内评估状况,大都习惯这样一种模式:教委评估学院,教委及学院评估教师。当然,我们丝毫也不怀疑这种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只有这一种评估是不科学、不完整的,而且这种评估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欠,囿于观察视角、思维定势各种因素,容易带有主观性、片面性,评估难免失之偏颇。教学评估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综合,才能做到比较全面而准确地评估一次教学活动。因此只有教师一种评估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还应当有学生参与。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参与教学评估,积极意义并非以此种形式去补充彼种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作为教学矛盾的一个方面,对于教学矛盾另外一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可以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评估,显然这种评估更直接、更具体、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对于衡量教学效果这把尺子来说,直接掌握它的学生比间接掌握它的教师运用起来,可能会更得心应手,坐在台下的“裁判”比坐在台上的“裁判”有时更加公正一些。
启示二:教学评估,要看是否教会学生学习
传统教育,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解惑是传道、授业的补充――教者在教学活动中解除学者各种道业疑惑。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规范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的教育体制。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为目的,这就是说,学生既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同时更要掌握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一言以蔽之“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于存在两种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在评估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产生两种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在评估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发生两种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碰撞,并由此而产生两种相反评估结论。按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的书呆子一经接触社会,却无所作为,终于没有什么成就贡献给社会。不落传统教学窠臼,教师不是为教而教,学生不是为学而学,教师主要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为目的,学生主要是以获得知识的过程发现知识。他们可能成绩并不那么理想,可是有人却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某所中学一名高中学生,在班级一直是成绩平平,但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后被美国一所著名学府录取,而一些学生虽然成绩非常优秀,却名落孙山。这样是否公平,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发生下面耐人寻味的现象:一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教师的责任是传递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储存知识,结果是培养出来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两脚书橱。然而目标“择优取士”,标准竟然迥然相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评估教学效果,不能只看他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获得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
启示三:教学评估,要看教师是否发挥主导作用
孔子教授学生,不到学生想要把问题搞懂还没有搞懂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要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学生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其它三个角,就不再教他(《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位大教育家在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这种主导作用正是通过调动学生激发创造思维,学会学习,发现知识而发挥出来的。当然并非永远“则不复也”。等到学生思索、实践之后,能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时候,又继续教他了。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向交流的互动活动,关键是教者满足学者的需求,只有教者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者每个兴奋细胞,紧抓住学者心理,台上台下达到心理相容,引起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点燃学者思考的火花,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时常听到一些教师议论,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激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学生确实越来越难教了。教师如何在三尺讲台上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确实是一个应当关注的问题。根本途径还是要当先生,先当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首先教师自己应当学会学习。
教学评估,作为一种竞争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应当不断加以完善,为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