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本主义及其心理学对学前创造教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前创造教育应拓宽目的定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应用在教育上,强调人的创造性的培养,发展人的理性,追求人的价值,建立人格尊严。这些也应成为学前创造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学前创造教育应成为价值引导过程,利用学前儿童巨大的发展可能性或可塑性,将他们引向更完美、更完善的境界,即将他们的可塑性引导至完美之境。教育的价值引导过程就是将受教育者从个体引向社会;从自然引向文化;从本性引向人性,也即优化人性的历程。依此观点,学前创造教育应发挥这样的功能:协助学前儿童肯定自我,发展优秀人性,培养健康人格,改善人生,促进他们自我实现。并进而协助社会传递文化,保存文化,创造文化。

    二、重新审视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反对教育侧重知识的灌输,因为这样易把人的教育视为动物的训练,容易忽视儿童内在的需要、愿望与经验,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易受到残害。所以人本主义的教育特别注重人格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情意的陶冶。强调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人格陶冶、创造性的培养比知识技能传授更重要。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精神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呢?

    1.满足健康的生理条件和心理需要

    生理需求的满足是儿童创造潜能显现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健康至少应包括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敏锐的直觉、敏捷的动作以及愉快的情绪。而要达到这样的生理条件就需要满足休息、睡眠、运动、娱乐;保持平衡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情绪状态,这些生理条件满足后,儿童才可能去追求安全感、爱和隶属感以及自尊心等心理需要,在此前提下,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2.提供充实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学习

    缺乏良好的学习机会儿童的潜能无法充分发展。因为儿童心灵世界的内容与品质产生发展于生活经验,教师与父母必须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经验学习对潜能的发展很重要,对创造潜能的发展亦然。罗格斯认为,经验学习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学习,在经验中学习,儿童才能感受到“现在我把握了我的需要和希望”因而是较有意义和趣味的学习。经验学习具有下列性质。

    (1)学习是个人的全部投入,即情感、认知全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是有反馈的学习过程,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虽然学习时的刺激和引导来自外界,但是探讨问题、知识的保持和了解则依赖个体内在的自发力量。经由自动的学习才是完全的学习。

    (3)学习的结果往往引起儿童身心的改变。学习的结果由自己评估──评估的标准因人而异,经由自我评估可以真正促进创造力。

    (4)学习以意义为本。儿童的发展潜能与生俱来,他们一旦发现学习内容符合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就会产生意义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一旦发生,学习内容中对儿童有意义的部分即可被纳入他们活生生的完整经验中,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智慧、主见、创造性以及道德情感等。所以学前创造教育应多为儿童提供经验学习。

    3.满足人本需要

    限制儿童潜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儿童的人本需要。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隶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倘若个体能获得相当的满足,则受生长动机的推动,人格自然健全发展,反之,若未能获得最低满足,则受缺陷动机的支配,个体一心追求需要的满足,因而有逃避或防卫的倾向。目前有不少儿童因无法获得人本需要的满足,如被动学习,师生间的疏离、缺乏情爱、破碎家庭、无法发挥所长、受到严重伤害、逐渐走向失败的倾向,所以教师必须依据人性需要,做好教学活动设计,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外,也能获得关爱、支持、成功的经验、获得自信、从而迈向自我实现的坦途。

    4.形成明确的自我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乃是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儿童潜能的发展与自我概念存在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深深地影响着自我世界的扩大。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我的知觉、对自我的了解,包括态度、信念、情感、生理以及对自我的期望。自我概念具有价值指向,所以健全而圆满的自我概念是构成学习的有力基础,只有儿童感受到具有安全感、被接受、被尊重、不是在威胁和恐慌中学习,才有可能真正学习。

    5.融入情意的陶冶

    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性的影响上看,许多情况下,情感对创造性的影响力量远比智力对它的影响力大。正如美国学者特里莎(Teresa)博士所言:“没有极大的热情,创造是不可能的”。“历代各领域所有著名的创造性人才,独立性和热情是他们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又如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罗夫所言:“重大的创造,永远产生于有丰富情感参加的场合中”。因此学前创造教育应注意儿童情意的陶冶。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个体在团体中学习,可获得情意的陶冶。因为在团体经验中可以学到: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并尊重他人;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情感;了解他人;表示自己的情感;了解他人的情感表现;学习到别人倾听的感受;被尊重、被倾听、被接受的经验;被别人了解的经验;了解人类经验基本特征;探索自己,认识自我;个性的形成;改变自己,向着自我理想和目标前进。个人在团体中不但具有安全感,而且能自由表达其情感,在彼此互相信任、喜欢、关心中去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正因为如此,罗格斯指出:促进个体或组织最有效的学习、成长和改变,乃是经由强烈的团体经验。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团体来陶冶儿童健全的人格。在集体生活的经验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不以权威的态度来控制或支配教育活动和游戏;由儿童自己来维持情感,并建立关系;协助儿童自动探索其个人意义的学习;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营造一种能让儿童自由表达意见、情感的精神环境;为增进团体学习的功能,教师一方面要倾听每个儿童的意见,接受、尊重儿童的人格、意见与价值观念,尽量了解他们,促进其产生积极的反应,另一方面必须使团体的结构化减低,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必须尽量减低孩子们的焦虑、威吓,使其能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此外,陶冶儿童的情意还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立行为的楷模儿童健全态度与理想的学习可经由模仿与认同的过程,所以必须重视教师的人格,身教重于言教,从潜移默化中学习高尚的情操与理想。

    (2)加强诚实、感性、自我概念以及开放的自我等方面的教育。

    (3)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互助、合作及容忍,倾听别人意见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应重视统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根据人本主义关心儿童的成长、个别差异、开明即富有弹性的管理、民主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视启发个人的创造力,协助人发展自我,塑造个性,获得知识等,因此学前创造教育在设计活动时应强调顾及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应与儿童的活动、经验、兴趣密切关联,多让儿童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解决是学习的方式);师幼共同设计、讨论、修改活动计划和内容,活动要富有弹性;应提供多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学前创造教育的活动应是一种生动、活泼、有意义的教育,也是一种全人的、生活的、富有情感的教育。同时学前创造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是人类的文化精华;应是普遍的、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应能增进儿童快速学习的内容;应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幸福。


    更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第18期专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3 02:24 , Processed in 0.043416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