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享受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当前生命教育的研究视角更多地呈现为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理想的给予式生命关怀,却忽视了教育生活作为一种肯定性生活方式的理论追问。享受教育理念主张从教育的内在本质和人之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重新检视教育生活所具有的完满性、交往性、主体性、自足性、自我实现性等特征,以教育幸福为师生生活指归.在教育本质与教育主体精神的张力下,统整教育目的的生命价值、教育生活的自我实现价值,在现实教育生活方式中敞开教育过程的生命内涵,追求师生的共同心理解放与自我完善,展开一种真切可能的教育幸福生活。在教育心态上,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在教育状念上,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实践师生身心和智慧都获得自由充分发展的教育本质。
    一、享受教育的基本内涵
    “享受”毋庸置疑是人之生命生存与发展本质的一种“建设陛”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5个方面:
    首先,享受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在于敞开教育的享受价值属性,教育与接受教育都成为人的一种精神满足。马克思说:“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个公民的真正利益,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一项平等权利”“教育对人类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人类发展的条件;教育对每个人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真正的利益。”“个人,并没有淹没在人类中,在教育中可以充分享受人之为人的平等、自由与尊严。”教育作为满足师生存在与发展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生命层次的价值空间上成为满足师生自由成长要求的精神生活。
    其次,享受教育是教育生活表达与呈现的特有肯定方式,认同教育即生活,即生命,涵盖着自由、平等、尊严和幸福的教育可能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享受教育也因此成为享受生活与享受生命的过程。
    其三,享受教育诉求师生在共同发展中获得教育生活的全面满足。对于享受教育而言,教育不再是对一种幸福生活期待的延迟满足,或者是为某种虚幻的美好生活做准备。而是从现在开始――享受――作为教育目的一维,教育人为享受而教育。我们不只关怀教育人的未来,而且关怀教育人的当下部分,现在更重于未来。即着眼于未来,更重视现在,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师生精神生命的发展,使教育人在受教育阶段即享受教育生活方式的满足。在生命的整体过程中彰显师生各自独有的生命价值,无论过程还是目的,都直指教育幸福。
    其四,享受教育是教育的内在本质、生命的内在要求与教育发展规律的三维统一。教育作为师生的教学生活共同体、心理场域共同体,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需要。在享受教育中,教师以享受的体验者去施教,而不是为生存而教,或者仅仅为“传道”而教,教育回归到本真的教育,人回归到本真的生命,教育成为被热爱的教育。教师通过爱教、乐教、享受教,影响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塑造充满自信、自足的一代。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经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具有完美人格的成长历程。
    其五,享受教育是教育生活与生命质量的一一对应。享受教育提供给师生自我主动发展的过程,是教育社会使命与生命质量诉求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师生在教育生活中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在享受状态下的教育,将是幸福的教育,也是教育的幸福。享受教育提出的目的在于,师生在共同的教育生活中共同经历、创造、体验、理解和分享教育生活的品质,诉求并践行教育如何给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带来全面的幸福。
    二、享受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生命哲学:享受教育的逻辑起点
    享受教育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为追求所谓教育创新而假设的一个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始终与教育存在保持一种张力。在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各个时期,很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立场、以不同方式给予了探索和求证,虽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却构成了享受教育遵循生命天性的理性诉求。关于享受教育理念,在孔子、柏拉图、卢梭、杜威等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论著中,都有许多有力的确证。生命哲学则从哲学高度为享受教育提供了逻辑起点。
    首先,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它注重生命的内在目的,关注生命的过程,倡导生命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基于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内在性、发展性、自主性,教育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完整的教育生命不只包括外在的教育目的,而且包括内在的教育目的,不仅是社会理性的生成过程,而且包括情感、体验、意志等的内在生命的整体充分生长。很自然地,当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促进教育主体某个方面的发展与目的实现,而且促进教育主体整个生命过程的自由发展与目的实现;不仅包括学生的生命过程、教师的生命过程,而且包括师生交往的生命互动过程。
    其次,享受教育坚守生命的核心价值,坚持以人为中心,明确指向生命本身对于教育生活体验的要求,对于教育幸福的要求。享受教育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更注重考虑以什么样的观念、方式促进发展.什么才是最符合生命规律的促进发展方式,什么样的教育更加符合生命成长本身的要求,如何使生命的充分发展要求教育规律相适应。享受教育,就在于生命和教育同时在教育生活方式那里获得肯定;学习和教育、受教育,都成为一种生命过程,并内化为一种生命目的。生命也随之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育人的行为与结果、过程和目的、内在要求和外在目的,都以符合生命规律的方式,在那里达至幸福。
    其三,享受教育诉求发展和实现教育及教育主体的全面本质,是丰富师生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同时具有作为人之生命的生存本质、发展本质、享受本质。当我们在生命哲学的更高层次上理解教育生活并“学会生活”,享受教育把社会追求的教育发展目标与个体发展的生命关怀有机统一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生命智慧,体验教育生活的品质,师生在共同的教学生活中教育质量与生命质量相统一,教师享受教,学生享受学,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获得可能,不断提升教育整体质量,进而真正实现教育生活幸福。
    (二)真、善、美:享受教育的生命三维
    从哲学上看,人的精神生命主要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求真,表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求善,体现的是道德精神;求美,注重的是审美精神。求真、向善、唯美,是教育的本体属性,也是生命的天然要求。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教育不仅在内容上具有规律性的真的属性,在目的上具有目的性的善的属性,而且在对象上具有个体自由与主体创造精神的美的属性。
    真、善、美都具有可享受性。真具有可享受性,就教育内容来说,它是人类文化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享受教育的真,可以欣赏教育内容的科学探索价值;善具有可享受性,享受教育的善,师生在教育生活交往中满足存在、发展、自尊的需要,追求“止于至善”的幸福,充分享受教育生活中学习型人际关系的和谐曾经是古代圣贤的追求;美具有可享受性,享受教育的美,师生在共同生活中感受教育成长的精神享受,获得美的满足,是享受教育的最高层次。真善美内在于教育,构成了享受教育基于教育本性的生命张力,并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体现了教育本质和生命主体的必然要求。
    (三)你、我、他:享受教育的三重发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类不断解放自身的过程,因此,人的解放、个性的充分发展程度是判断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人的解放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发展的过程。在教育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教育主体常常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而争取主体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是现代教育的根本性追求。
    无论是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实际上都是在使我们远离真实的教育世界。作为生命一部分的教育生活,显然是作为“整体的教育”存在着。享受教育认为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是同处于特定文化场中的共住,只存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生长关系,即你、我、他的火系,体现着教育交往、对话的民主、平等精神,而无所谓谁是中心,从而打开遮蔽当且仅当教育行为发生时,教师、学生以及知识都在发生着生长: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师、学生、知识以及其相互之间,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谁在对主体或者客体发生影响力的实际作用,在教育智慧的引领下可以适时转换。教育主体呈现教师、学生、知识的三维生命特征,教师、学生都以整个生命投入的方式,和知识一起,呈现为被发现、建构、互动生成的主体。作为同处于一个文化整体之中的文化部分,育人育己,教学相长。作为文化整体中最活跃、最能动部分的学生,更在于与教师之间、知识之间积极进行新的文化生成。教师、学生、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在教育中面对的都是完整的人,教师、学生、知识都被重新发现,获得新的意义生成与价值肯定,所展示的都是完整的生活世界和生命空间。教育成为教师、学生、知识文本间的创造和生成过程,成为师生个体生命共同升华的过程,生命的发展性和互动性得到全面展现。
    (四)追求卓越:享受教育的崇高引领
    享受教育的崇高方向是追求卓越。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幸福,追求卓越为享受教育幸福生活提供了可能。享受教育以追求卓越为引领,这不仅是享受教育的特征,也是生命哲学的必然。
    追求卓越是人之为人的高度生命意识的体现。人的生命本质就在于通过创造性的选择走向自由生活,使生命处于永不停滞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发展中,实现自我追求。追求卓越同时是教育生命的动力性特征。成就动机是最深沉的发展意识,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生命都具有卓越的发展潜能,追求卓越是生命与生俱来的能量与活力,它是内在于人性的,也是人的本质性存在:生命总是处于不断的生成和完善之中,有着永远向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人总是不满足于现实表面的生命意义,不仅创造更多的生命形态来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而且以自身为本源,创造出具有文化意义的生命价值。追求卓越,是教育人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追求中求得一种生命质量提升的内在适应策略和积极平衡。教育人在其中感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努力达成使生命卓越的可能性。
    追求卓越实际上是追求一种创造性的教育生活。它不以卓越为目的.而以卓越为生活方式。卓越不是一个点,不是不可以达到,而是每一天的每一时刻都在达到,是整个教育生活之路与生命之旅的心路历程,正如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亦不改其乐,以其整个生活和生命存在的方式为卓越给出新的诠释。如此,卓越不仅超越了其拖泥带水的功利特征,不再混淆于背离其本质精神的一般虚假理解,而且进入享受卓越的境界,成为生命方向的引领。
    (五)和谐本位:享受教育的价值诉求
    享受教育所遵循的和谐本位的价值尺度,包括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生活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育自我认同和谐。享受教育的和谐本位既反映了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和谐统一是教育永恒的、根本的追求,也因此是享受教育的价值诉求。杜威说,“教育上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争取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使社会效率和个人修养是同义词,而不是彼此对抗”。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培养人享受教育的目的体现了社会目的与个人要求相统一的和谐价值。和谐社会的关怀决定了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人格养成也应成为教育目的。享受教育的神圣职责正在于塑造和谐理想的人性,培育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格,造就具有自由意识的生命主体,使每个人都有一个趋向理想完美的生命,都能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心身和谐、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理想境界。
    三、享受教育的实践智慧
    享受教育一方面统合教育及其主体的应然本质,另一方面指向教育生活的实然要求。它既表现为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智慧能力。享受教育的践行是对精神世界的价值追问,需要教育生活中的实践智慧,并尽可能达致教育幸福,成为彰显教育幸福的实践方式。
    (一)教育人:享受教育的主体价值认同
    享受教育的践行首先基于教育人的自我身份认同。教育人的身份认同是教育主体精神世界对自我身份的积极肯定。
    人类的生存状态总是处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教育同样面对着现实制度的、物质的、观念的,甚至自身的种种困境。要对教育生存状态进行解放,寻求平衡与幸福,必须对个体的教育生活形态、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做出根本性的调整,使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个体和整体、感性和理性、有限和无限达到尽可能的和谐。享受教育注重在存在方式上以可能生活的诉求给教育人以足够的精神和实践支持,以使生命获得充分的张力。面对精神危机的现代社会,享受不为物所役的自由精神,激发精神上质的升华,也是改善内在教育生态,进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教育人格自我认同的和谐途径。在这一教育生命的确认中,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就是其终身成长的最好载体。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同样是完善和成就幸福人生的方式。作为教育人的价值认同,教育生活的思想行为在精神世界和谐统一,并确立教育生活的自我价值归属立场,积极运用自身能力为所从事的教育事、奋斗,通过教育生活获得自我实现,使存在富有价值意义,并能够经常在求索中为其教育成就所激励。
    (二)教育爱:一种自觉与自发的教育理解
    享受教育的实践力量源于教育爱。教育爱是一种自觉与自发的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理解并上升为为之献身的情感指归。如果说教育人在知性意义上更强调一种身份的理性认同和价值归属,而教育爱则强调在情感上理解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者对于教育本身的情感感受号隋感投入,在心灵深处与教育生活和谐共鸣。这种献身精神的明显特征是热情、慷慨和对工作的深厚感情。这种热爱使命的感情把自己与他们的教育生活同一化,并使教育具有自我的特征,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教育的真善美和人性理想光辉的真善美,从一般性的教育生活开始,通过教育生活,最终达至深沉。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与生命的存在价值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情感和幸福随之酝酿积淀,进一步确证生命信仰的抉择意义,并深化为教育人的存在本能,成为教育人的存在方向和献身理想的需要。
    (三)教育幸福:决不仅仅作为必要的乌托邦
    教育本质与生命本质的双重追问,诉求以教育幸福为指向的生活态度。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追求一种诗意的教育世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新教育的践行者朱永新教授用诗歌诠释对享受教育的理解。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创造新生活。你如何理解生活,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真正将享受教育融入骨髓的教师,会摆脱世间物欲的束缚,陶醉于教育事业,实现高居于物质世界之上的超越。
    教育本身具有真善美的文化自足,在享受教育中,教育生活是享受创造、享受成长的过程。同时,教育是一项“双赢”活动,教育不仅为其对象提供生长,同时,也为教育者本身提供生长与发展,是教学相长而非单方面的付出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完美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都收获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学生的全面茁壮成长,对教师来说,天下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值得令其欣慰的呢?这会给教师带来最好的精神收获,也是教师人生的最大价值体现和劳动回报。教育与“享受”牵手,理想便与人生共存,幸福就跟生命相伴。
    享受教育是教育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在享受心态下从教,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快乐,学生在自由、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想与生命的成长。师生之间共同成就着彼此的幸福生活。
    (四)教育唤醒:享受教育的生命智慧
    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唤醒是教育主体的体验与实践过程,以生命为基点,唤醒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把外在于自身的东西,通过生活体验,融人经验结构之中。通过教育唤起人的创造力量,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教师的教育使命也因此不只是知识传授,更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其中被唤醒的和被要求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是教师本身。通过教育唤醒,发掘和提升生命的本来品质,使每个师生的心灵更为自由,使教育真正成为“使心灵和行为发生改变”的生命需求。在教师和学生共建的教育共同体里,教育获得最真实的生命主体的发展意蕴,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可以理解为过一种热情的生活,教育也因此成为幸福生活的有效“智慧行动”。
    享受教育的实践需要教育智慧。享受教育通过唤醒生命的方式,使教育成为可以享受的生活。享受教育的价值也在于通过教育唤醒生命的意义,给予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以新的生命,并将这些生命过程内化为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命享受,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9-28 03:29 , Processed in 0.040413 second(s), 22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