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互作用论语言学习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5: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互作用论语言学习模式(language learning mode of interaction) 行为主义和先天论分别从环境和先天两个极端解释儿童语言发展,但都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于是在这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即认为儿童语言发展是先天的能力和后天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儿童语言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认知的、社会的因素会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同样,儿童的语言发展又反过来影响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主要有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社会相互作用论两种语言学习模式。
      认知语言学习模式 该模式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有关儿童语言学习的理论观点,同时深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J.Piaget)。该学习模式的主要理论假设有:
      ①语言是表达意图或意义、受规则制约的符号表征系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儿童在1―2岁时就已经产生了符号功能,这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符号或象征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有了这种功能,儿童不只对当前实际感觉到的东西有所理解,而且还能唤起当前没有直接感知到的东西的表象。皮亚杰认为,儿童早期的符号功能包括延迟模仿、心理表象、象征性游戏、初期绘画、表象和语言等。儿童在开始发出语音时,是把某一声音或声音序列(即事物的名称)当做它所表征的当前的某一事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来看待,随后发展到能用语词来表征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并能将作为符号的语词和被表征的事物加以区分。这时就开始有了语言。同时,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功能,它与延迟模仿、心理表象符号功能有不同之处。其他符号功能是由事物本身所引起的,如表象和事物之间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语言中,语词与被表征的事物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另外,语言不仅能够表征某些个体的人或事物,而且能表征人或事物的关系、分类和活动。
      ②儿童语言的发展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语言产生于人类的认知成熟,是人类认知结构的一部分。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所以儿童的语言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有别于成人。作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语言决定于人的思维,服务于人的认知活动,语言的发展有赖于认知发展;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③儿童的语言是主体与环境中的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结构(包括语言结构)不是外界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备的,它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和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其中,主体遗传中的“认知图式”(即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基础。儿童生下来只有一套非常有限的认知图式,但他仍然企图运用它去向环境学习,摄取对他有用的东西。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状态过渡到稳定的平衡”的渐进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认知相互作用论虽然考虑了儿童自身的先天因素,也考虑了儿童周围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语言获得的先天决定论和后天环境决定论所面临的固有问题。但是,它过分强调认知对语言的决定作用,未能明确回答如何理解认知和语言之间关系的问题。另外,迄今为止,该模式中的许多观点还停留在理论假设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检验。相反,有研究发现,某些语言技能与认知发展可以相互分离、互不影响,如某些有缺陷儿童在认知测验方面得分很低,但却有正常的语言技能。
      社会语言学习模式 该模式强调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和交往背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修正的。其主要观点如下:
      ①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遵循一定的规则。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赞同先天论和认知相互作用论有关语言的某些观点,认为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遵循一定的规则,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语法规则的获得,而且语言发展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
      ②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相互作用论强调环境,特别是语言交往环境在儿童语言结构获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贝茨等人认为,儿童的语言结构产生于语言的社会交往功能,也就是说,只有交往中发挥实际功能的语言结构才能被学习者掌握。如果儿童从小被剥夺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儿童就不能学会说话。有研究发现,美国一名由聋哑父母所生的听力正常的儿童,由于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就只能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从电视中听别人的言语。父母希望他通过看电视学会正常人的语言。由于只能单向地听,没有真正的语言交流实践,缺乏应有的信息反馈,结果他还是没有学会发声、说话,而只能使用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手势语。
      ③儿童是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语言加工者。社会相互作用论把儿童及其语言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系统。认为儿童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有自己意图和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语言加工者。他们会把一系列的先天倾向带进语言学习的环境中,会暗示儿童的抚养者提供恰当的语言输人。儿童的反应决定了父母对他言语的复杂程度。所以,儿童抚养者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应该是适合不同年龄水平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并且这种语言形式是经过简化的、专门指向儿童的,有人称之为儿童指向语言(CDS)。
      埃利奥特对儿童指向语言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指向语言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超语言特征,即成人常常用高音调和夸张的语调与儿童说话;二是句法特征,表现在句子平均长度较短,动词形式和修饰词较少等;三是话语特征,表现在疑问句和祈使句较多,言语流利、清晰,重复较多等。儿童指向语言中的某些特征可以帮助儿童分析成人言语中的内容,调节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吸引、保持儿童的注意力。
      ④模仿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虽然没有行为主义那么强调模仿,但认为儿童的模仿可以用来检测语言假设,可以作为一种信号,提醒说话者调整或重述原来说的话。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父母提供语言榜样,重构和扩展儿童不成熟的语句,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儿童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语言的事实,但它过于强调成人的语言输入,强调儿童指向语言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自身加工语言的心理过程。这种儿童指向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尚不能在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中找到正确答案,因而引来纷争也在所难免。


              关键词:语言学习相互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23:54 , Processed in 0.038540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