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谐”家园合作中一个美丽的音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6:2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的事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把和谐精神作为教育理念,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真正人的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场所,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幼儿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参与支持。为此,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也意味着家园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和谐沟通、交流,才能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和谐是家园合作中一个美丽的音符,家园合作应该在“和谐”上下工夫。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建立和谐家园关系
    和谐的关系是沟通家庭与幼儿园的桥梁,教师与家长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争得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配合,也只有在教师与家长协力合作的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幼儿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在“尊重”上下工夫。“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是激发动力最可靠的力量。对于幼儿来说,教师与家长都是教育者,因此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关系,而不是我说你听,居高临下的关系。但是反思现行的家园合作,我们就会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是家园合作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尽力的训导家长,竭力传授育儿方面的知识,呈现出权威无边、积极有为的态势。而家长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和无奈,为此,有人称这种关系是一种“操纵――依附”式的关系,显示了家园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对等,使家长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发展。要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关系,需要教师尊重信任家长,放下架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尊重家长的人格,共同商讨教育方案,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沟通交流是关键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的教育影响力量,使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幼儿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育过程本身被看作一个系统,诸要素之间又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的功能是通过动态的变化来实现的。同样,在家园合作中,家长与教师在乎等互助的、齐心协力的朋友关系基础上,只有双方同心同力且方法得当时,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出现“1+1>2”的教育效果。而教师与家长要达成共同的认识,就需要和谐地沟通交流、平等对话,变幼儿园的单向宣传为家园双向沟通,既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做到面对面的交流,以便加强家园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保证幼儿的观点,教育过程本身被看作一个系统,诸要素之间又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的功能是通过动态的变化来实现的。同样,在家园合作中,家长与教师在平等互助的、齐心协力的朋友关系基础上,只有双方同心同力且方法得当时,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出现“1+1>2”的教育效果:而教师与家长要达成共同的认识,就需要和谐地沟通交流、平等对话,变幼儿园的单向宣传为家园双向沟通,既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做到面对面的交流,以便加强家园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要做到和谐地沟通交流,就要改变幼儿园主宰家长参与活动的开展的状况,改变家长的角色,使其由“支持者”向“参与者”、“决策者”转变,唤醒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意识,开发家长的教育功能,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为此,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组织家长集体学习教育科学、教育艺术、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等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情况,传递信息,传授教育子女的方法,解决在教育子女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与家长及时分析原因,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
    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每个幼儿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与幼儿发展的和谐性,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
    幼儿是教育的对象,我们通过教育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什么模样,对此,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在家长教育观上,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仅仅重视智育,忽视其他因素对于培养完整人格的作用。比如,现在有些家长往往只重视给幼儿进行智力投资,过早地为幼儿对选择职业定向,却无视其兴趣、需要;有些家长强迫幼儿学习拼音、汉字,却无视其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品德及人格的发展,使幼儿在勇敢、勤劳、善良、大度等优秀品质上表现得比较薄弱,而自私、懒惰、懦弱等缺点在孩子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失误。实际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不和谐的目的观,它忽视了各方面之间天然和谐关系,将原来天然一体和谐共处的关系相互分割,相互对立起来,必然会导致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不良影响。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无止境的,它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方法的重复,而是文化的积淀、方法的创新。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只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目标上形成一致的观点,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从而形成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为每个幼儿创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让教育在和谐中焕发它无穷的魅力,从而使幼儿形成和谐完美的人格,具有至美的品性,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



              关键词:和谐家园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03:15 , Processed in 0.041025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