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23: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选定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经过了诸如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得到一些流动的、复杂的、多维的教育现象,获得一些模糊的、片断的、肤浅的教育观点后,如何把它们上升到一定的概念层次,并以具体的语言符号表现出来,形成逻辑严密、论证严谨的研究报告,这个过程就是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总结、表述、撰写过程,也就是一个课题完成后出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感觉最艰难、最畏惧的过程。但是,它却又是最重要的过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研究报告除了不够规范、不够全面,丢失了很多十分宝贵的丰富、新鲜、复杂的信息,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外,还有不得要领、分析没有到位的感觉。比如核心的概念、术语没有做到科学界定,用得前后不一致;比如问题的提出是从教学实践中来,但研究的过程却不切合实际;结论应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但又不切实可行,或者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关键。
    我们知道,研究选题并不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选题价值是否重大与研究的成果是否重大也不成正比。为了使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一一课题研究报告更清晰、更全面,也就是研究成果更有价值,我们不妨使表述从分析开始。
    一、建构理论框架
    实际上,建构理论框架的工作在选课题、分析有关的资料,对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和无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问题形成和发展时必须依赖理论思考。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广泛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受到普通运用,这说明理论对实践、对研究的重要。但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不需要对理论进行证实,而只要它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有效”,有“解释力度”就可以了。
    构建理论的方法简单说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前者是从现有的、被有关学科领域认可的概念、命题或理论体系出发,通过分析原始资料对其进行逻辑论证,然后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创新;后者即是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是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过程,但它又是课题研究不可少的过程,它和课题主持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有关,同时也与阅读文献资料,进行教育调查有关,必须十分认真地对待。比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研究时,先可以通过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丛书、我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教育大辞典》,了解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福禄日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以及过去和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再在对自己园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
    所以一个有志于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应在平时的学习中熟悉和积累一些新的、权威的、影响较大的、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的理论论述,如前述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理论,以及关于知识、学习、教学等等的现代理论等。这样做,既体现自己的学术功力,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当然有利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研究。
    理论必须有事实作为依据,必须与特定的使用情境联系。目前,教育科学方面各式各样的理论很多,有些理论不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而是使我们更糊涂,更无措,我们完全可以不加理睬,置之一边。有份研究报告在总结一项研究时,提出“三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技术为主渠道)、“三自”(自主参与,自动探究,自能转换)(该研究报告中的原话)、“三个螺旋发展圈”的所谓“三元整合反馈教学策略”理论,既晦涩,又费解,除了用来吓唬自己和别人外,好像这种刻意的追求毫无意义。
    二、掌握表述准则
    1.遵守学术规范。
    今年五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时,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把它放在民族兴亡的高度加以看待,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可以说,目前我国已达成普遍共识,即自然科学为一个国家提供的是硬件实力,社会科学则为其提供相应的软件实力,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没有软件实力的情况下变成世界大国,而软件实力并不能从硬件实力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作为社会科学的门类一一教育科学,它的真谛就是为人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这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也是教育科研的目的。
    为了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包括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基础上,在进行课题结果的表述时,还应该遵守必要的学术规范。这就是说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理论、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的,并且具备自己规范化的术语和专业的表达方式。
    有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实验,说明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时,以“孩子们更好奇了,更聪明了,反应更快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述,既显得罗嗦,无条理,还降低了研究的层次,是很不可取的。
    具体说来,学术规范应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层面属于机械层面。这一层面上的规范基本是人为的硬性规定。比如要有关键词,要有中英文摘要,注释有一定的格式,必要时书后得搞个索引,如此等等。第二层面属于道德层面。比如,如何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每次写东西前参考别人的东西,不但必要而且也应该,何况进行课题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零的基础上起步。但是参考了别人的东西就得注明出处,就得说明,不干掠人之美的事,这就是道德层面的要求。第三层面可以说是理念层面。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理念,它是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对这专业的目的、价值等的理解的具体体现。幼儿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幼儿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不同的研究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同一研究课题,不同的人答案也会不同。但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专业理念。比如,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多得奖金,不是为评职称。比如,自己从事研究的价值不一定与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多大的直接联系,那么我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还有,我们研究的水平应该不体现在发表了多少文章,发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收入什么检索机构,获得什么级别的奖励等,对此我们是否有正常的心态。这些道理浅显易懂,要真正做到却不是很容易。最近披露的世界上著名的日尔实验室论文造假的丑闻,就是其研究人员捏造和篡改实验数据引起的,虽然原因很复杂,但也和研究人员违背了学术规范,职业道德存在问题有关。
    2.谨慎形成结论。
    一般来说,教育管理、教育实验是不允许失败的,这是由教育的对象区别于其他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就像抽烟对人的危害、早恋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允许做实验的,这是教育学术的道德问题。同样,在进行表述时,无论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还是分析性语言,研究者都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笔者曾看到过一篇对某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研究者使用了这样的句子:
    “……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封闭的地理环境,安贫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他们既固执又自卑的心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其实研究者如要反映这种状况,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这里的交通、经济水平,如到县城的时间、距离,人均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用中性的语言描述该民族的性格特征。
    虽然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可以使用描述性语言(对研究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性语言(对研究现象的分析),但是这两者是存在区别的,在使用时不能混淆,必须把它们放在研究报告的不同部分。如果将两者混在一起,就很容易造成对读者的误导,也使人产生反感。比如,某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儿童美术审美素质结构的诸要素、最优化结构关系提出了理论设想,并据此配置了对3-6岁幼儿的检测方法,在国内美术教育界属于首创,得到了XX专家的充分肯定。”研究者对课题组的“客观成绩”进行了描述,但同时又借不可考据的某专家的一句话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分析、评价,就将“事实”和自己的“感觉”混杂在一起,很容易使人对其研究成果产生怀疑,尤其是这种无来源、无根据的“填补空白”、“国内首创”之类自我拔高的话,是很不得人心的错误。
    教育研究,尤其是教育实验,因为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它像自然科学中实验室的实验那样严密,严格控制所有无关变量,辨明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局限,所以在形成研究结论时,务必谨慎,留有余地。
    3.避免抄袭。
    正如前面已经提出过的,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刻意追求理论上的建树没有必要,更多的是运用和借鉴他人的理论或观点解释和说明问题,可以说,学术研究不可能每个人都从头开始,总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学术研究必须在别人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将自己的研究置于别人曾做过或说过的成果情境中,不但必要,而已在应该。但是,灵活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观点和成果,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抄袭的惟一的途径。
    比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个我们很熟悉的结论是:“儿童自小就有了性本能和性活动,它们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要引用这种说法,可以说“佛洛伊德认为,儿童自小就有了性本能和性活动,他认为它们是与生俱来的”,还可以说“有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积累和文献研究,得出了一个异常激烈的结论,就是儿童自小就有性本能和性活动,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说“根据我的观察,儿童自小就有了性本能和性活动,它们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我的研究认为,在儿童那里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品质,比如,他们自小就有性本能和性活动”。这种不恰当地使用别人的观点和结论的语句,可以说是侵权行为。在清洁学术研究环境,日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意避免。
    那么如何才是既在别人的基础上研究,自己又有所创新呢?简单来说,如思辨性的研究,就可以用别人的事实、数据、论据(要注明引自或转自哪里),但最后的结论是自己分析出来的。或者进行考证研究,就是查各种有关的工具书,综合分析各家之言,搞清其中的内涵和联系,从中提出自己新的观点,这实际上就是创新了。那种前无古人的,具有原创意义的创新研究,在我们的教育课题研究中,实际上概率并不大,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确。
    三、规范基本部分
    在对研究课题作了一些大致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了。其实,在考虑研究步骤时,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设计就应该及早进行,哪怕是草拟个粗浅的报告提纲,以便以后不断修改,也是为以后的撰写提供便利。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是具有基本的格式要求的,虽然在撰写时,不必要拘泥于这些格式.但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还是应遵守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报告应具有下述内容:
    1.对本研究内容现状的深刻了解;
    2.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或是否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理论;
    3.对教育现实的促进作用是否实现;
    4.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其次,它一般应由下述部分构成:
    1.题目
    2.摘要
    3.引言(又称前言)
    4.研究的方法
    5.研究结果及评价
    6.讨论或小结
    7.结论
    8.参考文献
    9.附录
    其中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写法要求,在任何一本相关内容的书中都已谈到,在此不须赘述。值得指出的是,幼儿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都是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最鲜活、最富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因此,在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时,除了应该努力在行文的流畅、逻辑的严谨、遣词的准确上下功夫,增强报告的科学性、规范胜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具备个人经验及灵性的写作尝试,以增强研究报告的可读性。在这方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作为笔者个人来说,看到了太多的研究报告都具有大体一样的写作套路、言语方式,甚至思维表述,也就是有老师说的“所有的研究都是有效的,所有的实验都是成功的,所有的内容都是相似的”,这种情况使我厌倦,其实,任何一个报告的阅读者,都会产生厌倦感。作为报告的撰写人,也很难从中产生研究、写作快感。我想,它可能会扼杀幼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提出,在这方面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撰写教育科研报告,虽然不是纯粹的写作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因为自己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性质,所以在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时,不妨用形式来决定内容,因为形式后面可能表现了写作者的观念、姿态和风格,教师可以先选择自己增长的形式,再进行比较个性化的研究,这样在撰写时,就可以做到用某一种文体来承载自己的观点、经验,传播自己的趣味、理想,以达到引起读者共鸣,改进教育现状的目的。当然,正确、恰当地处理好规范与个性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努力。



              关键词:课题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4 04:19 , Processed in 0.041937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