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09:4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言: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实质是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和民族生命力的显现方式,是民族文化中的极为典型的生活现象和文化行为。其发展和变化能够折射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状况和精神面貌。民间儿童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是特定民族和地域人民文化的一种载体。民间儿童游戏的文化魅力在于通过其内在价值和游戏样式使人们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认同感,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内在凝聚力,促进社会的整合及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一部分因丧失其赖以存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归于消亡,但很多游戏则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及传承这些具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儿童游戏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教育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儿童游戏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与继承,并且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民间儿童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孩子学会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等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品质。因此把优秀的适宜幼儿发展的民间儿童游戏引进到幼儿园游戏中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的界定
    1.民间游戏的定义
    对于游戏的定义,我国综合性辞书《辞海》关于“游戏”的词条是这样解释的:“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娱乐的一种。有智力游戏(如下棋、积木、填字),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竞技性游戏(如足球、乒乓球)。” 很明显,这一则关于“游戏”的定义是含糊宽泛的,不很确切。在游戏研究领域里,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学者是荷兰人约翰•赫伊津哈,他在《游戏的人》里这样定义:“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 这个游戏概念奠定了游戏学的基石。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民间游戏也有过多种定义,关于“民间游戏”的定义不应仅仅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它应是在比较大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将这类活动综合抽象后的概括。但目前为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和赞可的是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1985)一书中观点。他认为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
    2.民间儿童游戏的内容分类
    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取材于民间,内容丰富多彩,多反映当地百姓生活,材料简单,就地可取,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将传统游戏按照不同性质划分为四大类:
    民间益智游戏,这类民间游戏包括:七巧板、拼图、猜谜语、翻绳、跳棋、五子棋、闯关棋等。主要有拼图和棋艺类。这种游戏将智力活动和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
    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美术包括剪纸、折纸、撕纸、编织、民间玩具及废旧物品的合理利用等。
    民间体育游戏。民间体育游戏包括:跳方格、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滚铁环、跑垒、捉迷藏、丢手帕等。
    民间童谣说唱游戏。童谣有着很长的历史,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更易为幼儿接受。例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咕噜咕噜滚下来”韵律和谐的童谣,不仅强化了游戏的节奏感,生动朴实直白的内容,更增强了游戏的情景性,生活气息和娱乐性。
    (二)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它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 游戏精神又不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以自由与创造、完整与和谐。
    1.自由精神
    我国学者石中英教授在考察了中外各个角度的自由概念以后,得出“自由,是指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 这一定义表明自由不仅是人们在某种条件下所处的状态,还是对现实的一种行动。因此,作为游戏基本精神的自由也就是指游戏者在游戏中自己思考、采取行动并伴随着一种精神超脱的情感状态。
    游戏指向人的自由,追求生命的自然绽放。在游戏中,游戏者摆脱外在的强制与压力,完全沉迷于游戏,一切都在自然中进行。“游戏的意义仅在于游戏的过程其自由自在的状态,而没有任何终极目的”。 游戏的自由精神还表现为游戏者自由自觉的行动。在游戏中自由主要体现为游戏者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表现以及由此相应的游戏者的自我负责和自我约束。在游戏中,游戏者可以进行自由选择,选择游戏的类型,选择游戏过程中所面临的这种或那种可能。
    2.体验精神
    自生命哲学家狄尔泰(Dilthey)提出体验的范畴以来,体验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和重视。“体验往往是指经历了一段时间或活动并对这段感知进行处理的过程;体验是个人对外部材料进行感知与同化的一种精神及情感过程。” 游戏的体验精神是指游戏者主体参与游戏活动,并通过对游戏活动进行感知以及对感知的处理产生积极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游戏的体验精神主要以游戏者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主,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游戏者对游戏任务的胜任以及不断的自我实现。在游戏中,一方面,游戏者充分地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弥补自身经验的局限性,面对多种可能性的选择不断地超越自己。这种自我表现、自我超越是游戏者创造性地参与游戏活动发挥主体性的表现,也是游戏的意义所在。
    3.主体精神
    游戏的主体精神是主体间的自由转换,是主体间的和谐统一。一般而言人们往往把主体性视为“使人的其他一切特性从本质上有别于动物”的特性,因此对于游戏的主体问题,人们的普遍观点是认为游戏者是游戏的主体。然而加达默尔却提出了与此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游戏的魅力……在于游戏超越游戏者而成为主宰……游戏的真正主体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没有游戏者的游戏不能称之为游戏。游戏者若不能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行动,即不能发挥主体性的话,游戏也就失去了魅力,甚至不能持续下去。游戏的主体精神就在于游戏中主体间的自由转换与扩展,以最终实现主体与主体的融合与统一。
    二、民间儿童游戏的多重价值
    (一)对儿童成长的教育价值
    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民间儿童游戏以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组成的娱乐性、竞技性、激发儿童浓厚的兴趣。许多民间儿童游戏都伴有儿歌,说唱等,不仅加强了儿童对生活的认识,还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且有些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中所不能替代的。民间儿童游戏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归属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渴望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之间建立浓厚的感情。民间儿童游戏就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要。民间儿童游戏至少需要2―3名以上的儿童共同合作游,如跳皮筋,丢手绢等都需要众人合作参加,满足了儿童合群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结成的现实的游戏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2.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民间游戏大多具有娱乐的功能,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包括自由感、胜任感、成就感等。民间儿童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通过相互的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儿童在游戏中体会到欢乐的气氛并开心的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民间传统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3.有利于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发展方面。不少民间儿童游戏,如幼儿十分喜欢的捉迷藏游戏等,都容易让他们自觉沉浸于游戏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自我遵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自觉性和自制力。在游戏中,儿童往往会受到挫折,失败,自信心受到打击,个体的情绪处于不安烦恼的状态之中,他们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或过高估计各种困难,或暂时停止游戏,但儿童有好胜的心理,有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他们,为了参加游戏,他只有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锻炼自己的受挫能力,才能继续从事游戏。因此,民间儿童游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 民间儿童游戏大多具有重情感交流,重群体合作的特征,因此,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都有助于幼儿助人、合作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加快其社会化进程。
    (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
    乌丙安先生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甚至将“游艺的民俗”(民间游戏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单列为中国民俗事像的一大类。从诸多划分与归类来看,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是:民俗学界已普遍认同传统民间游戏是人类民俗事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具有民俗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因此,可以说传统民间游戏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是集体性文化思想和社会心理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制约并规范着人们的玩耍嬉戏行为。
    1.对本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径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这样写道:“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着极重要极长久的影响。如同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我觉得孩子们的精神容易引导到东或到西,正和水性是一般无二的。”
    民间儿童游戏是儿童接触和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胡伊青加在其著作《人:游戏者》中指出:仪式产生于游戏,诗歌诞生与游戏并繁荣与游戏,音乐和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通过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考察,他得出了一个根本的结论,在整个文化进程中都有活跃着某种游戏因素,文化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则是带着民族遗传信息论 “文化基因”。可见,民间游戏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的,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文明的积淀与表达。在民间游戏中,儿童能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熏陶,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本民族文化,如:儿童风筝传说起源于鲁班造木鸢,儿童在放风筝活动就可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儿童浸润于某种文化土壤中,民间儿童游戏是接触和学习本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的重要信息途径。
    2.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民间儿童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乌申斯基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写道:“教育可以始终凭借的人所共有的先天趋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所讲的民族性,而凭借着民族性,教育总能在人的真实而又强烈的感情中找到答案并获得促进力量,这种力量的作用,比仅仅由于智慧而获得的信念或者由于对惩罚的恐惧而形成的习惯,都要强烈的多,如果教育不想成为无能为力的,那么它就应当是具有民族性的,民族性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生活的唯一源泉。由于历史具有民族观念的特性,因而在这种特性中,民族也就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个性,每一个民族都注定了要在历史上起到自己特殊的作用,如果它忘记了自己应起的作用,而被其他民族同化,失去了自己的特点,那么它就应该退出舞台,它已经再不需要了。”
    所谓民族认同感是民族认同的意思,即民族认同性。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民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 我国众多的民间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之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基本属性,使之成为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它可以使本民族人民熟悉自己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正是构成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认同感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民间儿童游戏大抵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它受地域、气候、习俗、心理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所表现的内容反映出的往往就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风俗民情。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的行为、习俗、会很容易感受到当地的民俗氛围,从而建立起最初的认同感。例如“过家家”游戏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过日子,模仿干一些家务活( 如“做饭”“买菜”“照顾生病的人”等等) 以及走亲访友、娶媳妇、拜年等。要想把角色扮演好,幼儿首先就要在平时留意观察周围成人的言行、待人接物、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与态度,作为游戏时模仿的参照物(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感受生活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交流、改进,对当地的习俗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个过程则是一个亲近生活的过程)而这种经常性地观察――模仿――再观察――再模仿,会使幼儿在不经意间产生一种认同感,形成一种习惯,自然流露到日常生活中。所以说民间儿童游戏在一定的程度上讲,是培养幼儿认同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传承与发展
    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民间游戏还处处触目可见。笔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并询问了同龄人的童年生活,发现民间游戏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童年生活中。过家家、丢手绢、捉迷藏、跳房子、玩泥巴、抽陀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滋润着儿时的闲暇时光,有些游戏渗透着孩子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理解,孩子们无师自通地把社会现象转化为游戏内容,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智慧、灵感和创造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游戏正逐渐远离儿童的生活。儿童不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那些曾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欢乐的游戏,他们生活在卡通、电脑游戏及现代玩具的时代。面对民间儿童游戏在儿童生活中这种微乎其微的地位,难道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挖掘及传承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包括传统民间儿童游戏资源的征集、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改编与创新三个方面。
    (一)对民间儿童游戏资源的搜集及举例
    幼儿园对民间儿童游戏资源进行搜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根据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文献资料是我们进行民间儿童游戏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来源。幼儿园调动园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通过购买、借阅、复印、查阅等多种形式,搜集了较多的民间儿童游戏素材,为民间儿童游戏的整理和开展打下基础。
    2.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帮助搜集。民间儿童游戏发源于民间,散见于民间各地,因此,我们搜集的重点应在民间。一方面,我们主动与社会上研究传统文化的社会机构及个人联系,发挥他们的优势,请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帮忙搜集或者请他们把已研究的成果无私奉献给孩子。另一方面,我们发动广大家长帮助收集。幼儿园积极开展以“回忆童年、追忆童趣”为主题的民间传统游戏征集活动,动员家长协助幼儿园收集民间游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民间儿童游戏资料工作中来,
    3.幼儿园组织教职员工积极搜集。幼儿园教职工的搜集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平时注意观察幼儿自发的游戏,发现有属于民间游戏的内容马上记录。二是要求教职员工深入生活实践、深入民间去学习与挖掘民间游戏的内容。三是要求每位教职员工利用身边的关系网,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帮助搜集。四是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职工集体回忆记录。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的游戏生活,玩过许多民间游戏,大家坐在一起,边回忆边记录边相互补充。采用这种形式不仅能搜集到许多有趣的游戏,而且把老师带回美好的童年生活,使她们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收集的几个典型的民间儿童游戏:
    1.憋死牛
    目的:培养儿童的反应能力的思维能力。
    走憋死牛也叫“瞎子跳井”、“裤裆棋”等,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有趣的棋类活动。该棋的棋盘似一“区”字,也有画成“区”形的,(有圆圈的一面不能走,因中间有井)。
    规则:下憋死牛时,两人各找两枚子(多用石子,果核等),分别摆在“区”字的上下两端点上,双方一次各走一子,井边的那面不能走棋,先走子的一方不允许走第一步就将对方憋死。下棋的结果,以一方的棋子被困无法再走时为输。
    下憋死牛的要求是:走棋要快,不能回棋。
    2.翻绳
    目的:这个游戏能有效地训练儿童手指的灵活性、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材料:一根毛线或细绳,长矩不一,多 60 厘米至 150 厘米之间。
    玩法:多两个幼儿结伴玩耍。翻绳儿时,首先将线两端系在一起成为线圈,一方开始。接着再由对方来翻。翻出的种种花样,根据其形状特点可取名为飞机、面条、金鱼、手绢等。
    3.老鹰抓小鸡
    目的:主要发展幼儿的灵活反应能力及配合能力。是一种集体游戏。
    玩法:游戏时,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幼儿扮“小鸡”成一路纵队,排到“母鸡”的身后,分别拉住前面“小鸡”的衣服。游戏开始后,“老鹰”站在“母鸡 ”的前面,大家一起念儿歌: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上跑,老鹰捉小鸡,就是捉不到。儿歌结束,老鹰就开始攻击,尽力避开母鸡的阻挡,追捉排在队尾的最后一只小鸡,被捉住的小鸡暂离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4 17:31 , Processed in 0.042444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