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兴趣和教育目标的结合――“会翻跟头的小胶囊”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2:5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兴趣和教育目标的结合――“会翻跟头的小胶囊”评析
    在“会翻跟头的小胶囊”活动中,教师充分关注、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生成教育教学主题,确立教育教学目标,从而将幼儿的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确立适宜的核心概念。
    兴趣是儿童探究的基础,没有兴趣,儿童就不会产生内在的探究需要,不会保持持久的探究动力。但是,儿童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是可以探究的,有的则不能;有的是儿童能够理解的,有的则不能理解。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能否根据儿童的兴趣提出和确立适宜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科学探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这里的适宜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儿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上通过探究能够获得答案、得出结论的;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是儿童能够直接探究的科学概念。
    “会翻跟头的小胶囊”这一活动源于幼儿的一次偶然发现――“胶囊能在轨道上翻跟头”,并对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一现象从科学原理来说主要是属于重力原理,儿童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一科学原理大概要到初中阶段。那么在幼儿阶段,如何根据儿童的兴趣确立一个既符合其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概念,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胶囊在轨道上翻跟头”这一科学现象中所蕴涵的重力原理是通过“翻跟头”这一物体滚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滚动”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幼儿对之有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探究。因此,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将科学探究的核心定位在“滚动”这一概念上。但是,“滚动”本身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必须将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成为儿童能够直接探究的具体概念。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滚动”是属于物体运动的范畴,物体的运动受到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支撑面的倾斜角度;从自身因素来看,主要有物体自身的重量、形状等。根据这些分析,教师又进一步将“滚动”这一核心概念具体化为“重的、圆形的物体在倾斜的平面上能够滚动”这一儿童能够直接探究的科学概念。“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小胶囊里放别的东西会翻跟头吗”以及“小胶囊还能在哪里翻跟头”就是围绕着这一具体概念而形成的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明确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确立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经验是儿童通过活动自己建构起来的经验。在科学领域,关键经验既可以表现为领域性或综合性的关键概念,也可以表现为一系列关键的学习过程、行为方式和策略等。以关键经验为基本目标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这类活动中,教师明确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是有效开展科学探究的基本前提,是保证活动成功的另一重要条件。
    在“会翻跟头的小胶囊”这一科学活动中,围绕着“滚动”这一科学现象,儿童通过探究可以发展和建构的关键经验主要包括科学概念、探究过程、语言表达以及交流与沟通等几个方面。


    [TR]
    [TD]
    通过探究,幼儿初步发现 (探究过程)
    [/TD]
    [TD]
    重的、圆形的物体在倾斜的平面上能够滚动。(科学概念)
    [/TD][/TR]
    [TR]
    [TD]
    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语言表达)
    [/TD]
    [TD]
    学会相互交流与沟通。(交流与沟通)
    [/TD][/TR]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基本是围绕着这些关键经验来进行的。在整个活动中,儿童围绕着“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小胶囊里放别的东西会翻跟头吗”和“小胶囊还能在哪里翻跟头”这三个问题,积极地进行科学猜想,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假设,通过实验对这些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经历“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儿童基本认识和掌握了“重的、圆形的物体在倾斜的平面上能够滚动”这一科学概念。同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都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并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促进了儿童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运用提问引导和深化儿童的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是关系到教师能否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师积极、适宜的提问能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儿童的探究,深化儿童对科学问题和现象的认识,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儿童科学探究的不同阶段,教师提问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同的。


    [TR]
    [TD]
    探究阶段
    [/TD]
    [TD]
    教师提出的问题
    [/TD]
    [TD]
    作用与意义
    [/TD][/TR]
    [TR]
    [TD]
    确立探究主题
    [/TD]
    [TD]
    1.“小胶囊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呢?”
    [/TD]
    [TD]
    1.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TD][/TR]
    [TR]
    [TD]
    2.“小胶囊里放别的东西会翻跟头吗?”
    [/TD]
    [TD]
    2.引发幼儿进行猜想。
    [/TD][/TR]
    [TR]
    [TD]
    3.“小胶囊还可以在哪儿翻跟头呢?”
    [/TD]
    [TD]
    3.引导幼儿不断深入思考,进行新的探究。
    [/TD][/TR]
    [TR]
    [TD]
    实验与观察
    [/TD]
    [TD]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会翻跟头的小胶囊里有什么呢?”
    [/TD]
    [TD]
    1.引导幼儿提出实验方案。
    [/TD][/TR]
    [TR]
    [TD]
    2.“那咱们试试看它们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好吗?”
    [/TD]
    [TD]
    2.引导幼儿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TD][/TR]
    [TR]
    [TD]
    3.“XXX说得对不对呢?我们试一试好吗?”
    [/TD]
    [TD]
    3.引导幼儿进行实验,验证结论。
    [/TD][/TR]
    [TR]
    [TD]
    解释与交流
    [/TD]
    [TD]
    1.“经过实验你们发现什么了?”
    [/TD]
    [TD]
    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TD][/TR]
    [TR]
    [TD]
    2.“为什么你们选的东西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呢?”
    [/TD][/TR]
    [TR]
    [TD]
    3.“为什么小螺丝很重,却也没有让小胶囊翻跟头呢?”
    [/TD][/TR]
    [TR]
    [TD]
    4.“小胶囊里面放什么样的东西才会翻跟头呢?”
    [/TD][/TR]
    从上面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主要集中在“确立探究主题、实验与观察以及解释与交流”三个阶段。在这三个探究阶段,教师根据儿童活动的进程,适时地运用不同的提问引导儿童的探究逐渐深入,从而保证了探究目标的实现。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适时地提出了“小胶囊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呢”、“小胶囊里放别的东西会翻跟头吗”等问题,并且当个别儿童提出“小胶囊只能在轨道中翻跟头吗”这样的疑问后,教师马上有意识地通过反问进行引导,从而使“小胶囊还能在哪儿翻跟头”这一问题明确化并成为全体儿童的共同问题。教师的这些提问引发了儿童探究的欲望,帮助儿童明确了要探究的主题,促使其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假设和猜想。同时,教师的这三个提问是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它能够促使儿童不断地深入思考,开始新的探究,从而使其探究不断深入,对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当儿童对所要探究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之后,教师又通过“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会翻跟头的小胶囊里有什么呢”、“那咱们试试看它们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以及“XXX说得对不对呢?我们试一试好吗”等问题,引导幼儿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以及对已获得的一些认识进行验证,从而推动儿童的科学探究不断向前发展。而当儿童通过亲身实验获得了一些客观认识后,教师又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层层深入的提问――“经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选的东西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为什么它们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呢”(因为都太轻了)→“为什么小螺丝很重,却也没有让小胶囊翻跟头呢”(因为小螺丝不会滚动)→“你们现在想一想,小胶囊里面放什么样的东西才会翻跟头呢”(要放重的、光滑能滚动的物体),引导儿童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并对各种事实性结果进行不断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后形成科学结论。
    引导儿童围绕主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
    引导儿童围绕主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是决定科学探究成效的一个关键要素。当儿童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个主题下的几个概念进行持续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时,他们就能够有机会对其探究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从而促使其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儿童所探究的科学主题的数量,而应该注重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引导儿童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当然,在这类探究中,教师要事先设计和确定一个探究时间表,将儿童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的一系列探究结构化,这是至关重要的。
    围绕着“滚动”这一主题,教师设计和组织了三个子活动,分别对应的是物体滚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圆形物体”、“重的物体”和“倾斜的平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进行这一主题活动时注重从儿童对小胶囊――即滚动物体本身特征的兴趣出发,循序渐进,使儿童逐步发现和认识滚动物体的基本特征――“重的并且是圆形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滚动的外部条件――“倾斜的平面”。这种从内在到外在的认知结构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的。通过这一主题活动,儿童对物体滚动的内外因素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清晰的认识。当然,围绕着物体滚动,儿童可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物体的重量、倾斜的角度、倾斜面的光滑程度对物体滚动速度的影响,以及导致物体滚动的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和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以及各问题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科学探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并最终获得科学的结论。
    编辑:cicy

             关键词:小胶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5 19:00 , Processed in 0.040425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