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00:0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责任感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要形成与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使他们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家长应清楚要培养孩子承担什么层次与什么内容的责任,或者说,家长应清楚孩子能够承担什么责任、不能承担什么责任。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有诸如信守诺言、分担责任与义务、为集体做出应有的贡献、关心社会其他人群、关注环境问题等。虽然内容多多,但培养学前儿童责任感的主渠道是培养其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负责的意识与能力。这里有几个基本做法可以借鉴:1.小处着手,持之以恒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处着手,勿以小而不为,许多人经常觉得责任感是一件非常严肃、神圣的事情,不宜在年幼儿童身上培养。我们不以为然。Angel曾经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每次与爷爷奶奶外出,必定要求对方给她买块糖啊什么的。妈妈得知后,与Angel约法三章:从此以后,如果想买糖或其他小吃,也可以,不过钱必须由自己的储钱罐里出。当时Angel应付性地答应了。不料,第二天这个口头约定就要求兑现.Angel象征性地从自己的钱罐里拿出两个一毛的硬币,妈妈说:不行。这时,Angel开始迟疑了,站着不动。妈妈坚决地亲自从她的钱罐中拿出了两个一元的硬币。 Angel开始放声大哭,并说“妈妈是个小气鬼”。爷爷也责备妈妈小题大做。妈妈冷眼旁观,直到Angel停止哭闹,才与Angel回忆昨天的约定,体验信守承诺的必要。当然,如果信守承诺都只是带来不愉快,这样培养出来的责任感能否持久还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年幼儿童责任感的培养还得与他们感受到的切身利益挂钩,与他们的道德感、正义感联系。当然,这个“利益”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好处,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或个人在群体中的声望与地位等实际都关乎个人的切身利益。2.循序渐进,适当强化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天生就乐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家长千万不能错过良好的时机以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还在Angel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自己的小袜子,叠自己的小被子与衣服。随着年龄增长与能力增强,我们就让她做更复杂的事情,如请她帮忙叠我们的衣服,擦饭桌,帮我们备茶,外出购物帮忙提东西。每次我们都主要针对她的能力进行表扬,如说“你都会洗自己的袜子了,真不错”,“能提这么重的东西,力气还真不小”,以形成孩子的自信心、自豪感,让她体验在劳动之中得到的成就感。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与拥抱都是对孩子负责任地做事后的奖励。3.明辨是非,澄清错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无意之中向儿童传授一些并不恰当的观念,如“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之类的说法。比如有一次Angel说:“我都帮你做(做过)家务活,你还骂(批评)我?”Angel的反应激起了我的思考。在她看来,做家务活是成人的事情,作为孩子,做家务只是在乐意时给予的帮助与偶然行为而不是自己分内应该的。果真如此吗?家务是如何产生的呢?无非是为了满足家庭各成员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义务与责任做家务。如果孩子从小就产生“帮助做”而不是“分内应该”的家务观念,如果他们从小产生的是做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并非自己应尽的责任而只是一种恩惠,责任感的根基又何在呢?幼儿园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经常谈到,孩子们经常会灵活地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来推卸责任。比如当我们请求他们帮忙做某件事情时,他们就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搪塞我们;当我们要求他们做自己的事情时,他们可能会用“别人的事情帮着做”来“戏弄”我们。此时正是考验家长理性思辨与逻辑推理的重大时刻,千万不要在孩子表面堂皇的理由前却步,以雄辩向孩子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是必要的。4.家园配合,培养自觉习惯自从升入大班,幼儿园就越来越强调孩子对小学生活的适应。幼小衔接的一个做法是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作业并请家长签名。幼儿园布置的作业大致有: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今天听到的故事、做过的科学小实验、学会的一首诗,或者亲子共同制作一个消防车。偶尔听一些家长抱怨作业太多、家长负担太重。个人认为,家长对幼儿园作业持批评或消极态度将不利于形成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孩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且不论幼儿园布置作业及作业量是否恰当。因为家长的态度实际上无意之中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完不完成家庭作业并不是很重要;不完成作业的理由很多,老师应该可以谅解。考虑到家长态度的这种潜在影响力,尽管有时我们私下里也疑虑幼儿园作业的量与对家长的要求过多,但我们还是积极督促与配合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且注意分阶段、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以培养孩子完成作业的自我负责的意识与能力。比如从最初由我们提醒发展到由孩子提醒我们,或者有时我们故意不提醒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第二天她拿到手的作业联系册里就有老师打的一个问号,我们就说:“哎呀,昨天你忘记提醒我们要签名了啊?那下次你一定得记得噢。”这样做,是把记得及时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孩子自己,没有完成作业所应承担的责任也在她自己。有些家长可能是相反:不停地提醒孩子,结果哪天忘记提醒了,孩子就觉得没有完成作业的责任全在成人而不在自己。现在,Angel甚至在上床睡觉之前都忘不了问一句:“您给我签名了吗?”有一天Angel爸爸回家很晚,妈妈又不在家,奶奶又没法配合她做作业,第二天早上六点多,Angel爸爸就被女儿从睡梦中摇醒:“爸爸,爸爸,快起来帮我做作业。”当然,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孩子的关注点也逐渐由自身而转向他人。这时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了。比如通过让孩子分担家庭困难而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孩子能看到、听到或参与的生活培养其对社会的初步责任感。很多家长可能觉得,现在生活富裕了,孩子又太小,没必要让孩子过早知道与体验生活的艰辛。在如此“纯粹”的人为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很难体谅家庭的艰辛与父母的辛劳的。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富人的孩子更需要有意创设“家穷”的情境,让他们体会万事万物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当我们在购买房子时,孩子把她的钱罐子抱出来说:“这个拿去买房子吧!”我们体会到的不是好笑,而是一种温暖,一种被体贴的感觉。“穷人家里富家子弟”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们过于强调为孩子提供无忧无虑的生活所致。适当向孩子诉诉苦,请他们出出主意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社会责任感”这个词似乎太大而不适合学前儿童,而事实是,正是在早期,儿童萌发与养成一些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习惯。比如废物回收、节约用水、关心困难群体。道理当然需要讲,更重要的是家长以榜样行为影响儿童。当我们抱怨孩子浪费时,细细想一想,您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的习惯吗?有人走及时关灯的习惯吗?有喝完牛奶挤扁牛奶盒的习惯吗?这似乎是一些琐碎的习惯,还不会给您带来多少直接的利益,但它们不正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吗?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求助无动于衷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冠冕堂皇地向孩子宣讲社会责任感?当然这也是许多家长可能遇到的困境。我们天天看到的那个乞丐是不是职业乞丐?向我们求助的人可能是在欺骗我们,您可能觉得对某大灾难的救助更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不是民众的责任……可是,如果我们不与孩子讨论我们的这些疑虑,而只是简单地拒绝他们帮助他人的要求,正如许多人可能以“这些乞丐都是骗子”或“我也没钱”等而直接拒绝孩子帮助他人的请求,结果会怎样呢?一方面,孩子可能会觉得您没有同情心,不可信赖;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从此一点点丧失关心社会的热情。 “爱”不是纵容,不是给孩子无限的权利与自由而不需要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尤其是,在独生子女一代觉得许多权利理所当然应该由他们独享时,比如好吃的东西肯定应该他一人独享,而他们的理由是“我是小孩子”时,家长更应该警醒,时刻注意培养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6 08:28 , Processed in 0.041155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