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支持幼儿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的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22: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是幼儿参与公共事务的一次重要尝试,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能培养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养成幼儿自我规范和协作的精神。因此,探讨幼儿参与常规制定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十分必要。引导幼儿学会交流性讨论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核心是班级主体间(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协商,这就要求幼儿学会交流性的讨论。通过讨论,幼儿学会换位思考,明白自己和别人的观点是否合理或正确。交流性讨论强调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为了保证对话的进行,幼儿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如专注、倾听、友好等。交流性讨论强调结果的多样性,它的运用利于形成班级主体间的尊重和合作,形成协商式的、公平与关爱式的氛围。为此,我们要把班级看成是一个“探究群体”,在其中,个体可以自由地、充满智慧地交往和对话。对于幼儿来说,学会“倾听和表达”是进行交流性讨论的主要技能,如果幼儿没有掌握这一技能,他们会在别人发言时不顾别人的感受而大声地喧哗、走动,甚至会吵闹。下面的“打电话游戏”是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的较好方法。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三个幼儿组成。第一个幼儿简要地告诉第二个幼儿关于自己的一些事情,第二个幼儿尽可能准确地复述给第三个幼儿,由第一个幼儿判断这个复述是否准确。接着游戏从第二个幼儿开始,由他告诉第三个幼儿一些事情,第三个幼儿复述给第一个幼儿,由第二个幼儿充当“判决者”。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个幼儿都充当了一次“判决者”。结合问题契机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一个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原则”,即当幼儿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才是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好时机,而这一点却是许多老师所忽视的。观察发现,当老师提问“你们(幼儿)想想看,我们班里需要哪些常规”时,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多数孩子对老师的提问无语以答,二是孩子们提出了一些跟班级关系不大的建议。这是因为老师的问题太泛,幼儿不感兴趣,对“什么是常规”不理解或者只是被动地反应老师的要求。班级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契机,下面是我们观察到的案例。当班上有几个孩子经常到老师处告发K和J老是用脚踩玩具娃娃时,老师用以下的方式加以启发:“我们班上有一个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如何爱护我们的玩具娃娃。我们一起来想想看,我们该怎样爱护我们的玩具娃娃?”这样的讨论模式,可以将孩子们的注意焦点集中在某一个问题上,以便大家共同讨论。该班的孩子们自己制定出来以下的规定:要小心点一一不能弄坏我们的娃娃;不能乱扔我们的娃娃;要轻轻地抱着它;请不要拉小娃娃的头发;不能坐在娃娃的身体上面;要给娃娃穿衣服,不能让它生病;要做娃娃的妈妈;要经常给娃娃洗脸。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意见有时是具有独创性的,有些提议甚至是成人从来没有想过的。在幼儿看来,爱护娃娃已不仅是不摔它、不打它,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关爱。引导幼儿参与规则的修改强调规则的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幼儿摆脱“实在论”的观点。规则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间协作的结果,当新问题出现时,主体间可以进行新的协作,以修改原有的规则。某大班有一项规定:孩子们的积木作品,最多可以保留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可一天上午,幼儿C告诉老师,她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她搭好的作品按规定下午必须拆除。C想要保留她的作品,希望她爸爸下午来接她时可以看到。为此,老师把这一问题向孩子们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留时间的规定。这里,老师抓住是否要修改规则的机会,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将解决问题看成是孩子们的一个开放的空间。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常规并非是神圣不可冒犯且不可改变的;相反地,常规是为了某些选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当常规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或者当情况改变时,常规也应该适时地改变。引导幼儿理解制定常规的缘由老师向幼儿解析制定某项规则的理由是教师与幼儿“协作式”关系的体现。老师应该向孩子们说明,制定常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教室成为一个安全而且快乐的园地,而不是为了纯粹约束孩子的言行。老师可以和班上的孩子们共同讨论,使幼儿意识到维护班级事务和大家的安全与健康是他们共同的责任。当幼儿对规则存在的原因有所理解时,他们就不会以一种教条的方式对待他们所“尊敬”的规则。为了尽快地帮助幼儿走出实在论的状态,成人必须把自己置于儿童的地位,并强调自己与幼儿一样,必须履行规则所约定的责任与义务。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参与解释制定某项规则的原因非常必要。每当老师或孩子们建议制定某项常规时,老师可以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这项常规呢”或者“为什么说这项常规是好的”。假如没有人回答的话,老师则可以从反面加以引导,“假如我们违反这项规定,做了任何这项常规所禁止的事,那可能会有什么后果,该如何处理呢”,这样更易于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生成正向性规则正向性规则是指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对规则进行表述。如“爱护玩具”与“不能乱扔玩具”不同,前者即具有正向性。引导幼儿生成正向性规则是协助幼儿“去中心化”的需要。依皮亚杰的观点,由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有限性,他们对外界权威具有盲目服从的倾向,往往会把规则看成是“神圣的、权威式的”存在物。当孩子们有机会为自己的班级制定常规时,他们往往也会提出一些“律令式”的约定,它们往往被表述成“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老师不应该拒绝这种“负面式”的常规,同时,尽量引导他们生成正面的常规。正面的常规给人一种协商式的感受,是幼儿个人合法权利的表达,如“不能独占秋千”与“大家轮流荡秋千”给幼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的是一种约束,后者注重的是大家的分享和权利。为了避免孩子们仅从教师方面听到一些负面的想法,老师可以将制定常规的词句说成“让我们班上能够安全又快乐的方法”、“我们要记得的事”、“但愿别人对我”……假如孩子们愿意使用“常规”或“规定”这样的字眼,老师也应该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可以把词句改成“使我们的教室成为快乐园地的必备常规。”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思考制定和遵守这些常规的必要性,体会到制定班级规则不仅是教师的要求,也是幼儿自身需要得到满足的方式,是幼儿参与班级事务的表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规则对幼儿来说,规则不是冷冰冰的,规则是与他们的情感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幼儿通过规则表达他们认为应如何关爱人和物的观点,表达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语言表达不仅能帮助幼儿增强对自己情感的某些节制,也帮助他们在将情感付诸行动时有所控制。借着使用词句来表达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幼儿也在不断地理清白己的感受,并且依此来判断别人的感受。例如,“我们要爱护小娃娃,这样它会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轮流荡秋千,别的小朋友会喜欢我的”、“K看起来很友善,和她一起玩一定快乐”、“如果我经常打架,大家就不喜欢我”……这种用来确认自己与他人情绪表露的能力,帮助幼儿学会友善,爱护他身边的一切。当然,孩子们制定规则时所用的词句可能不很精美,但我们应接受它。常规的精神比其表达形式更为重要。另外,欣赏孩子们的表达方式,老师就必须尊重幼儿对常规条文的组织能力,不要强迫孩子们接受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无法理解的条文。引导幼儿以契约的方式公布规则班规是一种重要的班级文化,以契约的方式对班规进行记录和公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孩子们自己提出了那些规定,过了一两天也就不记得了。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契约的方式公布规则是有必要的。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并要求幼儿以自己的方式签上名字,贴在孩子们容易注意的地方。我们曾在某大班发现一个有几十页的《幼儿常规记事本》,老师介绍,他们班经常会组织班级常规的讨论,每次讨论时,老师和小朋友会把他们提出的规定记在《幼儿常规记事本》里。“我们要求每一页记一条常规,且协助提出该条款的幼儿对其进行解释。尔后,我们要求全班的幼儿在上面签名,当然,是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当这些程序完成以后,我们会以活页的形式进行装订,现在已有30多页了。”幼儿参与记录和公布常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他们自己是班级的“立法者”,是班级事务决策程序公正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同时,孩子们自己制定、记录和公布常规也等同于向孩子们强调:班级的规则并非来自外人的要求,而是幼儿自己的需求。正如上面班级中的老师所言,当有人违规或发生冲突需要裁决时,孩子们常常会利用《幼儿常规记事本》,他们会翻开它,并指出某一规定,向别的幼儿说:“看看,这里有规定的,你们应该知道谁错了,我们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定。”编辑:cicy          关键词:支持幼儿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0:41 , Processed in 0.042250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