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真解读:设计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2: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教师在反思集体教学活动时,都很重视教学目标、环节和教育策略等方面,却比较忽略教学活动前对材料、幼儿的认真解读这一关键问题。近几年来,我看到许多绘本教学活动的效果都不理想,问题大多出在教师没有在设计活动前进行认真解读,现就以我参与讨论和执教的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幸福的大桌子》是一本很出色的儿童图画书,故事从兔奶奶独自坐在一张大桌子边吃饭的画面展开,兔奶奶家原来有兔爷爷、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后来兔爷爷去世了,孩子们有的工作、结婚、念书,都离开了这个家,只剩下兔奶奶一个人,她经常坐在桌边回忆过去的好时光,最后以她的孩子又回到家来结束故事。在敬老节前后开展这一教学活动,对激发幼儿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本活动的设计方案:活动目标1.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萌发尊敬、关爱老人的情感。2.仔细观察故事画面,联系故事内容进行思考,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过程第一环节:观察画面中兔奶奶的家里有些什么,讨论兔奶奶有个舒适的家,现在只有她一个人生活在这幢厉子里。第二环节:结合画面了解兔奶奶的孩子,现在他们一个个离开了家。第三环节:从兔奶奶的回忆中,发现兔奶奶一家在_起的快乐,体会兔奶奶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回家来。第四环节:孩子们回来了,观察全家团聚的热闹场面,并运用画面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全家团聚的幸福感。本次活动的教学气氛相当沉闷,教师们对照了教学目标和环节,感到目标比较确切,环节也能紧扣目标,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最初,我也觉得很纳闷,大班上学期会经历中秋节、国庆节、敬老节等,这些都是我国最强调家人团聚的节日,它们在时间上很接近,国庆节还有长假,很多家庭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带幼儿去看望老人,容易使幼儿产生最直接的实际体验,从教育时机上说,本活动很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为此,我决定重新来设计这个活动,通过反复阅读这个故事,我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一、活动设计前的认真解读(一)解读绘本——两种不同的家庭幸福观过去我们所认为的家庭幸福观就是,一个大家庭不管有多少矛盾,不管子女们有多少抱负,所有家人必须团聚在一起,离开家就被视为不孝顺。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陈旧的家庭幸福观也渐渐发生了改变,现代的家庭幸福观已不再以全家人的团聚为标准,而是家人之间不因离开而彼此变得冷漠,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心里深藏着对家人的牵挂,这才是我们现在所要提倡的家庭幸福观。从这两种不同的家庭幸福观去解读这个故事,必然会产生消极或积极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用陈旧的观念来看,兔奶奶原来有个大家庭,可是丈夫死了,孩子走了,留下她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只能靠回忆来消磨时光,天天盼望着和孩子们团聚,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情景,哪里有幸福可言?但是,故事的名字叫《幸福的大桌子》,这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兔奶奶有个舒适的家,有引以为豪的子女、美好的回忆以及子女对她的牵挂,她虽然一个人居住,却并不缺乏温暖亲情带来的幸福感。由于教师心中仍然残存着陈旧的家庭幸福观,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自然地传达出消极的情绪,即便故事结尾全家人都团聚在了一起,幼儿心中仍然会对孩子走后兔奶奶又恢复孤单感到担忧,自然也就体会不到故事中的幸福感,这才是教学气氛沉闷的根本原因。(二)解读幼儿——两种不同的视角这本绘本以免奶奶为主要人物,围绕着兔奶奶和孩子们的关系展开,不同年龄的人在读这个绘本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会较多地关注兔奶奶的境遇,但对幼儿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兔奶奶的孩子们。因此,引导幼儿萌发关心老人的情感,这比让他们体会老人需要关心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有现实意义。二、按教学需要对绘本进行加工由于绘本均以画面为主,文字十分简单,在遵循故事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必须按照教学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在认真解读的基础上,我对绘本进行了较大的加工。原来的故事采用了很长的倒叙篇幅,介绍兔奶奶的孩子一个个离开,我尽量淡化孩子们离去的时间,强化他们离开家的原因。如我将“二儿子想成为出色的厨师,他到另一个小镇的餐厅当学徒去了”,改为“二儿子是一家餐厅的厨师,他的菜做得特别出色,这家餐厅每天晚上都灯火辉煌”。该绘本很多篇幅都围绕着兔奶奶的回忆,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我对其进行了大段删减,只保留了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体验的内容,如六个孩子小时候在大桌子旁边游戏的画面。在这段回忆前面,我又增加了“兔奶奶的孩子经常打电话、寄照片或礼物给兔奶奶,每当这个时候,兔奶奶就会回忆起孩子们小时候的情景”。在回忆结束时,我将绘本中的“最后,六个孩子都离开了家”,特意改成“想着想着,兔奶奶就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再次强调了孩子们和兔奶奶之间的浓浓亲情。三、调整活动设计方案对绘本进行加工后,我又对活动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在不改变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重点对四个活动环节进行了如下调整:第一环节:认识故事中的兔奶奶,从大桌子推测兔奶奶家有几个人,体会兔奶奶有个人口众多的家。第二环节:关注兔奶奶的孩子,了解他们一个个离开家的原因,体会兔奶奶有一群值得自豪的孩子。第三环节:兔奶奶坐在桌边回忆过去,体会兔奶奶和家人间的亲情。第四环节:孩子们回来了,从他们的表现体会家人对兔奶奶的爱戴。在这四个环节中,我对兔奶奶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放大”,如在第二环节强调兔奶奶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理解他们离开兔奶奶的行为;在第四个环节突出孩子们对兔奶奶的爱戴,并给予幼儿参与表达的机会,加深了幼儿的实际体验。通过四个环节的层层推进,将本活动中原来那种孤单、离别等消极的心态转化为理解、自豪等积极的心态。绘本的最后一张是一幅合家团聚的画面,由于画面上没有一个文字,很容易被忽略,但对于喜欢看画面的幼儿来说,他们却能从中发现丰富的情节内容,为此,我充分运用这一精彩画面,精心设计了五个活动高潮。第一个高潮:兔奶奶的孩子回来了当一家人围坐在桌边时,我启发幼儿数一数人数,他们发现,虽然兔爷爷去世了,但家里的人数却从原来的8人变成9人。有的幼儿说:“因为多了两个兔宝宝。”“兔宝宝的爸爸还没回来,大桌子快要坐不下了。”的确,兔奶奶的家庭成员只会越来越多,这也让幼儿感受到了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向前的快乐。第二个高潮:大女儿兔妈妈为大家做了一桌好菜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兔妈妈做了一桌大家都爱吃的好菜。第三个高潮:免老三弹起了吉他,全家随着琴声为兔奶奶唱起歌来这里我特意选了一首每个幼儿都会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幼儿走进故事,和兔奶奶的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歌。第四个高潮:两个兔宝宝对兔奶奶的爱引导幼儿注意两个兔宝宝的举动:一个为兔奶奶挑选水果,另一个在兔奶奶的脸上亲了一下。这时我问幼儿:“兔宝宝还能对兔奶奶说什么,为兔奶奶做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热烈地讨论起来,“可以带奶奶去逛超市”“和奶奶一起去游乐场”“去饭店吃饭”……第五个高潮:大家举杯庆贺这是整个活动最重要的高潮,所有幼儿也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举杯庆贺,我问他们:“应该说什么呢?”“谢谢!”这时,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故事中那种浓厚的幸福感。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幼儿:“这一天除了兔奶奶,还有哪样东西也特别高兴?”幼儿立刻找到了那张大桌子,我又追问:“大桌子为什么特别高兴?”幼儿有了不同的回答,“很热闹”“很开心”“很愉快”“全家人都在桌子边”……这就是幼儿对幸福的诠释,已经不需要成人再多作解释了。活动结束以后,许多教师都说,这个活动感动着幼儿的同时也感动着他们,他们都在思考该怎样对待自己年迈的父母。一本好的绘本可以感动不同的人群,当教师选择绘本作为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记住,只有自己先被感动,才能感动周围的人。编辑:cicy        关键词:认真解读设计教学活动必要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08:41 , Processed in 0.040108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