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化教师行为从解读幼儿需要入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7:4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常常让我们看到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偏差,它曾经让我们不解。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渐渐悟到,过多的教育行为强化和问题的急于解决,不但不能有效地引领教师发展,而且还易造成“说与做”两层皮的现象,解读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才是实现教师行为转化的桥梁。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回顾和分享一次园本教研的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是针对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注重幼儿作品效果,忽略幼儿感受的问题而设计的。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认清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提前将大班教师组织的小组活动“剪老虎”录制下来。目的是通过分析,引导教师学会从幼儿的行为中,解读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反思教师的教育行为。一、从教师反思入手,发现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关注的问题教研活动开始,我们先将录像内容呈现给大家,并由做课教师自评。在自评过程中,教师阐述她从幼儿喜欢动物这一点入手,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对剪老虎的活动产生兴趣。在介绍的时候她始终津津乐道地讲述孩子们怎样顺应她的引导,一步步剪出老虎,并不断提升剪纸的技能,而并没有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也没有发现出现的问题。她用孩子的作品展示着自己教的成果,那种有意无意的炫耀,让我再次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关注幼儿技能的发展而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关注最后的成品呈现,而忽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二、从教师的行为切入,引发对幼儿需求的了解与思考录像画面中,6名幼儿围坐在桌旁,活动开始后,其中4名幼儿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开始剪;1名幼儿慢慢地拿起剪刀,学着旁边的女孩一点一点地剪;还有1名幼儿坐在那里看着大家,很久才动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关注两名剪得比较快的幼儿,并时不时地对他们剪的方法加以指导,最后,还针对这两名幼儿剪出的不同老虎进行比较,让大家评论谁剪得最像,是怎样剪的,而对其他幼儿的表现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他们有什么不同的需要?教师应如何满足和支持幼儿发展上的需要?透过教师的行为,我们发现教师虽然能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避免“重结果轻过程”这一观念性的问题,但在实践工作中又总会重蹈覆辙。引领教师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应该从幼儿的行为切入,引发大家对幼儿需求的了解与分析。于是,我们重温了婴幼儿的5种需要(爱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赞扬和认可的需要以及责任感的需要),并结合幼儿的需要,针对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引领教师深入思考。三、通过问题的引领确定教师思考的方向问题一:活动中幼儿的行为是怎样的?他们的需要是什么?针对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老师们纷纷发言。有的老师说:“孩子剪完后,高兴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说明孩子有表达的需要。”有的针对幼儿的语言分析道:“当别人说他剪得不像老虎,老虎都是四只脚着地,而他剪的只有两只脚着地时,那位小朋友马上反驳说,自己剪的是正在跳远的老虎,说明孩子有被别人肯定的需要。”有的教师针对录像中幼儿的表现说:“我看到旁边的小男孩,坐了很久才动手剪纸,看得出他刚开始并不知道怎样剪老虎,而老师只提供了剪刀和纸,这对这个男孩来讲过难,没有满足他的需要。”“他需要什么?”我马上追问。“需要材料的提供能再多一些,而不是仅有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这一问题的引出,让我们高兴地看到,教师不再仅限于关注幼儿技能的发展,而能关注到幼儿内心的需求,解读幼儿真正的需要了。面对教师说出的孩子们的种种需要,新的思考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教师能够说出孩子的需要,但在实践工作中能否应用呢?”于是,我跟进式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问题二:面对幼儿的种种需要,你有什么新思考?“应该满足幼儿的需要”、“应该尊重幼儿的需要”几名教师不约而同地说。“怎样满足和尊重幼儿的需要呢?”我追问道。这一次,教师开始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教师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比如提供的纸张上可以有画好老虎轮廓的,还可以提供剪老虎的步骤图,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有的老师还结合幼儿自我表达和被别人肯定的需要谈到,在活动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比如老虎运动会,先让幼儿充分讨论运动会有什么项目,在这些项目里老虎的样子是怎样的,你要剪什么样的老虎等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需要。看得出,教师开始结合幼儿的需要探索“教”的方式,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了,那么,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了吗?于是,我们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问题三:录像中老师是如何做的,她满足幼儿的需要了吗?通过回放录像,教师发现了做课老师存在的问题,活动的进行并没有考虑幼儿真正的发展需要,并开始对做课老师的教法提出质疑,如“活动中你为什么只让两名幼儿进行比较”、“这次活动只有6名幼儿参加,最后的评价活动为什么不让每一名幼儿说一说”等等。做课的老师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对幼儿发展需要的分析,只顾一味地引导,而没有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次,大家结合教师出现的问题和自己原有的经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这次提问所引发的质疑,教师逐步学会透过孩子的行为,分析其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从幼儿的行为入手分析判断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以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快乐的发展。如何支持、引领教师,为教师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构建学习的共同体?作为管理者要学会观察教师,从教师的行为中解读出存在的“真”问题;找出教师真实问题的根源,尽量能引发教师思想上的碰撞,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地处于教研活动的主体地位,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0 23:54 , Processed in 0.040625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