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努力探索0-3岁早期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0-3岁早期教育的初步探索。
    一、以婴幼儿发展为中心,构建一个由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为主,卫生部门和妇联为辅,街道为责任主体,社区成员参与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市O-3岁早期教育工作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从体制上看,各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从而形成了0-3岁早期教育事实上缺乏业务指导的现象。从事业发展现状来看,托儿所教育处在起步阶段。据1999年统计,我市O-3岁婴幼儿总数为284369人,托儿所813所,在所婴幼儿36003人,在幼儿园托儿班的婴幼儿19329人,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为19.46%(其中老城区入托率为 28.43%),其余为散居婴幼儿。
    我市0-3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管理重心不移的要求,决定了婴幼儿教育必须社区化。为此,我们致力于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职能和分工上注重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妇联的优势互补。这样,在市托幼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市一区(县级市)一街道(镇)层次分明的0-3岁早期教育管理网络。
    二、以项目研究为支点,致力于教育与卫生,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并通过媒体的追踪报道扩大影响,传播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方法。
    根据我市社区婴幼儿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市教委、市卫生局于1996年1月1日启动了“广州市百名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项目”,这是一个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卫生保健以及跟踪性研究的综合性项目。我们试图通过一定规模的试验,探索早期教育与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以及家庭教育与机构教育的优势互补,建立教育、卫生保健人员携手,家长直接参与,企业鼎力资助,新闻单位跟踪报道的分工合作机制。1999年,该课题荣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教育系统“九五”科研课题一等奖。
    以政府行为推广优秀的科研成果,并在创造性地移植和应用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我市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经验。通过媒体的追踪报道,“0-3岁项目”在市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进一步巩固和推广O-3岁百名婴幼儿潜能开发项目的成果,市教委、卫生局、妇联共同推出了《广州市0一3岁婴幼儿社区保教服务方案》,从宏观上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对0-3岁婴幼儿教养。
    我们还参加了2001 年启动的由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持的“儿童早期养育和发展”(ECCD)合作项目,在观念更新、师资培养和早期教育社区化等方面获得了成效。
    三、以示范托儿所建设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托儿所机构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为社区O-3岁婴幼儿保教服务提供示范。
    1997年,我们颁布了《广州市托儿所规范(试行)》,要求各区、县确立一所示范托儿所,率先全面实施《规范》,从而发挥其在本区域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着手修订《广州市幼儿园托儿所审批注册办法》,对托儿所的办园宗旨、物质环境、班额、保教人员配备、卫生保健、经费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为规范化的托儿所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在策略上,则以示范托儿所的建设为突破口。1998年秋季试行《广州市托儿所教养方案》,实行宽松教养模式,并定期进行集中培训、教育视导、专题研讨,切实提高保教人员的素质。通过以点带面,推进托儿所机构婴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婴幼儿教育的整体效应。
    四、以社区为依托,以政策为导向,强化家长育儿态度和家庭环境的作用,构建社区婴幼儿保教新格局。
    我市O-3岁婴幼儿近8O%散居在家庭里,这就决定了婴幼儿教育必须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完善的社区婴幼儿服务网络,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关心婴幼儿教育。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托儿所,为规范化办学和示范性教养提供参照标准。
    同时,市卫生局制定了《广州市社区妇婴卫生服务“婴幼儿家庭健康指导计划”实施方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形成社区一家庭一卫生机构网络。在社区中开展了以0岁婴儿为主的O-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卫生保健、早期干预、健康教育等项目。
    随着社区早期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从老城区逐步向新城区扩展的社区一级的家长教育初步形成了工作模式。(l)建立了领导机构:婴幼儿社区保教服务领导小组。(2)形成了一个网络:由街道、居委会、社区、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组成家教工作网络。(3)组织了两支队伍:儿童教育指导、儿童喂养与保健指导。(4)建立了三个阵地:宣传、教育、活动。(5)上好四个课:儿童发展指导纲要、儿童心理、科学育儿、家庭教育。(6)开展了五项活动:儿童游园、亲子、文艺演出、育儿交流、表彰先进。(7)完善了六项制度:家访登记、个案管理、家长学习、定期体检、跟踪教育、考核表彰。( 8)涉及七项服务内容:护理、营养、疾病预防、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
    这些工作有效地促使托儿所机构及散居婴幼儿的家长学校向对象系列化、内容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方向发展,为我市婴幼儿教育提供了新鲜经验。
    五、寻求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路子,使民办婴幼儿早期教育逐步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支力量。
    我市婴幼儿教育市场处于一种异常活跃的状态。在政府已经形成的教育网络外,还存在着民办社区婴幼儿教育服务队伍。我市的幼儿教育已经实实在在地走入市场,婴幼儿教育市场的活跃在营造健康的早期教育社会氛围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社区为背景发展早期教育,仅仅局限在正规机构教育、仅仅依靠公办教育的示范是不够的。政府应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一方面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规范化的、层次分明的社会教育系统;另一方面,教育市场以其固有的活力刺激并影响着婴幼儿教育社区化的格局。随着国有民办、民办民营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实体和教育中心的陆续出现,早期教育将走向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元态势。
    综上所述,我们对O―3岁早期教育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速科研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全面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同时,我们认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历史的、现实的、内部的、外部的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观念是一种导向性因素。教育观念不同,教育行为也就不同。因此,要做好0-3岁早期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十分紧密。早期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托儿所机构的正规教育,而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走以社区为依托,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是教育体制。体制是一种保障性因素,在深化早期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日益成为关键。所谓体制,包含体系和制度两部分。体制指的是组织机构,制度指的是保证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规范。我们在形成0―3岁早期教育特色模式的过程中,完善托幼行政管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注意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一体化等问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从而逐步形成政府重视,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关心、支持早期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教育经费。经费也是一种保障性因素,教育的低投入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社区教育要求教育经费充足、使用合理,它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既要有经费的扶助,又要有收费政策的倾斜。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吸纳社区资金,增加婴幼儿家长投入的比重。同时,要加强收费管理和监督,规范收费行为。
    四是人员素质。人员应包括机构教养人员和家长、咨询人员、保健人员、志愿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和社区其他成员。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组织和培训,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壮大。
    随着城市社区功能的明确,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刻性与特殊性,切实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尤其是突出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以大教育的观念来带动整个0-6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的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义。这些都意味着积极推进0―6岁教育社区化的问题乃至如何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问题,已经历史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关键词:早期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3:40 , Processed in 0.039954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