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自性之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8 14:00: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虽然已进入现代社会,但由于普通人观念适应的滞后性,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传统守旧的。这些家长都想当孩子的上帝,喜欢越俎代庖,替孩子规划未来。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想在孩子身上补偿一下,把孩子的未来变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须知,孩子的未来绝大多数并不是家长所理解的未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舐犊情深、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所以家长多为孩子操心也不是坏事。问题出在怎样为孩子操心。是不是按照现在社会的一般理解,只要孩子将来在人群中成龙成凤,就是好的目标和规划?不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流动,给人类的未来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什么是将来的成龙成凤,而且这种成龙成凤究竟还有没有意义,都是说不清的。如果对孩子的未来形成了固定的理解模式,没准还会限制孩子的多项选择和多种可能。
          在此,许多家长所犯的错误是把外在的条件,当成了内在的目的。他们认为,有钱才能幸福,于是就应该有钱;当官才能做人上人,于是就要当官。但是,有钱和当官就能够保证幸福吗?也不一定。有的认为,杰出就能够幸福,比如当科学家或教授,岂不知科学家和教授的生活压力有多大,担当了这样的社会角色,没有创造和贡献,还能在同行或圈子里混下去吗?那时候他所感受的就不是幸福,倒是由于其职业或角色的特殊性,而真正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不幸福。
          我曾对若干家长进行过调查。问: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耶稣或尼采那样杰出而不幸,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虽平庸但却快乐。所有的家长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事情的本质。那我们还折腾什么呢?既然孩子的幸福是家长追求的终极目标,那就看孩子在未来能不能比较轻松地生存,并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就好。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把外投的目光拉回到孩子自身就可以了。看看孩子是什么样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类型,有何偏好和追求,就是寻找和发现孩子的自性,由此判断他怎样理解幸福、怎样生存。然后,尽可能通过“合作”而非单向度干预性地支持他自由成长,达至那一状态。
          我们知道,社会本身虽然快速变化,但对所有人来说却大体是一样的。只是由于每个孩子的自性或个性不同,其在理解和适应社会方面,却又干差万别。为了在培养孩子自性方面少走弯路,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体风格,为其选择适合的榜样,有了榜样,也就有了目标。比如,有人想成为爱因斯坦,有人想成为拿破仑,有人想成为比尔•盖茨,有人想当总统等等,他就可能按照这个目标来规划自己,并努力参照去做。这个榜样实际是个体对未来的一种角色认定。当这个“角色”作为心理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某种出发点,而在行动中散发出某种“光辉”(意识)时,按照卡尔•荣格的理论,那就是个体的“原型”了。
          所谓自性之光,就是这个原型所发出的内在的光亮。有了这个原型之光,孩子就找到了自己,他的生命和自我成长就具有了高度的自我认同;家长同时也找到了接近孩子的方式,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或授人以渔等多种教育形式,就都接上“地气”,有了基础,孩童教育中的双轨现象——家长一个想法、孩子一个做法,也就消除了,都融入了这个原型放大或成长的有机过程里。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孩子要比以往那种外在化地急于替孩子筹划未来的做法重要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6 10:29 , Processed in 0.041347 second(s), 24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