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2:2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策略
    (一)在主题生成中,善于把事件加工成具体情境,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主题生成一般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由幼儿自发生成;二是由师生共同产生;三是由教师确定。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生成的主题,教师都要善于把生活中的事件加工成具体情境,呈现在幼儿面前,促使幼儿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让幼儿迅速进入探究状态。
    活动实例:进入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下得好大,虽只有一个晚上,但地上、树上、房上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第二天一早,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幼儿园,一见面就谈论着下雪的事情,话题不断。就此教师计划引导幼儿开始关于“雪”的探究活动。
    老师首先请小朋友在桶里装上雪,分别放到走廊外边的门口、走廊及班级窗台上等地方,让小朋友下午来做小实验。幼儿把一桶桶雪放到了指定位置。下午当小朋友午睡起床后,一位小朋友发现了问题,着急地说:“老师,窗台上小桶里的雪不见了,桶里就剩下一点水,雪哪去了?”这时小朋友都围了过来,看到桶里的雪不见了,马上去找其他地方的小桶……老师及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放在外边的雪还在,而在室内的雪却不见了?”“雪是怎么形成的?”“怎么融化的?”小朋友马上说出多种答案:“外边冷,室内热,雪在热的地方就化成水了。”“夏天下雨时,云层里小水珠越来越大时,云托不住了掉下来的就是雨,冬天云里托的就是雪。”“可能还是水。”“可能是水又变成雪。”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都去查找资料,明天我们交流,好吗?”……
    兴趣盎然的开始是探究性活动得以持续进行的重要条件,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不断创设情境,就能引导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在师生不断发现和探究中解决问题,使主题不断深入。
    (二)在探究过程中,将主题予以深化或分解,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小问题,鼓励幼儿探究在主题探究过程中,教育过程应定位在过程体验的“教与学”上,教师要设计动态的、有趣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要善于将探究活动进行深化或分解,构成若干更具操作性的小问题,针对问题采用支持、帮助、合作方式引导幼儿学习,让幼儿运用知识、经验、技能与方法,尝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尝试用多种语言描述探究过程与成果,深化体验、悟出方法,以持续探究。
    活动实例:堆雪人。
    老师:“小朋友要到外边堆雪人,堆雪人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要穿好衣服,戴好手套。”“要用工具。”“要准备雪人的五官。”……老师说:“那么现在我们分两组准备,一组准备工具,一组准备雪人的五官。”小朋友们马上动了起来,有的把玩沙的工具小勺、小铲、小桶等找来了,有的还到食堂要来了红辣椒等。一切准备就绪,小朋友们穿好衣服来到外边开始堆雪人。
    小朋友们来到雪地,高兴极了,他们用自己的小工具,用力地挖着雪,各自在为自己堆的雪人而努力。一段时间后,小朋友们发现了问题:“老师,我们的工具太小了,雪收得太慢了。”教师问:“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幼儿回答:“我们不应该只堆自己的雪人。”“大家共同堆一个雪人。”“去找大一点的工具。”
    老师:“小朋友们说我们的工具太小了,需要找大一点的工具,这大一点的工具是什么工具?怎样去找?”一位小朋友说:“我看到爸爸用大扫帚把雪扫成一堆,我们也可以借大扫帚。”一位小朋友说:“我看见马路上的人都用大木铲推,我们可以找大木铲。”另一位小朋友说:“还得有小朋友把雪团成大雪球。”……老师说:“小朋友说的办法真好,我们先借工具,然后分工合作。可是最主要的工具我们班都没有,需要去借,什么地方会有这些工具,在借工具时,我们该怎样说,别人才能把工具借给我们?”幼儿又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幼儿在堆雪人的过程中,不只是堆了个雪人,而是把堆雪人的过程变成了系列探究的活动;幼儿不是跟随老师堆雪人,而是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参与了从准备、找工具、借工具一直到堆雪人的整个过程,他们自己在想办法,在努力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二、鼓励幼儿持续探究的策略
    (一)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问题发幼儿进行深入探究活动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幼儿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们对所探究对象的关注程度越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进徽。
    活动实例:大班的几何图形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形式。当投影屏幕上出现一个圆柱形时,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大象的腿”“大树杆”“金箍棒”……幼儿说了很多答案,教师运用鼠标点击,出现幼儿想像的东西,孩子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猜测是对的。这时,教师说:“我们刚才猜测的是圆柱形,那么我们怎么验证?”接下来老师教小朋友测量方法,小朋友用工具测量后,初步感知了圆柱体的特征,并开始探究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
    同样的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是“这个东西是什么形状?”这种提问只会扼杀幼儿探究的兴趣,持续性探究就不存在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幼儿有思考和想像的空间,提出的问题能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教师设置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是假设性的问题。经常让幼儿做些假设、猜想、预测,一方面能培养幼儿会从多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探究事物的习惯。例如,大班语言童话故事活动“灰姑娘”中,教师在讲述完一遍故事后,请幼儿对某些情节做出假设、猜想、预测,使幼儿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故事中的事及人物。如“灰姑娘若在12点前不能离开皇宫会怎么样?”“你在做事时也能做到守时吗?”“为什么后妈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只让她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舞会?”“假如你是那个后妈,你是不是也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灰姑娘因为有了好朋友,才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去参加舞会,生活中你有朋友吗?假如你没有朋友会怎样?”幼儿通过假设、猜想、预测,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语言和社会性。
    (二)教师适时给予帮助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若反复探讨后仍得不出一个结果,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探究。幼儿的探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但教师介入探究时要恰到好处,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操作中的技术问题,还是探究中的方法问题,或者是知识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能让遇到不同困难的幼儿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得成功的探究经验。假如我们把探究变成教师教一步,幼儿跟着学一步,若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这必然造成只有操作而没有探究。“每当我们教孩子某种东西的时候,我们其实妨碍了他自己去发现它。”在幼儿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介人要合适,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给予幼儿的帮助还体现在提供适当的操作材料上。教师每次投人操作材料时,应该教会幼儿如何去用,让幼儿带着一定的任务去操作。有的材料需要配合着相应的纸张作业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例如,在小班计算区域角,幼儿把老师投放的小棒、各种图形及棋子拿出来,当成玩具在玩,有的幼儿摆房子,有的幼儿垒棋子,可就是没有用他所学的内容一一是幼儿不会操作这些材料,还是缺乏引导幼儿运用材料探究的指导?很值得教师去反思。同样,在另一个小班计算区域角,教师有层次地介入了纸张作业,在纸上写有数字1、2、3、4、5,旁边画有空格,幼儿要在空格上摆计算棒,一方面练习了数物一一对应,另一方面学习按数取物。教师通过不断更换、充实操作材料,能使幼儿操作的目的性增强,同时幼儿持续探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实验幼儿园)


              关键词:探究活动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0 18:43 , Processed in 0.039479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