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实践潜能开发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2:0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对作为奠基阶段的幼儿实践潜能开发的依据和有效方法做了有益探索,提出了体验感悟、环境暗示、尝试探究、模仿迁移、想像发散、扩展渗透等六大策略。
    [关键词]实践潜能;开发;策略
    实践是以自觉目的性为特征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蕴涵着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强弱将取决于国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低。针对我国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造的弊端,如何在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学前期开发幼儿的实践潜能,提高幼儿初步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幼儿实践潜能开发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受教育者。创新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由于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教育的起点始于儿童,因此,关注和开发幼儿的实践潜能应成为学前教育的重大课题。
    (二)理论依据
    1.儿童生理心理学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麦据其研究结果指出,一个婴儿在分娩后仅10分钟就出现追随不断改变方位的、运动着的声源的眼球运动,即有对新异刺激的定向和关注的探究反射。因此,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研究同时表明:婴幼儿期也是动作、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婴儿开始萌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八个月左右,开始运用简单技能来操作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对于个体的发展来说,在各种初步的动手探索活动中,幼儿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使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可能。
    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也曾指出:4-5岁的儿童除了模仿行为外,还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常常问这问那。这时候,如果成人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孩子就会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幼儿形成更多有意识的实践行为,并促进其实践活动由本能的、无意识的、被动的逐渐向习得的、有意的、主动的方向变化发展。因此,不断提高幼儿初步的实践能力,对于开发儿童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而且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2.熊彼得的创新理论。
    熊彼得最初提出的“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他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明,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可行的时候,工程师称之为“发明”(invention),而只有当它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切合实际的成本,稳定地加以重复生产时,这个构想才成为一项“创新”(innovation)。”可见,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而创新的设计、构想、知识体系,又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创新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更要立足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包括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任何能力都不是凭空就有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形成。同样,在个体漫长而复杂的实践能力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儿童时期实践潜能的培养和开发是十分必须和重要的。
    3.新的知识观。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一份,《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里,把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大形态,即:①Know--what(知道是什么);②Know--why(知道为什么);③Know--how(知道如何做);④Know--who(知道是谁)。我们称这四类知识分别为:①事实知识―事实和数据;②原理知识自然社会原理和规律等理论;③技能知识―工作的技能和经验;④人力知识―知道谁有知识,能做哪些事。前两类知识,通常属于易于编码和传播的认知类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后两类知识通常属于不易编码和度量的意会类知识,这类知识不能直接通过信息渠道获得,必须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依赖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和体验,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它的形成有助于人们获得信息,进而分析和改造世界。引导儿童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动手,大胆尝试的实践能力,是新知识观的要求。
    4.辩证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创造性学习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他们在实际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创新与实践密不可分:其一,只有通过实践,创新的思想才可能转化为现实;其二,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其三,实践为人们的创新提供必要的问题情景。创新教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
    (三)现实需要
    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吕福源多次强调: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更多的已有知识,而是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会运用知识去创新。这必然要求当今教育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从我国文化传统与目前教育实际情况来看都与此要求相距甚远。
    东方文化强调纵观全局、辨证思维、整体协调,推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般民众普遍认同:有本事的人无须动手;脑力劳动者高贵,体力劳动者卑微;读书、做官就是摆脱动手操劳,走向富贵的桥梁。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与日俱增,过多保护、过多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保姆式”教育方式更是愈演愈烈,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读书,其他都无须动手和操心。在教育机构中,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文静、听话、坐得住,这就使得学了数学不会实际测量、学了物理不会换灯泡的学生大量存在。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的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
    二、幼儿实践潜能开发的适宜策略
    (一)体验感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情感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行为和活动具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有研究表明:儿童的创造始终是充满明显的积极情绪的;网因此,保护和激发儿童实践、探究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应是儿童实践潜能开发的首要目标。体验感悟就成为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第一,承认和尊重每个儿童都有对身边事物动手探究、实践的愿望和本能,重新认识和评价儿童好动、坐不住、不听话等现象,将激发和培养儿童浓厚的探究、实践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保护和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采用各种方式,让儿童体验到实践、发现的愉快,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儿童能始终保持情绪的高涨和愉悦,最终形成有利于探究、创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注重萌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如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善于与人合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幽默感等。
    (二)环境暗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自由与安全的环境是开发儿童创造潜能的重要前提。洛扎洛夫在暗示教学原理中也提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法。因此,我们认为,儿童实践潜能开发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而不是“教”,唤醒是在启发儿童主体意识的萌发,激发是在外力作用下主体力量的展现,强调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儿童的实践潜能自然流露。
    适宜环境的标准是:第一,宽容、民主、自由的精神氛围。除安全要求外,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要求、限制,鼓励儿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大胆表达和展示;第二,丰富、多样、适合年龄特征的物质环境。这是开发实践潜能的保证。如通过提供多样的普通材料与废旧物品,能刺激儿童利用普通物品进行“发明”,尝试用废旧物品解决创造性游戏和艺术中的问题等;第三,丰富、开放、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山、水、日、月,去了解大社会中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仅可以使孩子有更多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机会,而且可以为他们今后的想像和创新提供丰厚的表象材料。
    (三)尝试探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建构的结果,即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发生的一种内化作用。对学前儿童创造性研究的结果同时表明:创造过程作为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特殊质变形式是在儿童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进行的。”
    引导儿童有效尝试探究的要求是:第一,探究要有挑战性。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提供新颖、集中、有思维价值的探究主题或问题;第二,探究应体现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儿童,创设多种探究尝试情景,如实验操作、摆弄物品、安排和组合物体、唱歌、跳舞、绘画、讲故事、做游戏等,促进每个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第三,重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要允许孩子各种方向、各种水平的探究,甚至是错误探究,以培养问题意识、独立探索的愿望;第四,重视合作探究,延迟评价。合作不仅限于幼儿间的合作,教师也应努力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以“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共同面对探索中的酸甜苦辣,通过进一步询问、搁置或将“皮球”抛给全体儿童等方法,给予儿童大胆猜测的机会,促进其探究能力的发展。
    (四)模仿迁移
    幼儿的行为以模仿为主,他们通过模仿来习得各种行为。同时,幼儿的模仿也可能包含创造的成分。有研究表明:儿童总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领会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总是通过自己独特的个人经验来过滤它们的。闷而迁移指在训练中得到发展的心理品质、能力、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新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实践能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积极迁移密切相关。因此,承认和重视幼儿的模仿学习,注重迁移训练,是开发儿童实践潜能的有效策略。运用中教师要注意:第一,注重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范例、榜样讲解分析,为幼儿提供模仿、改造的原型;第二,提供多种原型甚至是不完美的原型,供幼儿选择,通过及时整理、小结,引导幼儿对原型进行肯定或否定分析,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第三,在模仿原型的同时,注意提供相同或不同的情景,鼓励幼儿对原型进行加工改造;第四,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原型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不断提高实践行为的有意性和主动性。
    (五)想像发散
    想像作为构成创造思维的关键要素,是解决问题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康德说:“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在想像的参与下,思维才能无限地发散开去,取得创造和发明。幼儿虽然知识贫乏,经验不足,但想像力却十分丰富,从而使得思维更大胆、更容易发散。教师运用想像发散策略应注意:第一,真诚地欣赏并保护幼儿的“异想天开”和“突发奇想”,更多的关注和肯定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儿童;第二,创设多种游戏情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协调多种关系,解决矛盾和纠纷,促进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第三,开发和利用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的专门活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六)扩展渗透
    幼儿实践潜能开发涉及到儿童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是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仅靠幼儿园教师或几个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扩展渗透策略强调:第一,将幼儿实践潜能开发渗透在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中得到体现;第二,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有效互动,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实践潜能发展的良好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以获得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密切联系社区和社会,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树立主人翁意识,动脑筋、想办法,做自己力所能力的事情。如为幼儿园和社区设计、制作安全标记,为花草树木制作介绍牌,清洁美化社区,做环保宣传小卫士等。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关键词:教学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5 07:19 , Processed in 0.040147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