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幼儿不当行为的产生及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3: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间的交往常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用物体打同伴、用身体的某部位“攻击”同伴;说让同伴感到害怕或损害同伴自信心的话语;故意摔玩具、撕书;抢夺、破坏他人东西等等。在对幼儿这些行为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幼儿的这些行为并不是以给同伴造成伤害为目的,也不是幼儿过于自私、利己、任性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我将之统称为幼儿的不当行为,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四种类型的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分析。
    一、善意的不当行为
    幼儿对他人的言行有初步的道德判断与评价,大致能区分他人言行的“好”与“坏”,当他们看到他人的“坏”行为时,往往急于纠正或制止进而产生不当行为,令同伴对其善意产生误解。
    案例一:区域活动时间,森森捂着头,哭着找老师:“明明用玩具打我头,还骂我是笨蛋。”明明委屈地跑来说:“刚才我看到森森抢豆豆的玩具了。”森森说:“我想玩豆豆的玩具,豆豆不给我。”事件原因:由于森森向豆豆借玩具,豆豆不给,森森就抢豆豆的玩具,森森的行为被明明看到了,明明认为森森这种抢玩具的行为不对,就采用用玩具打森森的办法来制止。
    解决策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将两位孩子分开教育指导。(1)对于明明,首先肯定他能发现他人的不当行为,表扬他能够想到帮助别人改正不当行为;其次要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也是不对的,教给他处理类似情况的方法,并引导他向森森道歉。(2)对于抢玩具的森森,应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借别人的玩具玩时要争得对方的同意;同时也应让他明白,明明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了纠正他抢玩具的不当行为,并鼓励他向被抢玩具的豆豆道歉。(3)引导两名幼儿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一起高高兴兴的去玩玩具。
    二、维护自己利益时的不当行为
    当幼儿的身体受到同伴的碰撞或自己的东西被同伴占有时,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被侵犯感,为了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有时会做出不当行为,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的表现。
    案例二:孩子们都拿着杯子喝水,突然,润润打了笑笑一拳,笑笑哭了。
    事件原因:笑笑刚才喝水时,不小心把润润的新衣服弄湿了,润润很生气,就打了笑笑。
    解决策略:(1)对润润,很明确地指出,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当小朋友的行为令自己感到不愉快时,可以向这个小朋友说出来,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忙解决,打小朋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对笑笑,先安慰她别哭,告诉她衣服弄湿了是很不舒服的,请她以后小心,不要再把水弄到别人身上。(3)引导着两个小朋友都为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向对方道歉。
    三、模仿他人的不当行为
    幼儿的行为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模仿学习而得来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的人的行为、幼儿自己所喜爱的一些卡通人物形象的行为或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种不当行为的产生与幼儿社会意识心理的养成相关,相关行为是幼儿社会意识的心理暗示。
    案例三:活动中,田田哭着指着小强说:“老师,他用枪打我,还用脚踢我。”小强说:“是小华先打她,我才打她。”田田说:“我在玩玩具呢,没有招惹他们,他们就打我了。”
    事件原因:小华不说话,点点头承认自己先打田田的。问他为什么要打田田,他也说不清楚;小强打田田是跟小华学的。解决策略:(1)对小强、小华,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会给田田带来不快乐,甚至会伤害到田田,让他俩向田田道歉;㈦对小强,让他明白,同伴好的行为可以学习模仿,不好的行为不能学,行动前想一想,分清对与错,再去做;㈤对小华,寻找他这种无缘无故打人行为的根源。在与小华家长的谈话中我得知,小华从2岁就开始看动画片《西游记》、科幻片《奥特曼》,受这些人物的影响较深,总爱把自己当作孙悟空、奥特曼,与同伴玩时,就打同伴、说同伴是坏蛋、怪兽等。因此可在游戏中,让孩子扮孙悟空,其他孩子是孙悟空的朋友,一起去打妖精(让小华知道小朋友是好人,应该团结,不能打他们)。孩子们很高兴地假装打着自己面前存在的妖精,心里很高兴,渐渐地让小华改掉这一不当行为。
    四、希望受到他人关注的不当行为
    幼儿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幼儿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帮助他人、关心同伴、关心老师等)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破坏东西、与同伴交往时说脏话、在教育活动中捣乱等)来吸引同伴或老师的关注。当老师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的态度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这是幼儿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案例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每当老师转身弹琴时,熊熊就会扯同伴的衣服,或者发出怪声,老师提醒他,他根本就不听,单独给他讲道理或批评他时,他会笑着看着老师,根本没有改过的态度,当老师鼓励他时,他当时会做得很好,不过,一会儿,就又忘了。
    事件原因:希望老师表扬他、关注他。
    解决策略:(1)教师自我反思,是不是每次在他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才会关注他。以后要加强对这类孩子的关注与理解。(2)有意识地帮助熊熊在同伴中建立威信,鼓励同伴信任他,并与他友好交往,让他感到自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受老师的肯定。(3)强化熊熊好的行为,让他受表扬后,停止不当行为。


              关键词:不当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0-5 07:19 , Processed in 0.038076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