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常见某些幼儿园教师在临近上课时,为了教育活动中的某个知识点匆匆翻阅资料,而后在活动开展中照本宣科,孩子们也就跟着囫囵吞枣。诚然,这亦是一种务实、求真、负责的态度,值得夸赞-较之于那些不懂也不追究、更不许孩子“瞎胡闹”着追问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然而,换角度视之,我们的幼儿园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捉襟见肘的窘迫却悄然显现:预设的教育活动尚有多少个不解之处,生成的教育活动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然而,这却也并非尽是幼儿教师自身原因所致。可以说,现今活跃在幼教一线的教师大多均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她们边工作边进修虽也取得大专甚至本科学历,然而由于较早地接受职业化教育,使她们的知识结构虽显专业化,但更趋于单一性。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大社会环境背景之下,审视我们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我们不难发现: 1、历史和时事政治知识的空乏
乍看之下,似乎此类知识可有可无,且周围工作、生活的环境也的确缺少这样一个关注和交流的氛围。实际上,教育实践证明:一定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关系到所培养的教育对象的基本民族观、爱国情感、道德行为的萌发与奠定、形成--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积极关注时事政治的教师,其知识和态度将影响到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并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出有民族自尊心,有祖国自豪感,有强烈自信心的中国儿童(注意:我们培养的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过分重视认知发展、培养艺术特长,已经导致了许多与历史、政治、时事相关的诸如“节日教育”之类的主题教育活动的流于形式和疲于开展(形式上尽管花样翻新,内容和目标上却体现不出更新、渐进,挖掘不出潜在的教育价值,结果当之如是了)。这也足够引起我们的认真的反思了。 2、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
孩子的每一天都在“自然”中度过。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无限生机、能够引发孩子无数遐想和探索行为的奇妙的世界动物、植物、人类、森林、海洋、山川等等相互依存但又各自独立。可我们的孩子却过早地对这一切止住了好奇--熟视无睹,一派漠然。
引导孩子在环境中与自然对话、进行充分活动必定要求教师以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作底蕴:有丰富的积累,才有足以充分展开的教育活动中的激情发挥--兴许只是寥寥数语却已在幼儿心中投下“惊喜”“神往”的影子。谁又能预料,这种“神往”“惊喜”会不会成为日后萌发进一步探索、生成兴趣点的发源地? 3、现代科技知识的缺乏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只有笔记本大小、载人航天飞船上天了、汽车能水陆两用,还有远洋巨轮、克隆羊等等,常给孩子带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憧憬和稀奇。也许,我们认为彼很遥远,与己无关,也就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无意中错过了孩子科学兴趣的萌发、科学态度培养的绝佳期。要知道,基于一般了解之上的模型小制作、科学小实验会带给孩子多少创造、探索的乐趣!而与此相关的一些实地参观访谈、专题录象播放、主题区域布置等,又会让孩子在切实的搜集、整理、观察等的活动中,积累许多科学经验、掌握属于自己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概念,最终还锻炼了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也许肤浅,或者片面,甚至还有些偏激。但相信,同行朋友们看了之后多多少少会有所启发。
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后,也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简便易行、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
3.1、阅读和反思。阅读使知识得到丰富,而反思则使知识得到提升。阅读可以是网上浏览,亦可以是翻阅杂志书刊,有条件的还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卷宗、档案,作为阅读的对象。反思则可以是读后小感——应用于教育实践——实践中对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连接的再思考——再学习…….如此,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当然,亦可以是其间某一环节的自然出现或运作。
3.2、观察。“大自然大社会皆是活教材”——我们用以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理念同样可以适用在帮助自己的成长之中。《幼儿教育》(03年10月版)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像海绵吸水一样充实自己》的文章,介绍一教师将日常所观察的一个生活技能成功运用到幼儿随机的教育引导之中的案例。可以说,只要有心,只要用心,环境中、生活中,潜藏的于幼儿教育、于自身成长有利的知识、技能、习惯、情感,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3.3、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没有深刻的体验是不可能道尽其间所有的技巧、奥妙、诀窍的(相信老师们在指导手工制作、科学实验演示中定有同感)。有操作,才有体验;有体验,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了进步的动力、发展的可能,才会对指导教育幼儿的实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更简明的指导,更有了趋向成功、对教育活动有了然在胸的把握的自信。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的操作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学习的方法之中,操作必不可少。除了众所周知一些教育所需的一些手工制作、科学实验操作,教师们有时还可尝试各种“工匠”式的活儿--编织、堆砌、拼搭等等,既填补了业余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又积累了宝贵的知识经验,为日后可能的教育活动开展拓宽了自己的“内存”。
“有纳才有吐”。
时时想到学习,处处乐于学习,事事贯穿学习——让学习的态度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职业态度,让学习的意识伴随我们度过教育工作的每一天。
无论是为着教育的生活或是为着生活的教育,无论是为着孩子的发展还是自己的成长,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加快脚步,充实自己:学习,再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