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23:3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早期教养与早期教养指导的区别
    在国际上,早期教育的年龄范围是O~8岁,被称为童年早期(early childhood)。事实上,在这一连续发展的阶段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发展的特殊阶段,O~3岁(婴幼儿)阶段、3~6岁(幼儿)阶段、6~8岁(小学低年级儿童)阶段。长期以来,在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对3岁以后儿童所开展的机构内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而对O~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关注,是近年来的世界早教趋势,我们称之为早期教养,体现了生命初始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婴幼儿保教工作特征。目前在一些非全日制机构内实施的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与以全日制托幼机构为主的早期教养有着显著的区别。
    早期教养是一种直接针对O~3岁婴幼儿所开展的教与养的活动,实施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而早期教养指导不同,这是由接受过专业培训,同时又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面向教养者(家长)开展的如何进行早期教养的指导活动,为教养者传播育儿知识,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一些实践指导。
    亲子园作为早期教养指导机构,教师在此不仅直接与参与活动的婴幼儿互动,还要在活动的同时现场给家长以指导。即在教养现场以亲子或师幼活动为媒介进行教养技巧的指导,这是目前较为广泛开展的一种亲子园指导形式。它是由教师设计游戏活动或创设游戏环境引发亲子互动行为,随时与家长之间开展互动,与此同时家长也就自己与孩子互动中的疑惑和问题及时与教师展开互动,从教师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师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向家长进行示范。同时,在亲子园开展的活动,应当是具有可以向家庭延伸或在家庭重复开展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场指导已不能满足部分家长的需要,因此,针对早期教养中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的问题,直接开展面向家长的场外指导形式,如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教养咨询活动、组织家长沙龙等也逐渐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电脑网络的普及,通过多种媒体向家长进行不见面的幼儿教养指导,也日益为家长和教师所接受。
    二、早期教养指导人员的专业要求
    早期教养对教养实施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要求,而设立早期教养指导机构的目的是使家长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逐渐掌握一些教养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因而,对从事早期教养指导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解读婴幼儿行为的能力
    指导教师为家长传播育儿知识,其要求本身具有较完备的婴幼儿养育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对婴幼儿的一些行为现象为家长做出解读,让家长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真正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特征、生理、心理的年龄特点,为家长在家庭中养育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
    婴幼儿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蕴藏着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比如,2~3岁的婴幼儿心智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正在向一个新阶段的成长迈进。在这一阶段,许多孩子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多数家长由于没有接触过相关专业知识,在面对这种现象时都很担忧。而我们指导教师就要求对婴幼儿的行为,为家长作出正确的解读。让家长了解新生儿刚出生时会用哭来要求所需要的一切,1岁以后才真正开始有发自内心的说话,到了快3岁时,他们的外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这时候,他们的语言能力将要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形成内部语言,也就是像成人那样,将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心里完成,而不用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只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并不是要向他人表达。
    总之,教师必须对O~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特点有清楚的了解,包括心理、生理两方面,而这一阶段婴幼儿各方面的快速发育,也要求教师对此阶段孩子的月龄特征更为熟悉。
    2、互动交流的技巧
    指导教师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直接与家长交流,为家长传授教养知识,而且要在与婴幼儿的互动游戏活动中,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互动,为家长传授一些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知识。
    对于好的指导教师而言,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是基础,而与家长、幼儿的交流技巧则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效果。由于绝大多数家长没有专业基础,教师在表述内容时要注意尽可能多地与实践相结合,对一些常见问题先进行具体操作,然后再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分析指导。示范过程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最为直观也最为有效的指导方式,但对教师的要求会比较高,教师必须掌握与婴幼儿互动交流的技巧,能够耐心聆听孩子说话,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而不是用“不对”来打断孩子;教师在与孩子说话时,采取蹲下等姿势,与孩子的高度相仿;在幼儿离开父母时稳定其情绪;在游戏活动中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其兴趣,吸引其注意;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对于家长却是值得注意的要点。
    教师指导家长如何教养婴幼儿,一方面是通过与家长直接交流,或指导家长与孩子活动,给家长传授相关育儿知识;另一方面是将自己与婴幼儿互动交流的过程作为示范,来进一步指导家长的行为。不论哪种方式,教师与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技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效果。
    3、对早期教养要点的理解
    过去,人们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直以为新生婴儿是无能的,普遍认为教育对这一年龄的孩子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一观点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被否定了,早期婴幼儿教养因为家长们的热切需求,促成了眼下早教市场的跟风热潮。来自国外的早教模式、方案、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国内,我们要挑选出真正适合我们的,有所侧重地介绍给家长,传授给家长。早期教养不仅是对孩子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对家长育儿观念的引导。
    社会激烈的竞争使有些家长认为,早期教养就是提早对孩子进行教育,为了让孩子不输给甚至超过同龄幼儿,家长会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教师教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内容”,而忽视了早期教养的要点――养育为主,教养相结合。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不能一味顺从家长,对待家长某些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时纠正,要为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的观念。早期教养看似简单,只是教孩子一些操作性动作,但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点,如果教师不明了,操作时就容易出现偏差,很容易走到“拔苗助长”的极端,强行给婴幼儿的过量刺激和灌输会对其造成伤害。
    为了使家长真正了解有关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知识,要求从事指导工作的教师在参与活动中除了带给家长的一些相关的教养知识,更要使家长真正树立起一个科学的育儿观,以指导其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婴幼儿的种种行为、生理、心理现象。
    三、避免早期教养指导中的误区
    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多年的相关经验,以及参照一系列的常模来判断一个孩子发展的水平。但是婴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幼儿,在同一个阶段上的发展水平都不会是相同的,所以教师,对常模的参照重点应该放在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顺序上,而不能将常模中某一时间节点上的水平来作为对孩子现有水平的评价。
    对幼儿不论是教育还是养育,都应注重运用科学的方式,而非科学主义式的一统化教育。之所以强调从事早教工作的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素质,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为了避免使教养活动陷入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误区中。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及其自身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不应简单地将一切理论观点逐一运用在婴幼儿身上。为了促进婴幼儿各方面更好地发展,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指导家长如何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即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际氛围,让婴幼儿在一个安全、舒适、充满丰富刺激的活动环境中,自由、自然、自主地探索周围世界,从而逐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O~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及其早教指导,根本目的就是使孩子在正确的教养过程中健康成长,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据录音整理)
         编辑:cicy  
              关键词:早期教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0 05:34 , Processed in 0.043263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