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主≠放任 技能≠枯燥――由圈涂教学活动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07: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主≠放任  技能≠枯燥――由圈涂教学活动引发的思考
    学习圈涂是小班幼儿掌握绘画技能的基础。教师一般是先示范由内到外的圈涂,然后由幼儿模仿作画。  一直以来,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学活动总是这样进行着。大家也都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对于圈涂,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示范由内到外的圈涂?用多种方法不行吗?我大胆地进行了跨越两年时间的三次不同的尝试。
    一、案例实录:圈涂活动
    ※案例一
    今天我在班里组织了美术活动“学习圈涂”,为了让幼儿能快乐地投入学习,我设计了“我帮妈妈绕毛线”的情境,并示范了由内到外的圈涂。可是,当幼儿作画时,我观察到他们并不是按我的方法在画,而是非常随意地画着  他们有的由内到外图画,有的从外到内圈画。我没有阻止孩子们多样的画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画着……
    活动结束后,我想:我该不该干预幼儿这样随意的作画方式呢?由外至内的画法可以吗?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学习圈涂这样的技能是否也能够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这些疑问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2006年9月28日)
    ※案例二
    为了今年能更顺利地带好小班,我翻看着去年的教学日记,当翻到去年9月的日记时,又勾起了我心中关于圈涂的疑问……
    于是,我又在班里组织了“学习圈涂”的活动在“我帮妈妈绕毛线”的情境中,为了发挥幼儿在作画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示范了从内到外圈涂和从外到内圈涂两种画法。活动结束后,我拿着幼儿的作品反复地看着,许多画图涂得很稀疏,也很随意,我的疑问更多了:我尊重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但该学的技能却没有掌握,怎么办?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再尝试一次。
    (2007年9月26日)
    ※案例三
    今天,我终于又一次实践想了很久的“学习圈涂”活动。为了让幼儿能够感受从内向外绕的感觉,我提供了毛线实物,请幼儿玩“我帮妈妈绕毛线”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地绕着,沉浸在帮助妈妈绕毛线的快乐中。然后在“我帮妈妈绕毛线”的情境中,我进行了从内到外的圈涂示范。幼儿开始画毛线球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由内向外圈涂,当我观察到可可小朋友画的毛线团不够满时,就以妈妈的口吻对他说“这个毛线团还没有绕满呢,快帮帮妈妈吧!”可可听了这样的话,很乐意地将空心的毛线团涂得满满的。天天小朋友画的毛线团小极了,我又以妈妈的口吻对他说“天天,再帮妈妈把毛线绕得大一点吧”  天天快乐地说“那我就再帮帮妈妈吧”……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快乐地融入“我帮妈妈绕毛线”的情境中。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通过三次尝试,心中关于圈涂的疑问终于解开了……
    (2007年10月8日)
    二、对三次活动的对比分析
    (一)从教师的策略分析幼儿的自主学习
    第一次活动,我把学习绘画技能看得很重要,所以当我示范后,幼儿没有按照我的画法作画,我就着急了。但考虑到要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我没有阻止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也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策略进行引导。
    第二次活动,我示范了从内到外圈涂和从外到内圈涂两种画法,想要帮助幼儿发挥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表面上看,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绘画方法,让他们选择和创造,维护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但事实上,我也仅仅是多提供了一种让幼儿模仿的方法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尊重幼儿的自主意愿。
    第三次活动,我创设了真实的绕毛线情境,幼儿真实学习绕毛线团,感受毛线团是从中心向外慢慢绕。在此基础上我又提供了正确的示范,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毛线团会越绕越大,自然地由内而外地圈画。同时,我使用情境化的语言进行指导,既做到了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又能让他们能非常乐意地接受我的建议,同时也符合幼儿学习绘画技能的需要。
    (二)从幼儿的作品分析教师策略的有效性
    第一次活动,幼儿是机械地作画,作品圈涂得不够满,圈画比较随意。在活动中,我运用情境吸引幼儿兴趣,确实达到了短期的目的,但对整个活动来说只是短暂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没有发挥其更多的指导作用。其实,用讲故事、念儿歌等手段也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活动中,我只是面对全体幼儿的整体示范,缺少个别指导,所以大部分幼儿未能掌握圈涂这一绘画技能。
    第二次活动,我示范了两种圈涂方法,幼儿看似都很快乐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作画,但作品圈涂得依旧不够满,圈画比较随意。其实,我在这里示范两种画法并不合适,一是圈涂有其从内向外画的科学性;二是自主学习并不仅仅只是表面地有材料供幼儿选择。
    第三次活动,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带着快乐的情绪在作画,感觉自己是在帮助妈妈绕毛线,作品涂色比较饱满。我运用了游戏性的情境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自主地进行圈涂,情境性的语言指导更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自然而然中实现了教学目标,既满足了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自主性,又掌握了圈涂的技能。
    三、从圈涂活动引发的思考:绘画教学活动中的策略运用
    (一)教学活动,分析先行
    1.运用策略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任何活动都有其自身的特征,所以要运用不同策略来帮助幼儿学、教师教。各年龄的特点不同,所用的策略也会不同。比如,小班幼儿比较容易融入情境,没有情境性的加入,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很机械。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运用更多地策略帮助幼儿学习,如比较法、观察法、图示法等。
    2.开展教学要尊重活动本身特质。
    教师只有理解教学内容的实质和特质,才能正确地决定如何学、如何教。以圈涂教学活动为例,圈涂是技能含量比较高的教学活动,它是幼儿绘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个技能,才能帮助幼儿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因此开展教学活动要尊重活动本身的特质。
    (二)活用策略,支持自主
    1.运用游戏的方法把目标隐含在情境中,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绘画技能,发挥创造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画篱笆”活动中,让幼儿玩“小兔造篱笆保护自己不受大灰狼的威胁”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如何画篱笆,既能将“画得直、画得密”的要求隐含在内,又能激发幼儿想出多种“建造”篱笆的方法。
    2.展示绘画作品,在相互评价作品过程中自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展示评价幼儿的作品,鼓励其互相学习,学会欣赏他人,吸取他人优点,用于自己的创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了他人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创造性,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如在创编连环画《月亮像什么》中,教师没有示范如何创编,而是请有经验的幼儿来展示自己以往的作品,并请他讲述自己是怎么创编的。其他幼儿在听了他的作画经验后,再进行创编活动,创编的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学习活动中减少了教师的示范,更多地增加了幼儿自己探索、互相学习、加工创造的机会。
    3.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和尝试。
    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多种材料,引起幼儿操作和尝试的兴趣,他们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国画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纸,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尝试。各种各样的纸本身就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欲望,他们既想试试宣纸,又想试试蜡光纸……教师通过提供多种纸来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在反复尝试中,幼儿了解不同纸、不同水量与晕染关系,初步获得了用毛笔绘画时应用多少墨的经验。
    4.借助区域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绘画。
    在区域活动中的环境也蕴藏着很多教育元素。如,区域中其他幼儿的作品展示、绘画步骤示意图、名画欣赏等,这些环境元素都能够激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自主地学习。
    编辑:cicy  
      
      
      
      
            关键词:自主≠放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2-1 19:46 , Processed in 0.040908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