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发现区材料的有效投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20: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料是科学教育中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幼儿探究,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科学发现区中的材料对幼儿的探究和发现尤为重要。因此,投放有效的活动材料是科学发现区的重要环节。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还有不少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区活动呈现出表面化、表层次的低效状态,材料的提供过于随意,缺乏深刻的思考和严谨的逻辑,缺失了对幼儿发展的一些核心价值的追求,忽视了对区域核心内容的关注,对幼儿园开展高质量的科学发现区活动极为不利。那么,如何保证幼儿园科学发现区材料的有效投放呢?关注幼儿关键经验,投放有价值的材料了解和把握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并物化在材料中,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然而教师选择的“有结构的材料”常常因材料本身有问题,而导致引发幼儿过多无关现象、误导幼儿等问题的产生。因此,保证材料的有效性,教师应首先做到关注幼儿关键经验,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有价值的材料”是提高科学发现区活动质量的关键。教师选择材料时,首先应关注本次活动想要丰富幼儿哪些方面的关键经验,将材料与幼儿关键经验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成目标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材料中蕴含着哪些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幼儿丰富哪些关键经验,有没有其他更适宜、更简便的材料,所提供材料是否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目标。例如:在设置小班科学发现区活动“会变的颜色”时,教师抓住一个“变”字,试图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幼儿玩几种有趣的配色游戏,让幼儿感受颜色的奇妙、好玩,并由此了解红加黄会变成橙色,黄加蓝会变成绿色。在材料投放上,教师围绕幼儿关键经验先后作了三次调整:第一次,投放了幼儿易于操作的油画棒,用涂色的方式感受变色。但在实际活动中发现,由于幼儿涂色的力度和均匀度不强,油画棒的颜色杂乱,颜色不能产生明显的变化,幼儿兴趣都在涂色行为上,而忽略了对变色的观察。由此可见,油画棒并不能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变色的快乐,更不能让幼儿发现颜色变化的简单规律,因此,油画棒不能作为本次活动的有价值材料而继续延用。第二次,教师将材料换成变色现象明显的红、黄、蓝广告色,请幼儿用板刷在大的绘图纸上给不同的图案刷色。这种变色效果明显的材料使幼儿亲身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体验到了玩变色游戏的快乐,但由于涂在绘图纸上的颜色是相互覆盖的,还是有部分幼儿没有发现其中的变色规律。第三次,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教师在原有材料基础上,围绕幼儿关键经验,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依次增加了色卡、颜色水、彩泥等多种易于操作、效果明显的材料,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自己的经验目标迈进。关注幼儿兴趣与需要,投放适宜的材料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在科学发现区,教师选择材料时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而是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判断出幼儿的兴趣点所蕴含和能够实现的关键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材料,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材料的投放要切合幼儿的兴趣点,并不是指向活动的开始阶段,而是要保证材料能在不同阶段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不断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是否减弱或转移,关注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实际需要,把握好材料的投放时机,适时调整材料的投放,保证材料的适宜性。例如:在设置大班科学发现区活动“有趣的洞洞”时,教师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彩笔、纸,以图表这种平面形式表达人体隧道,然后根据幼儿需要逐渐增加纸盒、吸管、笔、剪刀等材料,当有幼儿尝试用吸管表现部分器官时,部分幼儿感觉到立体的比平面的更好看,于是提出头部也要立体化,教师又及时提供了橡皮泥、输液管等立体材料。这时,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作品也越来越立体,可是当他们看到玩“爱吃的洞”活动的小朋友,往自制的垃圾筒里投放垃圾时,新的兴趣点产生了:我们的人体隧道不能喂东西怎么办?于是有幼儿开始剪纸盒(鞋盒),厚厚的纸板剪起来太费劲了,于是教师又提供了比较薄的酸奶盒、饼干盒、牛奶盒等。当幼儿经过努力最终做出立体化的人体隧道,往里面投放自制的食品,并通过捏捏动动看到食品从进到出的过程时,他们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关注幼儿生活,投放丰富的材料《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教师应提供给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感知过或触摸过的材料,由此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1. 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物品中选择幼儿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物品虽然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科学发现区材料的选择如果从幼儿周围的环境入手,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物品,更易引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内涵。当我们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材料入手时,同时也给幼儿一种启示: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熟悉的周围环境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从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收集易得、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收入“百宝箱”。例如:在“响罐娃娃”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塑料瓶和可以放在瓶中的东西:小石头、花生米、黄豆、回形针等材料,引导幼儿分辨声音的不同。当幼儿的探索兴趣逐渐提高,已不满足于现有材料时,教师又引导幼儿在生活周围寻找、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并投放到“百宝箱”中。幼儿在活动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容器:药瓶、易拉罐、茶叶罐、纸盒等。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又有了新发现:将相同的物品放入不同的瓶罐中、将不同的物品放入相同的瓶罐中、将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入瓶罐中,响罐娃娃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2. 在幼儿生活经验范围内选择科学发现区材料的选用,既要考虑到其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还要注意在幼儿生活经验范围内选择,切忌不顾幼儿现有经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精心”准备既繁琐又无效的操作材料。例如:在测量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尺子,而是请幼儿首先用回形针来测量不同长度的直线,幼儿先把数个回形针从直线的一头排放到另一头,计算一下用了几个回形针,就在这根直线旁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随后教师又为幼儿提供了几种不同的非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活动,如牙签、积木、冰糕棒等;当幼儿逐渐发现非测量工具越长,用的个数越少时,我们又及时提供了直尺、皮尺等测量工具,指导幼儿练习使用。幼儿园科学发现区的材料投放是复杂的,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努力做到了解和把握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并物化在有价值的适宜材料中,首先保证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发现。(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三实验幼儿园)编辑:cicy         关键词:科学发现区材料有效投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1 11:33 , Processed in 0.038815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