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掌握阅读听讲、实践体验、观察发现、讨论思考、分析理解、归纳总结、不耻下问等学习知识与磨炼技能的方式方法,养成主动自觉随时随地直至终身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姜云红
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人出生后,除本能外都要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认字,学习唱歌,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学习生活中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到老还是少。”可见,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并将学习作为终身的事业。下面,我们来分别讲一讲如何学习。
一、向书本学习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累的知识浩如烟海,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首先需要老老实实向书本学习。我国古人曾说:“书中自有粮万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虽然含有封建糟粕的意味,但它所说的所有财富和荣耀都是知识创造的,不无道理。我们的同学要扎扎实实在课堂上学,我们的员工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余,都要勤勤恳恳地向书本学习。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 (一)要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应该广泛涉猎,文学、法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条件的都可读一读,从中受益。宋太祖强调“开卷有益”,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好书,读好书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妨借鉴下面几位世界名人的话:英国作家布尔维尔·利顿说:“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而英国作家、科学家培根对于知识和学习,有更多经典的论述。他说:“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璜,也可以增长才干。”“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他更断言:“知识就是力量。”读后真是令人振聋发聩,思索良多。 (二)要有毅力;要挤时间学;要多思考 首先,要有毅力。 我们都知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说的是孔老夫子发愤读《周易》,把穿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我们还知道“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说的是十五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画家利奥纳多·达·芬奇,自小学习画画的故事。 学习要有毅力,要肯吃苦,正如叶剑英元帅赋诗所说的那样:“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其次,要学会挤时间学习。 “消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慢性自杀。”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只有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和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人,才会觉得时间漫长。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因此,学习就要充分地利用时间,直至挤出时间来读书。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读书的做法是有“三上”,即马上、枕上和厕上。而我们日夜操劳着国家大事和天下大事的毛主席,为了读书,又胜古人一筹:他几乎把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了。他宽大的木板床里侧,放着的全是书,他在睡觉前看书,睡醒后看书;就是游泳下水前几分钟活动身子的时间里,有时还要看看几句名人诗词。游泳上来顾不上休息又捧起了书本;就连上厕所的时间,他也从不白白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更不用说,外出视察的列车上,他会在震荡的车厢里看书,在几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他手不释卷,又挥毫题词。可见,读书的时间多半是挤出来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握并珍惜时间。 第三,读书必须与思考相结合。 不能死记硬背,食古不化,必须读精、读深,消化理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理解,从而陷于迷惑;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一无所得,从而处于茫然和危险的境地。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读书方法则从六个方面概括为“二十四字诀”:“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须教有疑。”说的也多是学习必须思考的道理。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有句名言:“在学问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和经常的怀疑。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研究使我们认识真理。”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也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三)学以致用,结合工作,结合生活,结合实际 读书是学习,但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超越,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但是在我们身边乃至社会生活中确也不乏这样一种人,他们把读书作为一种装璜,寻章摘句,作为一种满腹经纶,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的资本,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们“伍陆柒捌”集团的员工、学生在读书时,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有时,大家还可以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可以急用先学,有目的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读书。此外,我们还理应把读书提升到一种境界,变勉强读为快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形成一种符合学习型社会的浓郁的读书氛围,普及全公司、学校,促进员工工作,增进自身本领,增长实践经验,提高生活品质。
二、向实践和他人学习 毛主席说过:“实践出真知。”又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此可见,实践对于学习有多么重要。如果离开了实践,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就得不到检验,就会被束之高阁,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实践也是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课堂。 大数学家华罗庚,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杰出榜样。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金坛,初中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由于他用自己创造的“直接法”解答书本上的问题,被平庸保守的数学老师严厉指责,由于家境贫困,一年后被迫辍学,连一张文凭也没有拿到。回到家后,他一面帮助父亲料理店务,一面刻苦自学。20年代后期,华罗庚曾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0年,当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交到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杨武之手中时,杨教授敏锐地感到华罗庚的数学基础扎实,其当时的水平已经不在教授之下,便向系主任熊庆来进行了推荐。熊庆来反复阅读后,亲邀华罗庚到中国的第一学府清华大学当了数学系的助理员,华罗庚时年仅22岁。华罗庚在清华任教,以后又应邀访问苏联,去美国讲学。解放后毅然回国,为了新中国的数学事业和科学发展,甘为人梯。上个世纪60年代又创造了“优选法”,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为世界闻名的数学家。 当然,在实践中学习,也包括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不耻下问”。说的都是应该也必须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视频:华罗庚的故事。
三、终身学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爱学习,勤劳动,讲仁义是我国人民的优秀品德。国家需要学习,虚心不断向外国的先进文化学习,学习治国经验、管理经验、发展经验,才能跻身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更需要学习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掌握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大有作为。
归根结底,我们伍陆柒捌集团的员工、学生切记,学习不可浅尝辄止,不可一曝十寒,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身 的阅读听讲、实践体验、观察发现、讨论思考、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并且要注重向他人学习,不耻下问,养成主动自觉随时随地直至终身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