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规则的主人 畅享有担当的心灵自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2: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位哲人曾说,“秩序是最高之美”。也有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孔夫子曾在描述人生发展的完满阶段时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儿童发展而言,规则是社会化要求的集中体现,自由则代表着本性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儿童发展可以理解为规则和自由的融合。融合得好,则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圆满;融合得不好,要么唯唯诺诺、墨守成规,成为被规则束缚的庸碌之人;要么狂放不羁、娇纵妄为,成为被规则惩罚的社会弃儿。规则和自由对于每个人都好像玩跷跷板,对于教养下一代的父母、教师,好像在走平衡木,“得把握住度!”“可是,‘度’在哪里?” 谈到这里,想起了儿童发展研究中著名的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海因茨的妻子病在旦夕,惟有一种新药可以救命。此药由厂商投入巨资研制,价格高昂。海因茨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买到此药,怎么办?这个故事设置了一个道德两难情境:如果海因茨偷药,可以拯救妻子的生命,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规则;如果海因茨恪守法律(最具强制力的规则)不偷药,则只能坐视妻子失去生命。假如你是海因茨,你偷还是不偷?为什么? 如此纠结的两难情境,要点不在于选择偷还是不偷,而在于怎么理解社会的规则。由此引发一个问题,从法律到道德,再到为人处世、基本的行为规范,林林总总的规则,其实质是什么?从何而来?为什么?可不可以变?怎么变?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在社会心理学的范畴里,无论何种规则,其本质就是利益分配。只要是利益分配,规则就可以变,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了,规则也就变了。所以,规则根本不值得仰视和尊敬,要的只是平视、“谈判”和对利益分配共识的有条件信守。如此,我们可以理解,规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个人达到自由的手段,每个人都理应是规则的主人,而自由则要成为规则主人的担当。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所有的规则和其他人重新讨论、制订。但是,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认知中审视规则,获得最大的心灵自由。正如政治家们所推崇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每一位父母、教师对规则和自由的认知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我的女儿2岁半了,刚上幼儿园。在家里,她的爸爸、婆婆和爷爷给她很多自由,而我却总是给她“立规矩”。我把规矩看得太重,严防死守、紧盯不懈。规矩看起来立得不错,小闺女显得乖巧、听话。可是当她和小朋友一旦发生冲突,当她进入幼儿园,她的退缩、畏惧、紧张、委屈让我忽然意识到我把规则看得太“神圣”,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我希望我能在规则和自由的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成长,也希望我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都能拥有探索规则和自由的人生之旅的良好环境。 编辑:cicy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做规则主人心灵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6 07:03 , Processed in 0.039689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