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3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一 、传统的艺术教育与新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新取向
    审视幼儿园艺术教育,我们清晰的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学,加上家长的业余陪练和督导,两三年教育下来,孩子们童稚得令许多大师自叹不如的表现能力几乎丧失殆尽,有的幼儿甚至在小小的心灵里刻下对艺术活动的“敬畏”。这是什么原因呢?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我们经过认真地思考,也初步寻找出《新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的硬道理。
    1、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创造力培养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儿童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入园就把孩子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老师常常在黑板上画个范例,要求照葫芦画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评,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圆画得圆不圆,线条画得直不直。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直觉整体的审美方式遭到破坏,审美经验极度缺失。一个名为“邯郸学步”的历史故事是模仿画弊病的最好注释。一个燕国人到赵国邯郸,羡慕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便专心致志地模仿。过些日子,新步伐仍未学会,而自己原有的走法竟被忘却,无奈只好爬行回国。幼儿的模仿画教学,恰如“邯郸学步”,不但掌握不了绘画技巧,反而失却了儿童特有的生动画法。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以免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幼儿在被动地服从和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的指导要点。《纲要》在目标定位上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真正喜欢艺术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价值。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长期以来,幼儿园艺术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上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往往被忽略。如何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常游离于教师的教学视野,有的甚至把情感培养、审美能力视为附属目标,这导致了量化结果,注重知识技能的结果。
    《纲要》对艺术教育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但知识和审美两个层面要相互渗透、交融,才能构成艺术教育的完整性。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完整的艺术活动包含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或评价。感知为创作提供了前提,创作基于感知和反思,反思评价有助于梳理感知。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幼儿评价为辅,许多老师总是低估他们的孩子,认为他们不具备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即使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的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往、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一要求,必将使艺术反思与评价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得到强化。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它不会让幼儿做“陪读生”而浪费时间和智力资源。
    二、幼儿艺术教育中该如何体现《新纲要》理念
    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法国教育家卢梭非常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
    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艺术教育激发兴趣应该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开始阶段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进智慧。在结束阶段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儿童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所以必须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我们在教师里有意识设置艺术角,提供油画棒、颜料等绘画材料,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文学作品、故事书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
    另外,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空间,《情绪心理学》中指出:“情绪和情感像是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我们也经常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忧郁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创设游戏化的练习,创设愉快积极的情绪,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
    给实践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3、开发幼儿创造潜能
    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儿童的艺术活动中,儿童对于艺术的感觉、儿童感受性和情绪体验、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教师是无法直接教授的,而只能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的确,艺术的东西很多都是靠感悟的,艺术创造和欣赏的主体必须有深切的内在体验,有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才能进入艺术之中,找到艺术感觉。就像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教师引导幼儿应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和感受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的结构、特征、运动模式,并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幼儿把通过审美感知所把握到的整体的艺术形式和自然形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当幼儿开始运用色彩、形状创造形象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对自己头脑中表象进行加工,并加入自己大胆想象、形成全新的审美意象,运用语言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一次意愿画创作前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孩子在森林里迷了路,后来他碰到了森林魔女,魔女给了他一支笛子,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此后这个孩子一吹笛子眼前就会出现一片谁也没见过的美妙风景。现在你就是那个孩子,你吹起笛子,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片谁也没见过的美妙风景,请你把它画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既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又没限制儿童的思维,孩子们可以自由描绘想象中的世界。
    4、艺术教育要走向幼儿生活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美化自己的生活。这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教育走近幼儿的生活世界。教师要帮助幼儿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来提高幼儿艺术感受力,丰富其艺术体验。留心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现象,选出合适的艺术生活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某一活动、某一场景,也可是某一情感。如以“过年”为主题,可扩展出“艺术剪纸”“民间歌舞”“书法艺术”“中国结”等艺术活动。
    幼儿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艺术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积累感性经验,寻找艺术要素,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如寻找自然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春天的绿芽、各种花卉)。其次,在幼儿各领域活动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是音乐和美术教育,而且艺术教育是朋培养艺术感的教育,科学中有美,语言中有韵味,健康可以帮助幼儿发泄不愉快情绪,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所以,艺术是幼儿教育不同领域交叉的地带。
    5、幼儿个性化的活动取向
    《纲要》非常鲜明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艺术部分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为幼儿提供符合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探究、操作、探索和交往中学习,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选择性的活动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独特价值,形成个性的审美情绪。
    在美术教育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画画,有的却拿着笔在纸上瞎涂,没有象样的东西,究其原因,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统一的绘画工具,没注重个体差异,使幼儿感到操作困难而失去信心,如何使幼儿大胆、不拘一格的活动呢?如在绘画“春天的柳树”时,我采用了分组教学,提供了难易不同的绘画工具,如美工纸、蜡笔、水粉、毛笔,让能力差的幼儿用手指蘸颜料进行作画,能力中等的幼儿用蜡笔构图、涂色或用美工纸撕出形状粘贴,能力强的幼儿直接用毛笔蘸上水粉进行作画,多种材料满足了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结果孩子们兴致盎然,都体验到满足和成功感,能力差的幼儿对自己有了信心,开始喜欢画画了。
    儿童的生命是诗的,儿童的世界是艺术的。在童话王国里,儿童可以上天入地,在游戏的世界里,儿童可以斩邪除妖,在充满幻想的生活中,儿童是诗人、艺术家。总之,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纲要》中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12 07:12 , Processed in 0.041766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