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始终是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向我们提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实践要求。“关注幼儿”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需要、教育实施的需要。我在实践中也感悟到活动室环境创设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新游戏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随处可见的是丰富的区域和孩子们愉快地参与。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但孩子们真正在区域活动中又收获些什么?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创设区域活动的环境呢?这要从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做出思考。我认为环境创设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要服务于主题教育目标。 环境创设要有利于主题教育目标的实现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例如:在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激发幼儿爱家庭、爱父母的情感、能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是激发幼儿的亲家庭、亲父母的情感,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家庭氛围,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在区域活动中设计了扮家家、照相管、礼品店、超市、小剧场等游戏,并提供了丰富形象而多彩的材料,孩子们最喜欢玩扮家家和菜场的游戏,乐此不彼。
(二)区域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应。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而各种区域的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我们的老师往往在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俏,内容不全面,设置的几个区域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其他教育功能的体现。 例如:为幼儿创设了这么几组区域,一组剪纸,一组吹画,一组粘贴,一组串珠珠,一组编辫子,一组玩小棒,猛一看,花样挺多,材料也蛮丰富的,但这些活动都属于美工类或操作类活动,缺少些探索性的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有的在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例如:将角色区、音乐区和益智区相邻而置,动静没有分开,角色中来来往往、音乐中唱唱跳跳影响益智区幼儿的静心探索操作。由于过分强调形式的多样化,在区域设置上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并还要考虑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所以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已有所忽略,因此可能就致使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频繁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区域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三)区域环境创设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区域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区域活动应突破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活动探索的同时,经常性、认真细致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对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问题。在活动中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做孩子们活动的真正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他们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通过适时适度的指导,促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以实现。另外教师应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四)区角活动应贯穿积极的点评。 区角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个别化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得到大家的了解、认可,是否与他们有效的互动,则需要通过点评来展现。点评活动不仅是促进幼儿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而且在讲评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汇集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因此,在点评活动中,“谁来讲?怎样讲?什么时候讲?”都成了点评活动中举足轻重的环节。例如:主题“有用的交通工具”中教师开设了一个区域“热闹的马路”里面投放了各种盒子和汽车模型,绸带,牙签等辅助材料。孩子们在这里玩,有的用绸带把盒子捆起来,有的用牙签在盒子上扎一个一个小洞。婷婷幼儿用纽纽棒在车子的柄上扎了个小辫子,教师马上鼓励她并请他给汽车贴上眼睛和嘴巴。一个漂亮的汽车娃娃做好了。教师在讲评时请婷婷来做介绍,并请其他孩子下次也来试试。第二天,各种汽车宝宝等都做出来了,还有的做了一个汽车垃圾娃娃,是为了让教室里孩子们扔垃圾用的。因此,通过点评,让孩子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使孩子们了解别人的视角,领略别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开展区域活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多种教育形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区域活动也要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区域活动是推动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和酶质;但在调整和发展区域活动内容和情境、投放和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往往会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的撤除、增加、更换。怎样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更有教育价值、更有生命力,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完整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如果教师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的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区域活动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