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童年期的出现是人类特殊的进化过程的产物,童年期的延长是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童年是自然赋予,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
    [关键词]儿童;童年;自然
    儿童是什么?童年期为什么存在?童年期可否缩短?人类学的研究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儿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儿童期的存在是人类自然进化的结果;儿童有生命的肉体组织的存在根源于自然、从属于自然、依赖于自然并服从自然的规律。
    一、童年期溯源
    对现在的我们而言,似乎童年期是必然地存在着。其实,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童年期的出现和延长是物质运动社会形式的复杂化与人脑发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进化特有的轨迹留下的痕迹。我们承接着祖先进化的结晶。
    (一)人的进化与“青春化”
    在自然界漫长的进化过程中,40多亿年前地球上产生了生命。经过漫长的过程,猿进化成人,并形成人类社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是物质形态进化的产物,但人类祖先的进化与动物的进化有本质的不同。人类祖先的进化不是纯生物性的,它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生物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且依存和制约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杜比宁提出人类祖先存在两种遗传形式――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前者把一切遗传变化的成果储存于自身,后者则把社会历史实践的经验通过学习世世代代传下去。”人类进化的这种特殊的物质运动的社会形式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环境的可适应原则,人类祖先为了以特有的遗传方式适应自然,开始了脑的进化发育。大脑的进化也是社会文化因素和物质因素的辩证作用过程,“如果说古文化的发展对促进大脑的进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反过来可以说大脑的进化带给了社会文化复杂性以进一步发展的奖赏。”
    在人的大脑进化过程中,“青春化”过程对大脑的发育成熟起了重要作用。“青春化”就是个体发育的放慢,也就是童年这一生物阶段的延长,也意味着个体发育的未完成状态。在哺乳动物中,灵长类的发育速度都是比较慢的,而人类的发育速度慢到了其他哺乳动物不能比拟的程度。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孕期更长,人必须在子宫中度过很长的时间,人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成熟。这一切都是生物进化的必然选择。为了“成年阶段的长度与漫长的幼年期保持相应的比率”,人类的寿命也比其他动物的寿命更长。
    人类童年期的延长,对人类的生物进化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类童年时期的延长不仅使大脑在外界的刺激和文化的影响下持续其组织上的发展,将人类在胚胎中的快速生长延续到出生后的生命中,而且对人类个体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有重要意义。童年期是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时期。这一文化“化”人的过程,对个体发展必不可少。人类个体发育进展的减慢有利于个体学习各种技能和发展智力,有利于个体接受文化的熏陶,有利于个体发展自己的个性。
    童年期的延长是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童年期的延长又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人的进化过程中,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需要个体有一个较长的童年期,以学习文化和适应文化。同时,童年期的延长“使得把社会文化的基本结构有可能整合到个人的大脑中,又把大脑的基本结构整合到社会文化的结构中;它使得个体的智力和感情有可能同时得到发展”。较长的童年期不仅使最早的家庭关系如母子关系和兄弟姐妹的关系的感情纽带更牢固,而且还使人“童年的感情世界在成人生活中扎根,使这种感情在以后采取友情、挚爱和爱情的形式指向新的伙伴”。人类的“青春化”使人能把幼年的情感保持到成人期,并为成年期丰富的情感提供最初的源泉。
    (二)幼态持续
    “青春化”使人类的童年和成年如此紧密地相联和相通,人类明显降下来的发育速度导致人类的幼态持续,童年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儿童的世界中,而且也融合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青春化在开始时促进了童年期的延长,以后它同时促进成人世界进入青春期和使青春期进入成人世界。因此,我们从成人身上仍能看到孩童般强烈的游戏兴趣,看到激情的释放,看到疑问的眼神和好奇的探究。
    人类幼态持续不仅使人类在成体中保留了祖先的幼体特征,而且使人类对孩童的形态一往情深。生物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生长中形态的典型变化,发现抽象的人类孩童的特征容易使我们生发出强烈的情感回应。生物学家康拉德・洛伦兹提出:“幼年的特征可以焕发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的‘固有机制的释放’。当我们看到活生生的具有婴儿特征的生灵时,我们就会感到温馨,我们的顾虑也就自动消失了。”人类的这种情感倾向性还体现在对有孩童特征的动物的喜爱。美国迪斯尼公司动画片的艺术家正是利用了人类生物学上的倾向性,塑造出米老鼠的形象,其特征是:大脑袋、大眼睛、前额突出,这些都是人类幼年的特征。我们把对成长中的婴孩的喜爱转移到动物身上,所以每个人都喜欢米老鼠的形象。人类喜欢有幼体特征的动物。婴儿的特征可激发人类产生强烈的友善情感,不论这种情感是生物学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最重要的是对这种情感的意识使我们珍惜保持幼年特征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所产生的影响。对童年的回忆与向往是我们成长与努力的乐趣与动力。
    “在人的祖先的进化中,社会遗产容量逐渐增加,内容越来越复杂化,这促使在人的生物发展中出现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漫长时期,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童年期的存在是人类特殊的进化历程的结果。人类是幼奋持续的生灵,童年期的存在也是人类特殊的情感倾向的源泉。“真正的人类特征是一直保持着发育状态,这一富有活力的特征是人类幼态持续的本性赐予的一个礼物。”我们虽然会长大,但我们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总之,“青春化是一个总体和多方面的过程,它的每一个方面都与大脑的进化紧密联系,涉及到族类的遗传性质、文化的社会性质和个人感情与智力的性质。它保障了社会文化自我再生和自我发展的更为优越的条件,也保障了个人从出生直到衰老在感情上、智力上和创造性上发展的更为优越的条件”。它使人自然地拥有童年,也使童心永恒。
    二、儿童具有自然开放性
    从生命之初,人类就是一个远比动物更孱弱无力的存在,瑞士生物学家波特漫认为人类是“生理性早产”,提早了一年来到世人,“换言之,人在出生后一岁,才达到真的哺乳动物降生时就有的发育状态。这样看来,要使人的发展与其他哺乳动物并驾齐驱,人类的妊娠期理应比现实延长大约一年,即约二十一个月”。人类的婴儿能从如此孱弱的生命发展成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的婴儿承接着祖先进化的成果――人的非特定化,这使他成为开放性的存在。
    马克思说过:“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动物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人以开放的普遍性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人的非特定化是这种发展的基础。“不仅猿猴,甚至一般的动物,在一般构造方面也比人更加专门化。动物的器官适应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各种物种的需要,仿佛是一把钥匙适用于一把锁。其感觉器官也是如此。这种专门化的结果和范围也是动物的本能,它规定了它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然而人的器官并不是指向某一单一活动,而是原始的非专门化(人类的营养特征正是如此,人的牙齿既非食草的,也非食肉的)。因此,人在本能方面是贫乏的,自然并没有规定人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动物的特定化使动物看起来在自然存在上是一种“完善”,但这种“完善”是非开放性的“完善”。动物机体器官、构造和机能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通过生物遗传方式固定并传递下来的是一种被特定化和被定向了的行为方式,它使动物片面地属于它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也决定了动物只能适应有限的环境范围。总之,动物是被限定了的,被限定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中,并始终依附、从属于这个环境,成为这个环境世界的一部分。人的非特定化看起来好像是人的一种不完善,但正是这种不完善、未完成、非确定状态,表明了人没有被限定,具有非限定的可塑性,它使人具有普遍地适应一切环境的潜在可能性,具有不确定地用一切可能方式把握环境世界,从而普遍地依赖这个世界的潜力的可能性。“尽管非专门化最初有消极的效果,但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它却具有不可估价的优点。专门化缺乏实际上相联于高级能力。因为人的器官没有被狭隘地规定在少数的生命功能上,它们可能具有多重作用。因为人缺少此则具有彼。人所缺少的专门化得到补偿,甚至超出了补偿。这是因为下列事实:人多种的能力和人的创造性,使人适应了变化的外在条件,而且通过创造活动和社会制度,使人更易生存。于是,人甚至远远超过了动物;尽管动物看来有更好的装备去进行生存斗争。”
    非特定化为人通过普遍的发展来弥补特定化方面的匮乏提供基础和原动力,但这只是潜在可能性。“因此,人必须自我完成,必须自我决定进入某种特殊的事物,必须凭借自身努力力图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人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是创造性的。创造性并非只限定于少数人的少数活动,而且必须根源于人类存在的结构。”人要通过后天创造性的努力,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和素质,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不断塑造自己、完成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完善、非特定化意味着人是“向世界敞开”的。
    由于人的肉体组织形态和相关器官构造与机能的非特定化,决定儿童是开放的自然存在。儿童这一活生生的生命是开放的系统,因为他既是构成的,又是不断生成的;既是现实的,又有面向新事物的可能性。儿童作为一个自然的开放的系统,必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特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生态学研究给我们以启示:“生态系统的关系不是两个封闭的实体之间的外在关系,而是两个开放系统之间的互相包容的关系,其中每一个系统既构成另一个系统的部分同时又自成整体。二个生物系统愈是具有自主性,它愈是依赖于生态系统。事实上,自主性以复杂性为前提,而复杂性意味着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的极其丰富的联系,也就是说依赖着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恰恰构成了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相对的独立性的条件。同理,在自然界享有最大自由的人类社会以对自然界的多种依存性来滋养它的自主。而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愈大,它愈是能够以极其丰富和多样的食品和产物来滋养人类社会,愈是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丰富和多样化,亦即其复杂性。”人类个体――儿童也是一样,儿童既享有最大的自由,同时又具有最大的依赖性,儿童自主性的维持和发展与对自然和社会的依赖性是分不开的,儿童以组织形态上的自主一依赖关系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生态学恢复了‘自然概念’的崇高地位,使人性根于自然。”生态学的理论也丰富了儿童与自然关系的内涵。
    儿童是自然的存在。古今中外的哲人、诗人为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境界,都尊崇童心,多少艺术家努力使自己保持童心的纯与真,希望用孩子般透明的眼睛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尤其在当代,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人类灵魂和思想远离了人的情感世界和美的世界,人们崇拜童心,把儿童形象作为自然的象征,试图恢复人类被物质价值观念所扭曲的人性。
    但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童年”的概念受到了挑战,童年的意义正远离儿童。“为未来做准备”的教育使儿童今天的生活成为遥远未来的牺牲品,儿童被迫过早成熟,过早成人化。在宝贵的童年,儿童没有体验到生命情感的丰富,没有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充实,没有体会到不可回复的童年生活的幸福。
    人生的每一阶段从生理上说都是不同的,但在价值的时空里,每一阶段都是黄金时期,每一阶段的感受与体验都构成人的整体生命的完整过程不可或缺的生命时段。童年是自然赋予,忽视童年自身的价值,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就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关键词:童年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4 14:34 , Processed in 0.040874 second(s), 23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