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一次幼儿“救球行动”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我所带的小二班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球宝宝”中的一个真实活动的记录。
    小朋友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球宝宝”,带着探索的欲望,到户外的平地、草地、鹅卵石路上快乐地玩起了“球宝宝”,他们有的用手推,有的用手拨,有的用脚踢……充分体验着滚球的乐趣。突然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将球踢进了沙池里,正当他们跃跃欲试地想走进沙池里去捡球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马上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何不利用这一“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为小朋友提供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平台呢?于是我阻止他们的脚步,转而用带有挑战性的口吻问小朋友:“如果人不走进沙池里,有什么办法将球救出来,看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听我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马上闪耀出思索的光芒,于是,一场热火朝天的救“球”行动开始了,,下面是我作为“小朋友‘救球’行动”的现场观察者,及时记录小朋友的每一次救球尝试,并对行动的背后(幼儿在此行动中所蕴涵的学习)所进行的阐释。
    琦琦在沙池旁边找来厂一根小木棍,尝试着钩她的皮球,可是棍子不够K,钩刁;着。旁边的华华使劲地伸长身体,试图想抓住篮球,们还差一大截!(“找来木棍以及伸长身体”这一办法,反映了小朋友在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
    华华观察了一下沙池的情况后,说:“我们到那边去钩,那边的球比较近,,”他们走到沙池的另一边,钩着了靠近沙池边的一个黄色的波波球。“波波球救出来啦!”他们为自己的成功欢呼雀跃。(寻找最佳位置,先解决“容易的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先易后难”的策略)正在这时听到淇淇高兴地大喊:“我来厂,我来了!”原来他跑到活动室用塑料积塑拼来厂――根前端带钩的救球工具,看来他的想法不错,想用这个钩将球钩出来。(制作一个“带钩”工具,足以看得出淇淇解决问题的技巧确实比他人高出一筹,经验似乎比较丰富)
    “先救我的大篮球。”淇淇用救球工具尝试钩篮球,他的行动引来了其他孩子的观望,他们紧张地为他加油、鼓劲。可是大篮球太重了,淇淇的救球工:具接连几次脱节,而篮球还是纹丝不动。(满以为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难题,但“篮球本重了”,新的问题的产生,促使小朋友再次动脑筋去思考)
    旁边的弘弘提醒淇淇:“篮球太重了,钩不动,试试钩那个小皮球。”(弘弘看似是位旁观者,其实他也是“救球行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也在积极地动脑筋思索,并将自己的建议及时地告诉淇淇,可以看得出他的“临场”观察是非常仔细的)于是洪淇接受了弘弘的建议,开始尝试着钩篮球旁边的小皮球,尝试中他发现用拨的方法能够使球滚过来,最后他把球拨到了沙池边,大家争先恐后地将球“捞”上来。(幼儿每次的“救球尝试”,其实就是其将自己的“假设”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看着淇淇汗流浃背的样子,嘉嘉自告奋勇地说:“轮到我来了!”他替换下淇淇,勇担救“球”任务,他也用拨球的方法救出了一个紫色的波波球。(很显然,嘉嘉小朋友在观察淇淇的“救球”过程中,也学到了“救球”的诀窍,轻而易举地将球“救”了出来,这也许就是幼儿间的“观察学习”或“间接学习”吧)。
    嘉嘉拿着波波球走到一旁玩去了。妍妍接过救球工具,右手扶着沙池围栏,用左手试图将大篮球拨到沙池边,可是力气不够,篮球只是晃悠了一下,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围观的孩子认为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纷纷表示“我来帮助你”。彬彬、艺艺等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想同心协力将这个篮球拨到沙池旁。当篮球快被拨到沙池边时,拿着木棍一直站在沙池旁观望的琳琳伸出了木棍,在小朋友的共同配合下,最后篮球成功地被“救”出来了。“成功啦!成功啦!”小朋友们欢呼雀跃。(在幼儿有效合作的过程中,幼儿深深地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重要性,同时还可以看出:在问题圆满解决后,幼儿除了有一种按捺不住的高兴外,更有一种如获重释之感。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样的行动”,不管是从“活动的坚持性要求”来看,还是“活动操作的技术要求”来看,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而在幼儿“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挑战”,是最能促进其“发展”的)
    从这一案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除了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心理环境)外,还应注重设置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认知情景,即建构主义者所强调的“学习的情境性”。为了促进幼儿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还要多为幼儿设计情境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情景,帮助他们利用各种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会观察,捕捉教育契机,及时调整计划,创设认知情景,尊重孩子的想法,当这种情景对孩子们的认知构成挑战,是他们能通过“跳一跳,够得着”时,他们便会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运用工具不断实践、验证,勇于面对失败,最后获得成功。所有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一种过程性学习,我们要支持孩子的这种学习,鼓励他们大胆探索,适时地推动他们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20 20:09 , Processed in 0.039252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