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文化的整体性与儿童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文化是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如果说儿童文化是整体性的、一体化的,那么成人文化就是割裂的、一元的;儿童文化热情奔放易变,成人文化理性客观,具有稳定性;儿童文化以想象和创造为象征,成人文化则趋向现实和重复;儿童文化口语化、形象化、自由化,成人文化则充满书面语、抽象化和非自由化等特点。本文试以儿童文化的整体性为契入点,来论述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教育。

    儿童文化的整体性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的关系和非洲文化倾向与西方文化倾向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在传统的非洲社会中,非洲文化是一种口头文化。这种文化与日常生活、节日庆祝、狩猎、种植、祭祀等活动杂糅在一起,即将音乐、舞蹈、人类日常生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知觉,是一种集合的感觉。比如非洲的语言并没有单纯的“听”或“听见”这样的词。这样的词限制过死,无法表达他们整体性的感受。这样一种既单一而又内涵丰富的体验,非洲人可以用看、听和舞蹈――身体的动作来整体体验“听”,并对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品味“听到”的东西。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在非洲人那儿,则成为“我感受,我舞蹈,我唱歌,故我在。”
    在日益发达的西方社会,人的分工越来越细,思维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和逻辑化,各门学科之间界限清晰。非洲文化的整体性在这样的社会中已经找不到一丝踪影。
    而在儿童的社会中,在儿童的文化里,儿童对外界的感知和非洲社会的人是一样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儿童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是一个整体,因而他就用整体的、一体化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并且用整体的方式对世界作出反应。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总是调动他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感受的,既有听觉,又有视觉和嗅觉,还经常地伴有动觉。在儿童那里,各种感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没有被人为地割裂和分化。儿童调动一切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物,同时他的身体和心灵也会对之作出反应。这是人类一种最根源式的反应方式,这也是儿童最自然最擅长的反应方式。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坐在地板上摆弄他的积木,他一边专心致志地造房子、架大桥、修铁路,一边嘴巴里还不时地发出一些声音:房子倒塌后的哀叹声、火车汽笛的“呜一呜一”声,还有自说白话的独白。他还会拿起玩具飞机满屋子乱跑、大叫,可能还会在床上打几个滚,给自己唱个歌或跳个舞。这些哼唱呢喃,有时正应和着他的活动内容,有时则完全是一种背景音乐,是他活动的伴随物。哼唱、大叫、身体的舞动、独白,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儿童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整体的感觉,实现了他体验游戏的自由与快乐。
    对于不同年龄的非洲人,对于世界各地的儿童,他们用歌唱、用舞蹈、用各种感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并通过这种整体性、一体化的感受形式把周围世界内化,使周围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他们既直觉地感受到这个整体,同时也把自己溶入这个整体。非洲人的狂欢使非洲人与泛神世界建立了联系,在这个泛神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体现神性。儿童自发的哼唱、舞动使儿童感到自己属于这个环境,并且和环境的距离拉得更近,也为儿童进一步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西方社会文化和我们成人文化,都已经失去了这个整体性感受世界的形式,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条块的、割裂的。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也是一元的、刻板的,遵循着预定的理性逻辑,他们不能和世界融为一个整体。就这点而言,成人文化、西方文化要向儿童文化、非洲文化学习。当然,也有少数一些成年人,偶尔能够体会到这种一体化的感受。如丹麦音乐家彼得・巴斯悌所诜“音乐就像细线,将我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他们就像很长很细的触角,通过他们,我才能触摸到这个世界。”但是有这样感受的人在我们的成人社会少之又少。

    学校和文明割裂了儿童文化的整体性
    但在现代社会中,儿童文化的整体性面临着被割裂的危险。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整日生活在鸽笼一般条块分割的狭窄空间里。儿童在这样的生活空间下,看不到满天的繁星闪烁,不能躺在奶奶的怀里数星星,听奶奶讲月亮上的嫦娥与吴刚。他们闻不到月亮上飘来的桂花香,听不到青蛙的“呱呱”叫声,嗅不到泥土散发的清香,也不能在草地上打滚、捉迷藏,拔几根草根在嘴里咀嚼,品尝着草的甘甜。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空间狭窄,对儿童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儿童文化的整体性被活生生的割裂.了。成人的生活节奏已经严重影响到儿童,儿童被迫着跟随成人的节奏。马上起床、赶紧吃饭、快去上学,在成人的催促之下儿童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上午学钢琴,下午学电脑,晚上还要做作业,儿童已经远离了他们一体化感受世界的方式,与自然隔绝,与伙伴隔绝,而整日对着电视,打发着仅有的剩余时间。儿童已经失去了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方式,失去了整体性感受世界的方式。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用科技和理性去规范儿童,使儿童的身心分离,他们的个性丧失了原本的整体性和一体化,他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变得枯燥和乏味。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在他的《不,一百种是在那里》中写到: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他们告诉孩子:不要用双手去做,不要用脑袋去想。只要倾听不要说话,了解但毫无喜悦;只有在复活节与圣诞节的时候,才去爱与惊喜。他们告诉孩子: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而一百种当中,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他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真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由和梦想,不是同一国的。因此他们告诉孩子,一百种并不在那里。孩子说,不,一百种是在那里。”
    儿童对世界的感受,是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儿童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感知世界,去倾听、惊奇和爱,去欢乐和歌唱、去探索、发明和梦想。但是学校和文明却“偷走了九十九种”,成人强迫儿童使用单一的语言感官去感知,教育全部由文字来完成,它仅使用了一种语言而“偷走了九十九种”,儿童已经失去了他们用“一百种语言”去感受世界的方式。
    尊重儿童文化的整体性
    儿童对外界的整体性感受方式,应该受到成人的尊重,而尊重儿童文化的整体性的前提,是成人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
    1.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从古语“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中,将永远引申不出孩子独立的人格,因为,这仅意味着被创造者是创造者的所有物,孩子的权力是不合法的。孩子如果一定有独立的权利,那也是创造者恩赐的。孩子是父母创造的,父母对孩子拥有主权,父母和孩子不是平等的关系,所以孩子永远就没有独立的人格。
    但实际上,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情绪情感,有自己独立的选择和判断,有自己的独立尊严,还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游戏。父母和成人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是理解和尊重儿童文化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儿童文化中儿童对外界的感知方式――整体性。
    2.尊重儿童的幼稚
    儿童感知事物是既唱又跳,吵吵闹闹甚至自说白话的,在成人看来,这是儿童不成熟的表现。有些成人想不通,有些成人厌烦,甚至有些成人横加干预。如孩子在看图画书时,唱上几句,嘀咕几句,甚至和书中故事主人公对话,成人觉得不可理喻,甚至会对着孩子吼:“看书就专心看书,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小动作!”成人觉得儿童是幼稚的,殊不知,儿童的这种幼稚正是人类一切创造力、独创性和坦诚的丰富源泉,成人只有保护孩子的这种幼稚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才能把儿童培养成真正的文化人。
    也只有在这个的基础上,成人才能真正尊重儿童独特的整体性的感知方式,教师才能尊重儿童的文化。



              关键词:儿童文化儿童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08:47 , Processed in 0.088234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