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人格培育幼教新闻 幼教课堂幼儿园
  • 教案课件素材资源 素质培养幼小衔接
  • 学前院校理念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 培训辅导求职招聘 赛事活动会员vip
  • 育儿百科成长档案 交流区宝宝商城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开发利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是该地区教育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内容,完善幼儿园艺术课程功能;其开发应围绕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及其组织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
    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内容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艺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内容、条件等方面呆板单调,没有认识到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开发本土的艺术课程资源能使教学内容中的主体部分得到更多的补充,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与本民族的关系更为紧密。其实,本土艺术课程资源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它超越了教材和幼儿园内资源的范围,为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同时,生活是艺术之源,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艺术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幼儿长期居住的地方往往对其发展具有优先、深厚、全面的影响。可见,本土文化、本土情感是幼儿发展和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二)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完善幼儿艺术课程功能
    我国现行的幼儿园艺术课程普遍存在目标笼统、空泛,内容偏多、偏难,课程实施机械、呆板,缺少幼儿自主体验,脱离儿童生活和发展水平的现象。幼儿艺术课程日益走向专业化、成人化,完全成为传播艺术知识、技艺的载体和工具,幼儿在艺术学习中更多获得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而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可以使艺术课程更形象,幼儿在进行艺术活动时,其“情感参与”的深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幼儿对他们不熟悉的儿歌、歌谣、美术作品不会“情感参与”,但对本土文化资源中所拥有的本地民谣、民风民俗、民间音乐、美术等有着鲜明形象的事物则能轻而易举地实现“情感投入”。一个土家族摆手舞、一首桑植民歌、一件苗族服饰,都可作为幼儿艺术教育形象化的载体,引发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参与,从而完善幼儿艺术课程的功能。
    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
    湘西,是文化的瑰宝,俯仰之间皆文化。有研究表明,湘西境内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8大类:一是祭祖仪式类,包括土家族舍巴日(摆手活动),原始舞戏茅古斯,梯玛跳神、跳马,苗族的椎牛、椎猪、接龙跳香等。二是民族习俗类,如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婚丧习俗、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习俗等。三是民族史诗类,如土家族、苗族迁徙史诗。四是民族舞蹈类,如苗族鼓舞、接龙舞、司刀舞、绺巾舞等;土家族摆手舞、铜铃舞等。五是稀有剧种类,如苗戏、傩戏、蚩尤戏、辰河高腔戏。六是民族音乐类,如苗族巫腔、高腔、平腔、叭谷腔;土家族梯玛调、坡头腔、打镏子、咚咚奎等。七是民间文学类,如土家族、苗族的神话、故事、传说、情歌等。八是民间工艺类,如泸溪县踏虎乡的凿花、凤凰县沱江镇的扎染等。文化和艺术是共生的社会精神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令人遗感的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忽视本民族文化、瞧不起本民族文化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定为:构建贴近少数民族幼儿生活的、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本土艺术课程体系,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培养具有传承、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不仅要传播现代文化,还应积极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构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体系时,为了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多元性,笔者认为,必须整合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使本土艺术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最终把合理、科学的多元文化反映在少数民族本土艺术课程体系中。如何将湘西丰厚、博大的资源融人幼儿园艺术课程,并将其转化为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成了我们开发艺术课程资源时必须深思的焦点问题。为了实现开发的目标,我们将湘西资源整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大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贴近少数民族幼儿生活的、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本土艺术课程体系。其内容如下:
    在湘西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中,我们挖掘、筛选和整理出了民族文化遗址(如龙山里耶秦简、沅陵黔中郡古城遗址、怀化市龙兴讲寺、自治州的溪州铜柱等)、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张家界、南方“呼伦贝尔”式的南山牧场、惊险的猛洞河、天险雪峰山、龙山天门洞、古丈栖凤湖等)、古镇(如南方美丽边城凤凰、永顺王村千年古镇、洪江的古城黔城等)三方面的课程资源,再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了具有时代特点、符合艺术课程目标、适合幼儿学习、既能展示民族精神又能突出民族特征的内容,形成了与此相关的艺术课程主题综合教育活动:“家乡有个文化遗址”“家乡的山和水”“美丽的张家界”“古镇我的家”“我是古镇小导游”。
    在湘西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中,我们挖掘、筛选和整理出了民间文学(如土家族和苗族的神话、传说、故事、谚语及民谣等)、民间音乐(如桑植民歌、土家山歌、苗族情歌、花瑶山歌对唱、土家族打溜子器乐等)、民间美术(如隆回滩头年画、苗画、凤凰木雕等)、民间舞蹈(如土家族摆手舞、铜铃舞;苗族鼓舞、接龙舞、司刀舞等)、民间戏曲和曲艺(如傩堂戏、苗戏、阳戏、蚩尤戏等)、民间手工技艺(如土家锦、龙山织锦、苗族纺织、挑花、蜡染、泸溪踏虎剪纸、狮虎绣、凤凰沱江镇的扎染、各种背篓等)、民族服饰(如土家服饰、苗家服饰、侗族服饰、花瑶服饰、白族服饰等)、民族传统饮食(如菜豆腐、湘西腊肉、社饭、糯米酸辣子、苗家包谷烧酒、酒鬼酒、老爹酒等)、民族建筑(如土家族吊脚楼、苗家老家寨、苗家侗楼等)、民族节日(如土家族舍巴日、三月三日“做节气”;花瑶五月十五到十七的“讨念拜”、七月的“讨僚皈”、庙会等)等十大方面的课程资源,同样设计了与此相关的艺术课程主题综合教育活动:“家乡美丽的传说、神奇的家乡故事、动人的家乡民谣”“小小民族音乐演唱会”“小民族美术展览馆”“小小民族舞蹈表演会”“小小民族戏曲演唱会”“小小民族手工坊”“小小民族服装秀、小小民族服饰博物馆”“小小民族饮食文化村”“小小民族居住文化村”和“欢庆的民族节日”。
    在进行少数民族本土艺术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合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切入主题。
    (三)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组织实施的策略
    只探讨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的内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育是目的性极强的培养人的活动,我们要追求教育的最优效果,需要也必须将幼儿纳入到这种目的性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活动中陶冶性情、锻炼品格、增长民族艺术知识和智慧,发展审美能力,展示个性等。为了产生最理想的教育效应,笔者认为,在组织实施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时,应围绕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幼儿园和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等因素,实施以下策略:
    1.以目标为导向。
    课程的组织实施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最重要的环节。任何课程组织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任凭自己的爱好兴趣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应该是选择有利于本土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组织方式,真正使一切艺术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本土艺术课程教育目标来进行。为此,在组织实施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时,要制定好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总体教育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阶段教育目标和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2.内容组织生活化。
    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动力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组织实施时,一定要使本土艺术课程的教育内容和组织方式贴近少数民族幼儿的各种生活,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否则,幼儿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教育内容,无法将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生活和生存状态看成相融合的整体,难以形成对社会的真实的统一的看法,在认识现实世界、认识民族文化艺术时就会产生困惑。本土艺术课程生活化就是要把富于艺术教育价值的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纳入本土艺术课程领域,加强少数民族艺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她们的生活经验,获得和谐发展。
    3.活动游戏化。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游戏化旨在利用幼儿的自愿心理,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幼儿全身心投入目的性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在进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教育活动时,应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多感受、多创造,把艺术活动当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唤起幼儿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能力。
    4.教育综台化。
    综合化是指在进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教育活动时,要以有机整合的教育方式,统整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课程教育资源,发挥艺术课程的综合功能,实现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为此,可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按情感形式和认识内容相一致的原则组合在一起,供幼儿欣赏和表现,以使民间文学形象更鲜明丰富,使词语找到形象的依托;使民间音乐欣赏中被节奏和旋律所激发的不可名状的情感体验找到词语和形象的依托,成为可以识别交流的情感。
    5.家园协同。
    家庭是幼儿接受民族艺术教育的源头。从民族语言的习得到民族生产、生活技能的训练,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到自我意识的萌发,无一不是家庭教育的结果。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也正是在这些内容的传播过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本土艺术课程教育时,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支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发动家长搜集有关各民族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手工艺品等。同时还可以请少数民族幼儿家长到幼儿园为幼儿讲述本民族风土人情、弹奏民族乐器、演唱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带领幼儿参加民族盛大节日等,使幼儿从多方面、多渠道地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6.园社联动。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组织实施时一定要使幼儿园和社区(村寨)互联互动。众所周知,幼儿园是社区(村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村寨)是幼儿园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在进行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教育活动时,一方面,社区(村寨)教育资源要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中,使幼儿走出活动室,来到社区(村寨)参加其民族文化艺术活动,感受社区(村寨)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这有助于拓展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课程教育的内容;极大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幼儿园和社区(村寨)要互联互动,真正使幼儿对民族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其民族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要能够成为社区(村寨)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社区(村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园地同构。
    园地同构是指幼儿园和湘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科研基地联合,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培养具有传承、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共同进行本土艺术课程的组织实施,在发挥各自独特作用的同时,通过动态的交互联系,形成一致性课程效应。目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有如下科研基地。民俗基地:凤凰县三江镇苗族民俗展示中心、永顺县不二门土家族民俗展示中心。民族史诗基地:古丈县田家洞(土家族摆手歌系列)、花垣县腊叶村。民族舞蹈基地:花垣县排碧乡、吉首市矮寨镇(苗鼓舞、司刀舞、绺巾舞)、龙山县内溪镇、永顺县王村、保靖县昂洞乡、古丈县古阳镇(土家族跳神、跳马)。稀有剧种基地:花垣县麻栗场镇老寨村(苗戏、蚩尤戏)、泸溪县武溪镇(辰河高腔戏)、凤凰县沱江镇(阳戏)。民族音乐基地:龙山县坡脚乡、靛房乡(土家族打溜子、咚咚奎)、永顺县石堤镇(碰碰妥)、凤凰县三江、花垣县排料乡、保靖县水田乡、吉首市己略乡(苗歌)。民间文学基地:保靖县马王乡、吉首市己略乡(土家族苗族故事、传说、歌谣)。民间工艺基地:花垣县雅酉乡、凤凰县廖家桥(苗绣、银器)、泸溪县踏虎乡(凿花、剪纸)、凤凰县沱江镇(扎染)。教育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因此,湘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科研基地除了承担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任务外,还应从教育的视野研究民族文化遗产,这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利用这些特色文化科研基地进行本土艺术课程教育活动,既能丰富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课程教育的内容,也能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教育的组织形式。
    (张卫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陶红莉 田庆珠 湖南花垣县幼儿园 吴金英 湖南凤凰县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678幼师网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版权所有

    GMT+8, 2025-1-7 09:58 , Processed in 0.039514 second(s), 21 queries .

    伍陆柒捌幼师网 Licensed

    © 2001-2014   版权所有:伍陆柒捌集团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