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却对自己孩子学琴的目的性、特点、家长的作用等认识不清,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盲目相互攀比,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学琴的积极性降低,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那么,让孩子学琴,家长应了解并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让孩子学琴的目的
许多家长看到邻居的孩子上了电子琴学习班,觉得挺高雅的,很羡慕,就给孩子买了一架高档雅马哈电子琴,让孩子也去学习。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抱的期望值太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为钢琴家,几乎不给孩子玩耍游戏的时间,特别是一些父母本人就是音乐工作者的,更是如此。
实际上,让孩子学琴,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为了使孩子成为音乐家,而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当然,并不排除发现孩子出奇的音乐天赋,培养出音乐神童的情况。
孩子通过学琴,可以掌握演奏技巧,还可以培养孩子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毅力;可以培养孩子情感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眼、耳、手、脑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增强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孩子逐步演奏一些无标题音乐之后,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多次练习,熟悉、记住许多曲子的旋律、节奏,可以增强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并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幼儿学琴,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现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6岁时母亲给他买了一把小提琴。小爱因斯坦不断地练习,结果,一个呀呀学语的6岁孩子思维能力发展得十分迅速。长大以后,爱因斯坦探讨物理学命题时,经常演奏小提琴,从中受到启发。爱因斯坦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不同寻常,想到物体如果以光速运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从而萌发了狭义相对论的萌芽。
2.孩子学琴时家长起的作用
孩子对各种音响是十分敏感的。家长要因势利导,逐步把孩子引入音乐世界。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家长对音乐也要有一定兴趣。并且要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从收录机、电视机的节目,到人们平常谈话,尽量增加音乐内容,增加艺术气氛。这样,可以使孩子沉浸在音乐氛围中,并得到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在3~5岁时,接受音乐能力特别强。他们听到音乐会自发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还会随着音乐大声喊叫。当他们看到小哥哥或小姐姐弹琴(拉琴)发出美妙的音乐而向往时,正是家长鼓励孩子学琴的最好时机。当孩子喜欢某种乐器时,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这一爱好去选购合适的乐器。在孩子具有足够的兴趣时,可以让孩子去学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孩子觉得枯燥无味,会被动地应付,就会失去兴趣,即使掌握一些弹奏技巧,也得不偿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在艺术上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对音乐真正的热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孩子在3、4岁即可学琴,如果条件不成熟,5、6岁时开始学也不算晚,对于钢琴等演奏难度高的乐器,原则上说年龄越小越好。因为学琴与智力开发是同步的,年龄再大一些(如小学四五年级之后),则有些晚了,除非是让孩子增加艺术修养,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专业化的训练。
孩子学琴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不要急于显示孩子的“才能”,没过多久,就让孩子演奏歌曲进行“炫耀”。学琴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要边念节奏边打拍子培养节拍、速度相互关系的关联性和准确性。然后,增加对音高的理解,练习对曲子旋律的感受能力。为此,孩子开始学琴时,家长要带孩子一起去,认真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并按老师的要求指导孩子的练习。家长可以在孩子练习曲子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对音乐形象和意境描写进行想象,并启发孩子积极想象,让孩子凭记忆念出已熟悉的曲子的节奏、背唱旋律,提高记忆能力。
3.孩子学琴注意事项
①精力集中。孩子学琴时,要精力集中,不能东张西望,孩子如果掂记着什么事情,不想练,如想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就不要让孩子练习,让孩子看完之后,再接着练习,
②注意听录音。孩子练习弹奏应与听录音相配合。对于某首曲子可以辨别自己演奏的与样版录音有哪些差别,引导孩子找出差距。
③重视基本功的培养。学好姿势、指法、视谱能力,温故知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让孩子过早演奏流行歌曲。
④要持之以恒。孩子不想学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多加鼓励,讲清道理不要逼迫孩子练琴。练完以后,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如玩一会儿等。